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人文性是一个非常泛的概念。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人文性是其非常注重的。语文教育人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塑造健全的人格。第二,关注人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第三,尊重个人情感。语文教育人文性要求工具因素和人文因素要有机结合,使得学生在语文课上能够感受人文关怀。本文主要以苏教版教材为依据,阐述了高中文言文教学注重人文性的必要性、文言文教学人文性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体现以及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学人文性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文教学中,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程标准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师生平等对话、交流互动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一种选择。我们常听到的教材观有两种,一种是"教教材",另一种是"用教材教"。前者是把教材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唯一教本,教师照本宣科,一副教书匠的态度;后者是把教材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载体、教学资源,教师恰当地处理教材,有效地依托教材,创设一个个有利于学生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语文教材是组成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条件)之一,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基础。教材的教育资源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通过教学实践和初步研究,我们认为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蕴含了比较丰富的创新教育资源,体现了《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4.
杜娟娣 《文教资料》2011,(28):58-59
语文教材无论在教学评价机制中还是在学生意识中,都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语文教材的重要性得不到应有的体现。语文教师要把语文教材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作文教学、审美情趣培养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善于欣赏、发掘和运用语文教材,使教材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教学和学习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让语文教材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得以更完美地彰显。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师依据语文教材,通过阅读理解向学生实施的。语文教材有自身的编排体系。语文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语言文字所体现的思想教育内容却无序可循。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恰当地进行思想教育,必须把握语文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章丽 《考试周刊》2014,(72):18-18
通过对比分析新课改以后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在古诗文选编上的特点,不仅可以帮助语文教师在观念上明确古诗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还可以帮助语文教师在宏观上把握教材在古诗文编写上的脉络,帮助教师在每一篇古诗文教学时从宏观角度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对比旧版教材,归纳研究后可以发现该版教材:一是在选文数量上有所增加,体现在《语文2》、《语文3》和《语文4》三册教材每册都设计了4篇古诗文课文,选编古诗文22篇;二是在质量上有所注重,体现在教材选编时涉及了从先秦到宋代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者作品。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能力训练”教改实验,是一项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为目标,以科学的训练为途径的,涉及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诸方面的教材教法整体教学改革实验。 一、基本理念:   理念之一:坚持辩证统一的哲学观点。   小学语文“能力训练”教材教法实验既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基础性,又体现思想性、人文性;既注重语感也注重理解;既强调情感熏陶也强调知识和能力的科学化、系列化训练,做到在感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语文能力的科学训练。在科学化、系列化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感悟教材的人文性,达到感悟与…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语文第七册教材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一室一、本册教材的主要特点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和整套教材的编写原则和本册教材的特定位置,第七册语文教材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在课文的选择上,坚持文质兼美,注意体现时代精神。本册教材共28篇...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普遍运用,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实践证明,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参与,使得语文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处理等都发生了变化,使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了十分明显的提高。但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也不是万能的,在实践中我们探索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规律,其规律体现在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上: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富含的思想内容、情感因素和态度倾向对学生进行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民族语言形式本身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瑰宝,母语是最珍贵的人文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应该指向母语教育的本质:掌握民族语言文字,传承民族文化。 教师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教学上,更体现在课程建构上。在课程标准的框架内——而不是在现成通用教材的框架内,每一个老师都有理由、也应该独立重构自己的课程,表达自己的教学思考,体现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师应该是一门课程的教师,而不是一套教材的教师。  相似文献   

12.
要使语文教学有一个大的改观,非要改革教材不可。因为,教材既规定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又是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的体现。现行语文教材较过去虽有不少改变,但总的说来尚未突破知识型教学模式的框架。我们在使用中感觉到:繁琐的知识灌输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教学的主要内容定位于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变得狭小。它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的提高。为此,改革语文教材就要实现两个转变:把以知识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把注重理解课文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语…  相似文献   

13.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是凭借教材,通过识字、阅读、作文和课外语文活动,使儿童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文章乃至文学的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教材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审美教育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生活、人物形象的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途径主要有:钻研教材发掘美、导入情境体会美、想象意境体验美、品词品句理解美、诵读课文抒发美、鉴赏人格塑造美、课外阅读欣赏美。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什么?“言语形式是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纲’,其他的都是‘目’,纲举目张,如果以目为纲,纲自不举,目亦难张。只有紧紧抓住言语形式这个教学内容的纲,才能真正对上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个‘号’。”王尚荣先生一语道破了语文的核心:语文最本质性的东西是文字表达形式,语文教学的聚焦点应为言语形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锐敏的感觉。”吕叔湘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能力。因为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是左右读、写、听、说活动质量和效率的杠杆,而语文教材高品位的言语形式,正是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广化、深化、美化、敏化的主要对象。众多教育学家对语感的重视,体现了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极端重要性。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必须以教材的言语形式为主要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咬文嚼字,从而使学生的语感伸向言语形式的各个角落,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一门主要学科,它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场所.纵观语文教材,有体现审美价值、陶冶情操的佳作,也有对学生进行价值观、人生观、认识观教育的文质兼美的名篇.这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既是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极好材料,又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下面就本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职业技术教育中技校语文教学具有教学课时少、立足实用、注重因材施教等特点,遵循技校语文教改中教材的编写原则,总结技校新版(第四版)语文教材具有的针对性、科学性、规定性、实践性特色,结合新教材的教学实践,具有“四性”特色的语文教材在教学中产生了良好导向和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学本化”是语文教材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新课标语文教材编写和师生使用情况来看,在这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实现语文教材“学本化”的主要策略有:强化“学习过程”设计,以有效指引学生学习;用现代教育理念重构传统导学方式;借鉴相关理论成果,使导学内容丰富多彩;设计面向时代和未来的导学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一、必须尊重教材,依托文本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和再创造.教材所选之文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科书,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当充分开发、利用好这些语文教材资源,这是语文有效教学之根,因为教材中任何一个文本都有其内在的完整意蕴,有浑然不可分割而又渗透表里的特定神韵,用好这些教材的前提就是教师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教材实验的关键阶段.正在实验的这套小学教材包括一年级的数学、语文、常识、思品、音乐、美术、英语、体育,三年级的科学、信息技术等科目.实验教材作为新课程的形式物化和内容载体,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注重人的发展,尊重主动精神,培养健全个性;强调教育要体现社会需要、时代特征。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以素质教育观审视新编高中语文教材,分析其中所体现的素质教育精神,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