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行知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确实,没有真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热爱学生是新世纪教师应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前提。而关爱每一个学生更需要一种真爱,让真爱成为每一个学生教育的“宝典”,使教师真正了解、关心每个学生的愿望、性格、兴趣等,给他们以家的温暖,使之真正生活在爱的教育中。  相似文献   

2.
姜明伟 《教育》2010,(3):54-55
因为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所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理解。学生也是人,也是有头有脑有思维的人,学生同样有尊严,并且由于他们还不能完全独立的现状,他们的自尊心更强,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对于教育服务者而言,就是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促进的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3.
谈班级管理     
正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灵魂,一个班集体的好坏,与班主任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经营好一个班集体,我有以下看法。一、用真爱关心学生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班主任作为教育事业中的主要成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班主任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关爱,学生更是如此。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班主任老师,应该用真爱关心他们,与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更关心他们的生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确实,没有真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热爱学生是新世纪教师应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前提。而关爱每一个学生更需要一种真爱,让真爱成为每一个学生教育的"宝典",使教师真正了解、关心每个学生的愿望、性格、兴趣等,给他们以家的温暖,使之真正生活在爱的教育中。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受到普高热的影响,中等职校的生源文化素质有所下降,加上初中学习的“偏科”,因此,刚进入职校的学生的历史知识较为匮乏,对历史课的学习感到很困难。为此,我结合专业和学生的实际,从“亲其师,信其道”入手,通过关爱、尊重学生,培养兴趣,授以学习方法,激励教学互动,再现历史情景等方法,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课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一、尊重、关爱学生,让学生亲师爱史教育的成功在于尊重学生。每个人都期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爱。为此,教师需要“情感投资”。应尊重、理解学生,同他们交流思想,建…  相似文献   

6.
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师和学生间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可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教学成功的保证。一、关爱每个学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工作的最高原则,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也是做好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和关爱,特别是后进生。由于在学习上的弱势,后进生往往不被别人关注,缺乏自信心,更缺乏优秀学生身上的诸多光环,因而他们更需要教师多一点的“偏爱”。这种爱的力量能使学…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秘诀就是真爱。真爱着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未来的发展方面考虑.为他们提供最适当的教育方式,这才是真爱的最佳表现。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是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导师与朋友。在转化问题学生方面,应该给予格外精心的关爱和呵护。鼓励他们、尊重他们、赏识他们,重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鼓起信心与勇气走向人生。  相似文献   

8.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教师的伟大在于宽容,教师真正的力量不完全是知识的权威,而在于关爱。关爱的方式决定关爱的品质,那么,如何真正关爱学生?对此,每个人也许有着不同的阐释,但有一句话,曾经震撼了许多教师的心灵:请把学生当人看。每个孩子,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都有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获得做人的快乐。学习不是学生的全部,而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来说,爱都是最温暖  相似文献   

9.
<正>面对困难生,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绝对不能无动于衷,视而不见。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是否做好转化困难生的工作,将直接关系到能否推进素质教育,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必将造成深远的影响。那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如何促进困难生的转化呢?一、多关爱困难生,尊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明确关爱、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教育的根本,不仅要关注品学兼优的学生,也要随时关爱困难生。困难生大多有着一颗敏感自卑的心灵,总是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他们比一般学生更需要别人的理解、尊重和支持,他们敏感的心灵更需要教师  相似文献   

10.
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己的行为得到别人的赏识,这也是处于社会生活中的人社会化的需要之一。能否得到尊重和赏识会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做事的态度,有时甚至会成为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因素。小学生的这种渴望更为强烈。“赏识”不仅是他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动力,有时也会成为影响其一生前途与命运的重要因素。教师作为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地位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1.
所谓“教育真爱”,就是把学生当作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要求,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的、纯粹的、理智的爱。 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需要教育“真爱” 爱学生是当教师的基本条件。著名教育家在这方面都有经典的阐述,孔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夏丐尊说:“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别林斯基言,“爱是鉴别教育的  相似文献   

12.
在多年从事班主任的工作经历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真爱,就是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这是一种真心的爱、真挚的爱、理性的爱。一、真爱才能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道出了德育的重要性。我在班级管理中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因为教会学生学习重要,教学生做人更重要。有人说,智育差的孩子是“次品”,体育差的孩子是“残品”,德育差的孩于是“危险品”,可见智育的培养固然重要,但人格的教育更不可忽视。所以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千方百…  相似文献   

13.
王雅 《考试周刊》2012,(6):192-192
一部分独生子女存在着心理脆弱、心胸狭窄、自私冷漠等系列心理障碍问题。他们一方面渴望心与心的交流,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关爱。另一方面冷漠得不愿为别人多付出一点关心、一点爱。为了培养幼儿的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情感,作者在主题活动中激发幼儿关注周围的人、事、物,点燃关爱的火花.在主题活动、游戏中感受“关爱”的情感:在节日、公益活动和随机教育中。以实际行动“助”他人为乐,体验关爱的愉悦;通过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在生活点滴中学会关爱周围最亲近的人,提高其体谅、安慰、关心、谦让、分享、帮助、奉献等社会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14.
因为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所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理解。学生也是人,也是有头有脑有思维的人,学生同样有尊严,并且由于他们还不能完全独立的现状,他们的自尊心更强,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苏霍  相似文献   

15.
孙庭标 《班主任》2009,(4):58-58
最近,笔者读了著名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先生的《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该书以案例的形式揭示了真爱的内涵,即“真爱,就是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是纯粹的、理智的”。  相似文献   

16.
钱春玲 《山东教育》2012,(31):14-15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特别是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问题学生",往往容易被忽视、被冷落,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爱。我们只有放下架子亲近他们,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触动他们的心弦,用师爱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为学校管理注入了“以人为本”的元素,即要使人的需要得到尊重和适当满足。人的需要分三个层次:一是生存的需要,二是发展的需要,三是享受的需要。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最迫切希望得到满足的是发展的需要。因为教师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在工作中教师期望得到领导、同行、学生、家长的认可和尊重,更渴望学校能成为他们实现生命价值的摇篮。  相似文献   

18.
在中外教育发展史上,有无数的教育家、思想家都强调教师要尊重关爱学生.这其中不乏做好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使尊重关爱学生这一要求自然被赋予了社会的道德伦理性.分析这种道德伦理性有助于我们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尊重关爱学生为什么会成为教师应有的一种职业道德,并在实践中增强尊重关爱学生的自识与自觉.  相似文献   

19.
孙辉 《河北教育》2010,(6):30-30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同样有得到别人尊重的心理需求。作为班主任,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特别是在处理偶发事件和“问题学生”时,更要注意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因为,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学生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诲。本期“班主任工作”,我们刊发几篇有关“尊重”的文章,看看几位班主任老师是怎样巧妙利用“尊重”来实施班级管理的。  相似文献   

20.
刘文泉 《宁夏教育》2014,(10):74-75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的著作——《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读完全书我受益匪浅。书中提出了真爱的核心概念。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是纯粹的、理智的爱。教育专家孙云晓先生在书中谆谆告诫天下所有的教育者,人之所以成为人,离不开真爱。世界之所以成为世界,依赖于真爱。只有在孩子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真爱的种子就是真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