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完班代摆是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他的贫穷和富饶都让人惊讶。完班代摆想用文字去激活这片土地的神经和人们的意志,去呼唤那种健康的生活和美学重新回到这片土地上的村村寨寨。  相似文献   

2.
从塞林格的创作,尤其是<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们可以看到塞林格人生梦想中所孕育的"生命超越"情结.霍尔顿的流浪及其寄于"孩子"身上的那份承担与保护,倾注了作家以内心的片刻安宁和生命的瞬间升华来求得一生生命超越的精神参悟.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禅"有着微妙的关系.塞林格对东方文化的向往,不仅深化了他的创作,也成就了他的神秘人生.  相似文献   

3.
作者老虎和有的评论者都强调长篇小说《漂泊的屋顶》最大的突破点在于直面生活在城市底层的农村户籍的生活与情感的真实状况。但从对作品中李大谟的细读分析可见,作家的创作意图与创作的文本之间有缝隙,这不仅让我们看到在塑造李大谟时作家既想表现自己,又要掩饰真实的自己的内心矛盾和局促,也使我们感到弱势群体要想发出自己的声音所面临的沉重与无奈。  相似文献   

4.
不是因为他是我家的先生,也不是因为我们的职业都是教师,我才说我家的先生的根艺确实了不起,在教师队伍中称得上是一绝。只要你走进我们的家,便可以看到,墙上挂的、地上摆的、桌上放的、柜里列的,几乎全是我家先生创作的根艺作品,其中不少作品神形兼备、“令人叫绝!”——这也不是  相似文献   

5.
燕玉梅是“80后”写作群体中很有特色的写手。她的创作心理深层内桉来自故乡曼山秀水的滋润和道家文化的浸润。“自然”是其小说内容和形式的关键词,内容的“自然”体现在自传性的个人成长历史,形式的“自然”则是靠散文化的行文风格和天赋的灵力语言来展示的。从燕玉梅的个案我们再次看到了作家的艺术才情和其生长地理的文化之间的“可逆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莫扎特作为著名的音乐大师,他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界的典范。对于他的音乐才华我们可以从他所创作的歌剧作品中得到印证。从他所创作的众多音乐歌剧中,不难看出他对于歌剧音乐形象的塑造以及人物心理的刻画是非常重视的,而这方面表演上最有力的女高音咏叹调,这种演唱法可以更为贴切丰富的表达出歌剧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据此本文就以莫扎特个歌剧作品为切入点,对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特点以及演唱风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雨里的猫》:女性境遇的一个重要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硬汉到男性沙主义猪猡,从女权主义到有同性恋倾向的作家,海明威在美国评论界不停地变换着“面孔”。这促使我们对海明威的作品进行重读。《雨里的猫》是海明威创作中以女性为主体、对女性表现得最为细腻最有感染力的一篇,其中隐含着海明威对女性的理解和态度。“雨里的猫”不仅是这篇作品中女性境遇的隐喻,而且是他初期作品中女性们的隐喻。  相似文献   

8.
鲍义志的小说质朴,富有生活的质感.从他小说中对人性的关注,以及他忠实于现实和用生命来写作的风格,可以窥探出他的创作观.他对土族人民的关注,也说明他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家乡文化的深刻体悟.也许是生活的赐予太多了,他才能够将民族文化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紧扣时代的脉搏,创作出了富有生命力和质感的作品.通过对他作品的解读,他的创作观也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9.
发现者——毕加索帕布洛·毕加索,1881年生于西班牙南端的马拉加,父亲是美术教师。他自幼学画,七八岁时的作品就显现出了大师的端倪,十四岁时的人体作品已达到美术学院毕业生的水准。他十五岁创作的油画《科学与博爱》,无论从构思、构图还是素描和色彩关系上来看,都达到了相当高的写实水平。在一部反映他创作活动的影片中我们看到,作画对他是那样的出自于本能和毫不费力。没有深思熟虑,也没有焦虑不安,只有一只手像鸟儿飞翔一样自然地挥动着。这种从容不迫既是天赋的才能,也是他从小训练的结果。1900年,因不满学院传统的…  相似文献   

10.
我们熟悉史铁生,熟悉他那篇用青春写就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也倾听过他在《我与地坛》中灵魂的喘息声。读他的作品,我们不能不求甚解,也不能一目十行。我们的目光会艰难地在他的一字一句间爬行。因为在他的作品中,你很难看到明月清风,也绝少出现眷暖花开。他的作品负载了太多的人生的苦难。写作,对有的人采说是谋生的手段;对有的人来说是生活的方式;而对史铁生采说却是灵魂的需要。有人说,他是二十世纪最后十年浮躁的坛的永久的安慰。有人说。他用他的苦难提高了大家对生命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鲁迅曾在作品中提到“爱憎不相离”,他对民众的爱总是体现在他的恨里面,他总是把憎置于首位,这是基于非常的人类情境的确认,是爱的憎。所以在读鲁迅的作品时,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恨,是刻骨铭心,要么赤裸裸地不加掩饰。要么涨满了心却是隐隐地咬牙切齿。  相似文献   

12.
韩愈的一生,在致力古文实践的同时,还有意识地在古文理论建设方面作出了贡献。虽然他没有理论专著,但是从他给朋友、弟子的书信及其它赠序等作品中可以看到韩愈的文学理论观点。这些观点关乎对创作方法和创作过程中诸因素关系作用的探讨和描述,是值得我们“沉浸浓郁,含英咀华”(《进学解》)的。本文所论及的“不平则鸣”观点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作家的创作中 ,沈从文独树一帜精心构筑他的理想王国———湘西世界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乡村文化与都市文明的冲突 ,领略了异地景观与乡俗风情 ,明白了他力求审美心理的完善和执着的寻找价值回归。由此 ,我们不难发现 ,在他创作中所显现的理性与理想 ,智慧与执着是如何完美地合而为一 ,这也许正是他对文学的真正贡献  相似文献   

14.
福斯特的作品风格独特,他不属于任何一个流派,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那份清新和淡雅,还有那英国绅士与生俱来的含蓄。通过《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这部文学作品来研究福斯特身上所特有的含蓄,在分析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福斯特巧妙的心思和娴熟的写作技巧,也正是这种含蓄的象征手法,使得小说更加的耐人寻味,更加具有可读性。  相似文献   

15.
一、要求学生对声乐作品进行了解和分析 了解声乐作品,首先要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了解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他们所要表达的东西,只有深刻理解,才能正确表现。例如演唱《黄水谣》这首歌曲,我们应该怎样表现它才能真正达到歌曲所要表达的艺术效果呢?首先,我们要对《黄水谣》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解。《黄河大合唱》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冼星海从海外回国,看到国内民不聊生,深知民众的苦痛,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  相似文献   

16.
从哲学的角度关照张爱玲对本真意义的追问,在她的世界里笼罩着浓浓的哲学意蕴:人类普通的“小的”哲学体验。《同学少年都不贱》的问世,更清楚地道出了张爱玲小说的创作轨迹.以及她的人生哲学对小说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燕 《文教资料》2008,(22):16-18
作为20世纪80年代成名的作家,张抗抗至今活跃在文坛上,并且每隔一段时间便有新的作品出现在读者的面前.作为不可多得的具有强烈使命意识和忧患意识的女作家,她坚守着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立足现实,反思历史,憧憬未来.本文结合张抗抗的具体文本,从"人"的叙述方法的转变、价值立场的转变、人物关系的设置、"气氛即人物"的意境的营造等方面,探讨张抗抗的审美特征,并分析张抗抗独特的精神品质和文学风貌.  相似文献   

18.
组诗《鹰的话语》是西川于1998年创作完的。这组诗被西川认为是他九十年代最重要的作品,同时也被认为是流露出了他的“精神隐私”的作品。诗人在这组诗中向我们展示了他对死亡、孤独、道德、真实和存在的独特认识。同时《鹰的话语》堪称西川“综合创造”的代表作,作品从古今中外广阔的文化背景取得借鉴,面向历史和现实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的反讽式观照。诗人西川通过这组《鹰的话语》,以奇形古怪的语言、散文化的风格、趣味性的叙事倾向、强烈的荒诞感向我们晦涩地讲述了他的“精神隐私”。  相似文献   

19.
张钰 《文教资料》2014,(31):57-58
张承志是一位具有理想主义气质的作家,从1978年开始写作到之后创作出《黑骏马》、《北方的河》、《心灵史》等著名作品,无论从其个人经历还是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经历了多次的徘徊与找寻,有缺失时的不安,有找到时的欣喜,也有认清那并非真正皈依的彷徨,及再次踏上找寻之路的坚忍。张承志从未放弃,一直带着崇高的理想、秉着清洁的精神,在为他的思想、为他的心灵,找寻一个栖身之所,找寻一个灵魂家园。  相似文献   

20.
组诗《鹰的话语》是西川于1998年创作完的。这组诗被西川认为是他九十年代最重要的作品,同时也被认为是流露出了他的“精神隐私”的作品。诗人在这组诗中向我们展示了他对死亡、孤独、道德、真实和存在的独特认识。同时《鹰的话语》堪称西川“综合创造”的代表作,作品从古今中外广阔的文化背景取得借鉴,面向历史和现实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的反讽式观照。诗人西川通过这组《鹰的话语》,以奇形古怪的语言、散文化的风格、趣味性的叙事倾向、强烈的荒诞感向我们晦涩地讲述了他的“精神隐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