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烨 《语文天地》2017,(2):14-15
【教学目标】1.赏析并概括说书人的人物形象。2.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作者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分析和把握说书人的人物形象;难点在于体悟作者的情感。【教学创意】紧扣专题教学目标,围绕小说三要素即人物、环境、情节展开,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结合文本分析并归纳概括小说的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探究作者的...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目标】1.品味重点语句。2.把握作者的心理变化,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3.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困境。【教学重点】把握作者的心  相似文献   

3.
“场景化”与散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进行散文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领会所学散文的精髓,是十分值得研究的.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是"以情感人"的,作者是将他对某事、某物、某人的情感倾注在作品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中,或热爱、或崇敬、或感激、或痛恨.散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从老师的语言表达中,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是领会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深厚情感.如何让学生很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笔者在实践中根据课文的内容倾向和教学目的,摸索出一套"场景化"散文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很快领会课文中的感情内容,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胡精美 《现代语文》2011,(1):115-116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中意象的特定属性; 2.体会作者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教学重点] 1.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生平理解作品; 2.分析作品如何以意象传"愁"。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1.理解园子的特点及其对作者的生命意义;2.理解多重视角的叙述特点,感受作者的复杂心绪;3.品析文本语言的诗性特点,加深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学重难点:理解童年的后花园对萧红的生命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往往会有一个地方,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底,成为一生中无法忘却的回  相似文献   

6.
一、通过对作者的介绍巧设情境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情感真挚,也是作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的思想感情、人格魅力及其独有的人生感悟都会灌注到他的作品里面.因此,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和一位思想丰富的伟大人物对话.这种对话就贯穿着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用作者和有关的一些名人来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意,不仅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而且也可以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利用课文作者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情意,不能只是局限在讲解课文之前,而且应该贯穿课文讲解的整个过程.一般的教学过程是在讲课文之前对课文作者进行一些介绍,然后进行课文学习.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写法。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体会作者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要求1.学习作者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体会诗的意境。2.学会以轻松、柔和、舒缓而略带一些忧郁的节奏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意。3.准确地把握文中有表现力的词语,体会语言的优美、朴素。4.明确诗中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9.
张锦蓉 《文教资料》2009,(3):144-145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对朗读极为忽视,学生的朗读情况令人担忧.如何有效地进行朗读教学,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杜延霞 《现代语文》2006,(11):32-33
教学目标:1.了解王维及其山水诗的特点。2.体会诗中优美的自然风光,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3.走进自然、感受自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体会诗中优美的自然风光,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导语:走进自然,拥抱自然是本单元的教学主题,颜元叔  相似文献   

11.
杨舒曼 《新教师》2019,(6):74-75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运用对比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进行运用。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感受人物描写的无限精彩。【教学重难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运用对比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并尝试在写作中进行运用。  相似文献   

12.
素描基础教学是造型艺术基础之基础.在静物素描的教学中,本文作者将线性结构素描、色调素描及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列为教学单元,分别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13.
张纯纯 《考试周刊》2008,(19):70-71
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经验及前人研究成果,总结了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针时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该遵循的方法,以期能够对以后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李少华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的。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文中表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并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复习导入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作者陈荒煤已被广玉兰诱人的幽香所吸引,对广玉兰产生了不可割舍的喜爱之情,那么除此之外,广玉兰还有什么令作者对它情有独衷呢?二、精读2~5节1.请大家打…  相似文献   

15.
再创造过程应包含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把当初数学家或作者形成概念,发现与推证数学定理、公式、结论的思维过程,通过教师的复苏和创造性的设计(教师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类似地重历数学家或作者的思维过程.另一层面是用与数学家或作者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形成概念,推证定理、公式、结论.  相似文献   

16.
纵观多年阅读教学,比对高考学生解题现状,两者没较好衔接,失分较多,这引起我的教学反思.阅读是什么?"读"是种阅读活动,由"读者、作者、作品"三者构成的"三边"活动.作者潜藏作品中,读者与作者通过作品发生心灵碰撞和情感交流.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阅读源于社会生活,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任艳伟 《黑河教育》2013,(10):14-14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在读文中感知作者对三峡景物的选取意念。 2.学习景物特征的描写。 3.进行随笔化习作。教学重难点:景物特征的描写。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从叶圣陶先生与中学生交往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感受叶老一丝不苟、平易真诚的人品 ,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好习惯 ;2 .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积累精彩词句段 ,领悟作者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体会叶老先生的人品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2 .学习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象征意义。教具准备 :CAI一套。 (内含叶老先生照片、重点句以及作者对爬山虎的两处描写 )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交流…  相似文献   

19.
“如何进行现代文学作品的有效教学”,是我从教以来一直想要探究和试图回答的问题.以八年级课文《老王》(作者:杨绛)为例谈谈我的做法.这是一篇散文,讲述了作者杨绛一家和一位职业卑微、身体残疾、生活困苦但为人善良的车夫老王之间交往的几件事情.这是作者“以善良体察善良”的一次情感之旅.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借助旁批和阅读提示,了解蝉的生命历程。2.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感知作者"科学"与"诗"结合的语言特点。3.激发阅读《昆虫记》的兴趣,了解此书的特点。【教学重难点】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感知作者"科学"与"诗"结合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