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淇淇”留下多少遗憾? 我国的淡水鲸类研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淇淇”功不可没。正是因为有了“淇淇”,我国在白鱀豚的行为学、血液学、生物声学、繁殖生物学等诸多学科产生了一大批科研成果。 “淇淇”走了,对科研无疑是重大损失,因为更多的生物、考古、仿生、医学等方面的科研价值尚待开发。  相似文献   

2.
《科学课》2002,(9)
今年7月14日,世界上惟一人工饲养白鱀豚“淇淇”在武汉去世。“淇淇”的去世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为此,本刊选编《长江日报》7月14日至17日的连续报道和有关“淇淇”的资料集中刊发,以期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保护长江,大家一起来帮助白鱀豚”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淇淇”死了!一时间,几十个国内外科学团体、科学家的唁电纷至沓来。“淇淇”是谁?它的死为什么引起科学界的震动? “淇淇”是世界上唯一一只人工饲养的白鳍豚。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它分布于长江、洞庭湖、鄱阳湖。据考察,白鳍豚在长江大约生活了2 500万年,是中新世及上  相似文献   

4.
第一笔捐款     
《科学课》2002,(9)
15日,设在中科院水生所的白鱀豚保护基金会收到“淇淇”去世后的第一笔捐款1000元。捐赠者康钧先生来自深圳中臣合信息咨询公司,他在发来的传真中说:让我们把对“淇淇”的爱,化作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5.
淇淇妈 《家长》2013,(1):41-41
儿子淇淇的作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淇淇练完乒乓球回家都是六点半,开始写作业往往是七点以后,作业多,写作业时间紧,淇淇写字又慢。有时写到晚上八点以后,累了、情绪不好了就发呆、磨蹭。我总是催着淇淇快写快写,责备他不能再快点完成作业。但实际上,完成作业以后干什么呢?练琴,听英语。淇淇无论做得快做得慢,最终都没有玩的时间。 那天,我又在淇淇耳边唠叨着:“你不快点做,哪有时间看书呢?”突然,自己醍醐灌顶一般醒来——作业难道仅仅是项需要快点完成了然后丢到一边的负担吗?作业本身应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相似文献   

6.
《科学课》2002,(9)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研究保护负责人张先锋说,“淇淇”作为研究保护白鱀一豚的活体,不仅为研究保护其同类作出了贡献,还唤起了人类的环保意识,堪称人与动物的“亲善大使”。 张先锋博士介绍说,二十多年来,开创人工饲养白鱀  相似文献   

7.
淇淇:妈妈.我们以前认识的吧? 妈妈:可能认识吧。 淇淇:是不是在天上的时候就认识? 妈妈:是啊。不然我们怎么会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小学自然教学》2007,(2):59-59
淇淇是受到过人类伤害,又被科学家精心呵护的幸存者。 它当时只有两岁,“年纪小,体质好,能较已然适应周围的环境”,是它在人工环境存活下来的惟一特例。  相似文献   

9.
潘婷 《学前教育》2022,(8):20-21
<正>淇淇四岁,即将升入中班。在幼儿园他总会主动在集体面前展现自己,回家后也喜欢跟爸爸妈妈分享幼儿园的趣事。可就是这么一个情绪稳定、自信开朗的小男孩,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一切都要从妈妈肚子里又有了一个宝宝说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长期的居家隔离让淇淇和爸爸妈妈有了更多的相处时间。可有一天,当淇淇再如往常那般爬到床上蹦蹦跳跳和妈妈玩时,爸爸妈妈的态度变了。  相似文献   

10.
上海的儿童医学专家,对8个城市3万多儿童进行调查,结论让人大吃一惊:竟然有四分之一的孩子睡不好!小孩子不像大人,没有心事怎么会睡不着呢?专家说有“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1.
《老年教育》2008,(7):52-52
近年来,一些国家的医学专家在着力于对人类长寿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关长寿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家和医学专家研究认为,动植物继严寒的“冬眠”和初春的“复苏”之后,自然界的万物在春暖花开、艳阳高照的5月进入生机盎然的阶段,达到一年中  相似文献   

13.
《科技文萃》2001,(10):130
德国<网络报>8月14日报道,著名的美国医学专家普鲁西纳教授最近呼吁,广泛使用由奎纳克林和氯丙嗪合制而成的新药来医治新克雅氏病.新克雅氏病就是人类的“疯牛病”,得上这种病的人在几个月或几年后就死亡,目前是不治之症,虽然科学家已经知道,导致此病发生的是一种名叫普利昂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14.
奥妙的五月     
生物学家和医学专家研究认为,继严寒的“冬眠”和初春的“复苏”之后,自然界的万物在春暖花开、艳阳高照的5月进入生机盎然的阶段,达到一年中生长、发育和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教育》2005,(5):54-54
许多孩子在医院做检查时铅含量是正常的,但经某些经销商检测就“严重超标”——这一怪现象引起了医学专家的大胆质疑:某些企业通过夸大“铅中毒”,制造“铅恐慌”,以从中渔利。  相似文献   

16.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简称“再障”,是一种可致患者快速死亡的疾病。据报载,长沙某医院一名女患者确诊此病症后,短短33天就离世,令人对此甚为畏惧。医学专家指出,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症,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早三天和迟三天治疗,结果可能是生死异途。在出现并发症前,如果病人在意识清醒时求医,痊愈的机会较高;若已陷入昏迷,情况就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家和医学专家研究认为,继严寒的“冬眠”和初春的“复苏”之后,自然界的万物在春暖花开、艳阳高照的5月进人生机盎然的阶段,达到一年中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高峰。人类,尤其是少年儿童也有同样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孩子好动、不安,上课时不是咬手指就是捏鼻子,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有“多动症”没什么好办法,多训斥就能好。但有关医学专家提醒,孩子多动可能是得了“感觉统合失调”,最好的方法不是关起来训斥,而是让孩子多玩游戏。  相似文献   

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续,大众对医学专家顶礼膜拜,专家说疫情如何如何,民众便如何如何。比如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医学顾问福茨先前预测美国疫情死亡人数将高达10万至20万;又如上海张医生说未来疫情如何如何,一般人必定倒背如流。但事实上,回顾历史,医学专家预测基本是失败的。相反,股市走势更能预测未来。以疫情来分析股市是颠倒次序,应当以股市走势猜测疫情更妥。  相似文献   

20.
《老年教育》2011,(6):59-59
很多人喜欢用含氟牙膏,不少厂家也以“含氟”作为卖点,但口腔医学专家提醒,高浓度的氟对人体危害很大,目前国内很多含氟牙膏氟含量超标,须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