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美国19世纪三大富翁之一。他一生至少赚了10亿美元,捐出了7.5亿,但自己平时花钱却十分节俭。有一次,洛克菲勒下班想搭公车回家差一毛钱,就向秘书借并说:“你一定得提醒我,免得我忘了。”秘书说:“请别介意,一毛钱算不了什么。”他却认真地说:“你怎能说算不了什么,把一块钱存在银行里整整两年才有一毛钱的利息啊!”洛克菲勒习惯到一家熟识的餐厅用餐并且每次给服务生一毛五分钱的小费。有一天,不知何故,他只给了服务生五分钱。服务生不禁埋怨说:“如果我像你那么有钱的话,绝不吝惜那一毛钱。”洛克菲勒笑了笑说:“这就是…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对于到了美国之后要开始付小费感到不安,给多了觉得心疼,给少了又觉得失礼。为此:笔者把个人在美国一点小小的经验整理出来,相信各位在看完之后不会对小费感到陌生。◆餐厅付小费的时机在餐厅付小费的情况最多,在什么样的餐厅吃饭要付小费呢?一般来说,有侍者为你服务、问  相似文献   

3.
空姐的智慧     
机长要聊天,而空姐却只想看她的杂志。机长说:“我们玩个游戏吧。”空姐嗤之以鼻。机长又说:“这游戏是这么玩的,我问你一问题,你不会答,你就给我5美元。然后你问我一问题,我不会答,我就给你5美元。”空姐又嗤之以鼻。机长觉得很没趣,于是加大筹码:“这样吧,你不会答,你给我5美元;我不会答,我给你100美元。”空姐放下杂志,盯着机长看了5秒钟,然后说:“你问吧。”机长问:“747的巡航速度是多少?”空姐想了一下,掏出5美元给机长。然后机长得意地说:“到你问了。”空姐问道:“3个眼睛,6个鼻子,9条腿,还有尾巴的,是什么?”机长想了半天,掏100美…  相似文献   

4.
《新作文》2007,(2)
据说,一名流浪汉来向比尔·盖茨行乞。盖茨问,你是要一美元,还是10000美元?流浪汉知道他是大富翁,就说那就给10000美元吧!盖茨给了他一美元,外加一张写着“如何用你的长处致富”的名片,说这就是9999美元。流浪汉问,这张名片值那么多钱?盖茨说,只要你照着去做可能还不止这些。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价值     
你要人们称赞你吗?那么不要称赞你自己。在一次讨论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  相似文献   

6.
怎样付小费     
小费(tip)源自18世纪的英国伦敦。当时一些酒店的餐桌上放着一只“保证服务迅速”的碗,顾客将钱放入碗中,就能得到周到的服务。这种做法不断延续,便成为时下的付小费,作为对为你服务的人的一种感谢和报酬。在欧美国家,付小费已成为一种规矩。其原则是:对为你服务的行李搬运工、旅行团的导游、司机、宾馆门口为你叫出租车的服务生以及客房清洁工,都应该付给一定数量的小费。小费的计算方法有三种:一是按账单金额的10%-15%左右计算,二是按件数计算,三是按服务次数计算。小费的给付要适当,过多或  相似文献   

7.
在瑞士的埃尔德集团司门口,有一位9岁的小匠。一日,公司总裁查尔面对公司所有的业务表,把小鞋匠叫到跟前,他擦鞋,并与小鞋匠聊起来。“你擦鞋一次赚多少?”查菲尔问。“擦一次5钱。”小鞋匠高兴地回,“但有的时候,我会得一些小费。”“在你来之上前是谁在这里擦鞋?他为什么离开?”“是一位叫比尔斯的男孩,他已经17岁了。我听说,他觉得擦鞋无法维持生活而离开了。”“那你擦鞋—次只赚5分钱,有办法维持生活吗?”“可以的,先生。我每个星期给我妈妈10元钱,存5元钱到银行,再留下2元做零花钱。我想再干一年,就可以用银行里的钱买辆脚踏车了。”…  相似文献   

8.
埃及人收小费可谓司空见惯。当你下车时扶你一把,帮你推一下行李.在洗手间帮你递一张擦手的纸巾,或者冷不丁给你捶两下背都要付小费,甚至问一句也要付小费。当有人抢着帮你拿行李,你可别以为他是来学雷锋的,不论帮多么小的忙都会伸手要小费。常常是一手帮你拿东西,一只手就做出要小费的动作,  相似文献   

9.
你是谁     
我们虽然不能放下周围的一切,但是也不能为了一切而丧失我们自己。一位妇人晕倒在地。突然,她感觉自己好像已经离开了人世,正站在天堂里的法官面前。一个声音问道:“你是谁?”“我是市长的妻子。”妇人回答。“我没有问你是谁的妻子,而是问你是谁。”“我是4个孩子的母亲。”“我没有问你是谁的母亲,而是问你是谁。”“我是教师。”“我没有问你做什么职业,而是问你是谁。”“我是一名基督徒。”“我没有问你的宗教信仰,只是问你是谁。”一问一答没完没了地进行下去。妇人总是不能满意地回答法官的“你是谁”这个问题。她下决心要找出“我是…  相似文献   

10.
课间操     
《新作文》2007,(10)
儿子的疑问一个孩子问父亲:“爸爸,做父亲的总是比儿子知道得多吗?”“是的。”“蒸汽机是谁发明的?”孩子又问。“瓦特。”父亲神气地回答。“那么,为什么瓦特的父亲不发明蒸汽机呢?”委屈孙子骄傲地把记分册给爷爷看。爷爷说:“唉,我读书时,历史成绩总是100分,而你才90分。”  相似文献   

11.
改姓     
老师家访,问学生:“你觉得你们家幸福吗?”学生骄傲地回答道:“幸福!”父亲过来就给了儿子一记耳光:“小子,谁让你改姓的?”  相似文献   

12.
我就是我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总会想一些奇怪的问题。我常会问自己:我到底是谁?我从哪里来?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 “我是谁?”我问泪。泪回答:“你是一个人,一个女孩。”“我是谁?”我问风。风回答:“你是动物,是一个高级动物。”  相似文献   

13.
每次休假回国请朋友吃饭,付完账总有事未竟的莫名感觉,想来是未曾费心算小费之故. 小费这东西,据说始于德国,流传至英国开始蔓延.最初是为在饭馆吃饭对服务生表示感谢,当然顺带着对其服务质量的肯定.到了英国的前殖民地美国以及加拿大,小费逐渐发扬光大,以至有肆虐之势.小费所及,已遍及餐馆、酒店、出租车等种种需要或碰巧有人为你举手而劳的场所.而于所涉的服务人员,收入早已转变为"底薪+提成(小费)"模式.换言之,你付的小费直接决定服务生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4.
宝应县氾水中心小学花秀南老师(现已调往城南小学),在课堂教学以及和儿童平时的接触中,非常注意儿童说话的完整性。如:一个二年级学生拿了一枝铅笔来对花老师说:“替我削一下?”花老师抓住时机笑着问:“叫谁给你削啊?”那学生回答:“你。”花老师又问:“我是谁啊?想想看,要老师削铅笔应该怎么说呢?”  相似文献   

15.
Tipping Trouble     
给小费?这在中国似乎不必。对于小费,各国有各国的讲究。在日本,如果给小费的话,会被认为是非常不礼貌的;而在美国,如果不给小费。服务员也许会追到街上问你要。  相似文献   

16.
开心直播     
没错老师:“小明,你爸爸才36岁,怎么你在作文里写他参加过抗日战争呢?”小明:“那是写我爷爷。”老师:“你搞错了,作文题目是‘我的爸爸’。”小明:“没错,作文是我爸爸写的。”(张荣起)可笑可乐戒酒有位先生每天总是在同一时间到酒馆喝啤酒,喝完一杯又要一杯,服务生问他:“为什么你一次总喝两杯?干吗不要一大杯?”“因为我不喜欢独自喝,”那人回答说,“我在为我朋友喝。”几天后,那位先生来酒馆要了一杯啤酒。“喂,你的那位朋友呢?难道他死了吗?”服务生问道。“不不,他很好,这杯酒就是他喝的,我已经戒酒了。医生说,饮酒对我的健康很不利。…  相似文献   

17.
在富兰克林报社前面的商店里,一个男人手里拿着一本书,犹豫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开口问店员:“这本书多少钱?”“1美元。”店员回答。“1美元?”这人又问,“你能不能少要点?”“它的价格就是1美元。”没有别的回答。这位顾客又看了一会儿,然后问:“富兰克林先生在吗?”“在,”店员回答,“他在印刷室忙着呢。”“那好,我要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见见他。”这个人坚持要见富兰克林。于是,富兰克林就被找了出来。这人问:“富兰克林先生,这本书你能出的最低价格是多少?”“1美元25美分。”富兰克林不假思索地回答。“1美元25美分?你的店…  相似文献   

18.
问句 ,包括是非问、特指问和选择问。这里 ,涉及是非问和特指问。例如 :这是你的行李 ?你是什么地方人 ?所谓“是非问” ,是要求对方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的问句 ;所谓“特指问” ,是要求对方针对“谁、什么”之类作出回答的问句。如前一例是“是非问” ,后一例是“特指问”。语法书里告诉我们 :用于问句句末最典型的语气助词 ,有“吗”和“呢”两个 ,它们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吗”出现在是非问句末 ,如“这是你的行李吗 ?”如果是特指问 ,句末就要用“呢” ,如“你是什么地方人呢 ?”但是 ,也有特殊情况。有的时候 ,句子中用了“谁、什么”之…  相似文献   

19.
在美求学,学业当然是我们的第一目标.但是除了应付繁忙的课业外,如何融入美国社会,适应美国文化也是一门重要的选修课。小费问题举凡搭计程车、到餐厅吃饭、服务生或机场人员代提行李,都须给小费。小费虽然是自由心证的行为,但有一约定俗成的  相似文献   

20.
埃及人收小费可谓司空见惯.当你下车时扶你一把.帮你推一下行李,在洗手间帮你递一张擦手的纸巾,或者冷不丁给你捶两下背都要付小费,甚至问一句也要付小费.当有人抢着帮你拿行李,你可别以为他是来学雷锋的,不论帮多么小的忙都会伸手要小费.常常是一手帮你拿东西.一只手就做出要小费的动作.让你感到很难为情,而他倒很坦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