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月底的一天早晨,学生小蔡的母亲匆匆来到学校,向我了解情况。原来,小蔡告诉母亲,他弄坏了同学的钢笔,要赔20多元钱。可母亲发现他的话前后矛盾,便产生了怀疑,特意到班内来调查。这之前我注意到小蔡最近买了许多玩具。他母亲一听玩具的事,便叫了起来:“他说那些玩具都是同学的。还  相似文献   

2.
秦朝 《老年教育》2010,(5):32-32
经过十来年的打拼,我终于有了一套房子。装修完毕,我便迫不及待地将母亲从乡下接了来。母亲为供我读书,辛劳了大半辈子,现在也该享享清福了。我要趁母亲健在,好好地孝敬她。  相似文献   

3.
从小到大我都过得很快活,因为有母亲在。母亲是我心中的港湾,是我的倾听者。如果我是一条鱼,那母亲便是水;如果我是一只鸟,那母亲便是广阔的天空;如果我是一棵树,那母亲便是根;如果……但那段日子,却令我难以忘怀,那是一段母亲不在家的日子……离开得知母亲得重病的那天,是我期末考试前的几天。由于失去了“精神支柱”,我情绪低落,满脑子的问号。我想不通,一向健旺的母亲怎么在一夜间变成了那个身患重病的母亲?那时,我真觉得老天对我太不公平了,在我最需要母亲的时候却要安排她去那遥远的北京。那天,母亲坐进车时,我没有…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笑容     
温和的脸庞上带着恬静的微笑,照片中的母亲(前排右1)年轻又美丽。而今,30载岁月悠悠,青春不再,人世的风霜在母亲脸上、心上刻上了或深或浅的痕迹,但母亲却依然保持着那份从容、明朗的笑容。母亲是一个坚强、豁达的女子。她年幼时外祖父便常年在外谋生,外祖母身体又弱,身为长女,母亲自小便挑起了家庭的重担。10岁时好不容易有了上学的机会,但母亲每日到学校读书还得带上她年幼的弟弟。尽管如此,聪明好学的母亲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终因家务忙,完小没毕业她便不得不离开了学校。辍学之后的母亲还有一次很好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5.
儿赚母丑     
我的母亲是容貌丑陋的乡下女人,刚刚懵懵懂懂时,我就知道遮丑了。我不同母亲一块儿上街,喊在田里劳作的母亲回家时,我只是很快地跑到她的身边,低低地朝她喊一声,便飞快地,独自一人跑开了。  相似文献   

6.
1962年春,陈毅外长随周恩来总理外访归国,途经成都,便偕夫人张茜抽空去探望母亲。那时,他母亲已年过八旬,重病在身,住在成都弟弟家中。由于老人病重,小便失禁,这天下午,陈毅张茜刚进母亲房中。恰逢母亲换下一条尿裤,母亲见儿子到来,欣喜无比,但又不想让儿子儿媳见到污秽之物,便不停地挥手使眼色,要侍候她的侄女把尿裤藏起来。那侄女一时慌了手脚,急急忙忙将尿裤扔到床下。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白发     
我和母亲坐在阳台上,我忽然看见她头上的白发,便要求为她剪,母亲欣然同意。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秘密     
母亲在28岁便做了寡妇。当母亲赶去青岛办了我父亲的丧事回来后,外祖母也从天津赶来,她见了母亲第一句话便是:“收拾收拾,带了孩子回天津家里去住吧。”母亲虽然痛哭着扑向外祖母的怀里,却摇着头说:“不,我们就这么过着,只当他还没有回来。”  相似文献   

9.
谎源 事件: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茶杯,向母亲承认说:“是我。”母亲听后,抓过孩子就打。以后当孩子把饭碗打碎时,便学“乖了”,对母亲说:“是它,小花猫。”  相似文献   

10.
江歌 《教书育人》2004,(11):48-48
那年秋天,我请假在家照料病危的母亲,已耽误了半个月的功课。母亲终因胃癌的折磨,撒手人寰了。安葬了母亲后,我不敢再耽误学业,傍晚时就上路往学校赶。因没有赶上最后一班车,我便一咬牙,接过伯伯送给我的马灯,决定攀山步行。  相似文献   

11.
我兴奋地走过一段婉蜒崎岖的山道,终于看见了望穿秋水的母亲,便朝她奔去,母亲紧紧地搂着我:“辉儿,你好争气啊!”  相似文献   

12.
张健 《家庭教育》2007,(10S):36-38
父亲长得清瘦矮小,刚过一米六五的身材不足110斤,而且左脚因为小儿麻痹留下了后遗症。我却遗传了母亲的基因,16岁便已经快一米七了。我见过母亲年轻时的相片.高挑清秀,端庄美丽,母亲怎么会喜欢木讷迂腐的父亲,这一直是个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一份拼盘     
早上刚上班,母亲打来电话,问我可否有时间回家帮忙苹果。我一听,毫不犹豫便答应了, 母亲性情的刚烈和通达,在村里是出名的。父亲常年在外,母亲一人操持家务,经营农活。家里的秋地本就不少,还有七八亩的果树,但母亲却从来不会轻易地叫我们回家帮忙。  相似文献   

14.
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相似文献   

15.
我的家乡在沂蒙山腹地,这里土壤多为沙石地,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不易生长,村民们一年到头全靠地瓜干煎饼来维持生存。就在这艰苦的环境下,母亲共生了4个孩子,我在家中排行老大,后边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生活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但母亲却不听邻家大叔那句“穷读书,富放猪”的致富经,先后把我们送进了学校。从我记事起,便知道父亲没日没夜地在山上采石头卖,辛辛苦苦的父亲采一天的石头才能卖5角钱;母亲则像男劳力一样在田野里劳动。繁重的劳作使母亲的身体很不好,每到下雨阴天便腰酸腿疼。但就是这样,母亲却咬紧牙关,供我…  相似文献   

16.
93岁的母亲思维清晰、记忆力特好。十年前父亲去世,我们六个儿女轮流照顾她的生活。母亲慈祥善良,身体尚好,但随着年龄增长,变得越来越爱唠叨了:“天冷了多穿衣服”,“在外应酬少喝酒”,“干工作要踏踏实实,不能偷懒耍滑……”仿佛我们还是小孩子。尤其不可思议的是,七八十年前的往事她还能如数家珍,讲了十几遍仍乐此不疲,而我们听多了却难免心烦。有几次,我见母亲又要开讲,便假装到阳台上打电话。母亲见没人听她说话,自言自语地唠叨了一会儿,便默默地坐到一边去了,满脸无奈的样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时间     
流沙 《大中专文苑》2004,(10A):52-52
那年,部队给我的探亲假是在深秋。天一转凉,母亲的哮喘便会一天天厉害起来,秋风萧瑟,正是母亲难捱的日子。  相似文献   

18.
母亲爱花。记得我小时候,她每次忙完地里的农活,总要带回一些有名无名的小花,种在盆盆罐罐中,细心地浇水、施肥。我很是不解,母亲劳累了一天,为何还要莳弄它们?母亲笑笑说,一看到它们,浑身便轻松许多。耳濡目染,我也渐渐喜欢上了养花种草。那翠绿嫣红中飘散出的清新淡雅之气,让我在紧张的功课之余,感受到心旷神怡的舒爽。后来,当我知道有个“母亲节”时,便在心中暗暗发誓,将来挣了钱,一定要在“母亲节”那天送给母亲一束康乃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母亲的谎言     
欢子命苦,刚出生不到三个月父亲就出车祸了,母子俩相依为命。母亲每天夜里都是在馨黄电灯(15瓦小灯泡)下做着针线活,他便偎依在被窝里听母亲讲月亮、星星的故事。母亲说,月亮是嫦娥变的熏星星是好人变的熏月亮只喜欢好孩子,不喜欢坏孩子,谁要是诚实、聪明、好好念书,月亮就喜欢和他玩。他便嚷着:我是好孩子,我最喜欢念书!他问母亲天上为什么有那么多星星呢?母亲说世上的好人多,天上的星星就多。老天爷让世上的所有的好人都变成星星,让他们放光。他问坏人死了呢?母亲说坏人死了是变不成星星的。他问:为什么星星总是在晚上…  相似文献   

20.
很久以来,只要一想到慈爱的母亲,她朴素的话语便回响在我的耳边,沉醉我的心灵。母亲是一个开明的人,虽没有多少文化,但脑子里的词汇似乎永远也说不完,道不尽。从记事起,我就很佩服母亲那副天生的好口才,每每想到她的谆谆教诲,我就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