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冷凇: 法国FIPA 电视节的举办宗旨和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选拔优秀作品, 还是推荐优秀的纪录片编导?  相似文献   

2.
高攀 《新闻世界》2012,(6):206-207
创办于1987年的法国FIPA电视节,是目前世界电视业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电视大奖赛之一。1992年,完全以纪实手法创作的中国纪录片《藏北人家》入围FIPA,这是中国纪录片第一次入围FIPA。自此,中国纪录片成为FIPA的“常客”,中国纪录片人也与FIPA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希望以FIPA为坐标,通过梳理历史,关照现实,为中国纪录片发展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于年初应邀赴法国参加和考察国际电视节(Festiral International de Programmes Audiovisuels缩写FIPA)。FIPA创办于1987年,每年在法国南部海滨城市比亚利茨(BIRRLITZ) 市召开,到2006年已举办了19届。法国对FIPA很重视,政府为每届FIPA支持100万欧元,并有一位工商界人士牵头出重资赞助。官方的支持和坚实的经济实力使FIPA从小到大, 国际影响力日益彰显,成为世界各国视听节目展示的平台。参展的节目除纪录片外,还包括故事片、电视剧、通讯报导以及短片等。FIPA在加拿大(北美)、阿根廷(南美)、中国  相似文献   

4.
2005年1月24日—2月1日,我作为第19届飞帕(FIPA)国际电视节唯一一名亚洲终评评委,在法国的海滨城市比亚里茨全程参加了这个在国际上最具影响的国际纪录片节。这期间,我考察了欧洲国家纪录片的创作和营销情况。节目市场的不同中国的上海电视节和四川电视节一般都是以包租摊位的形式销售纪录片或栏目性节目。其优点是宏观、热闹而直接,有的制片人和纪录片作者就在摊位现场谈价格签协议。其不足是无法马上看到这个节目,经销商必须在摊位上取得光盘后带回宾馆用随身携带的电脑观看。法国的飞帕国际电视节和瑞士的尼翁电影电视节没有中国电视节…  相似文献   

5.
一、用幽默的态度纪录生活菲利普·杜提尔是比利时国家电视台的著名纪录片导演,他创作的多部纪录片作品,在法国FIPA电影电视节上获得奖项,包括《报纸头版的高超水平》,《老鳄鱼与小雏鸡》等等。近年来,他与刚果电视组织合作,成功地制作了调查报道类纪录片《报答"比利时伯父"》,并获得好评。《报答"比利时伯父"》是菲利普·杜提尔在刚果(金)完成的纪录片,讲的是历史问题。从1908年到  相似文献   

6.
客观与真实的异化——电视纪录片《英与白》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是世界上仅存的一只被驯化、可以上台表演的大熊猫,唯一与人居住在一起的大熊猫。“白”是武汉杂剧团的一位女驯化师,她有着一半意大利血统,至今已经和“英”生活了十四年,为了遵守国际公约,“英”已经多年不能公开上台表演,“白”每天的工作就是精心照料和进行可能并无意义的训练。湖北电视台编导张以庆(下文简称张),在十个月的时间里拍摄和制作了反映他们生活的纪录片《英与白》。这部纪录片入选2000年上海国际电视节、法国FIPA国际电视节,获得2001年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最佳长纪录片奖、最佳创意奖、最…  相似文献   

7.
冷凇 《声屏世界》2006,(5):19-20
冷凇:菲利普先生您好!很高兴能在FI PA电影电视节与您不期而遇。去年在中广协会纪录片研究委员会举办的优秀国际纪录片展播的大型活动上,中国很多纪录片导演都看到了您的《老鳄鱼与小雏鸡》,能否谈谈这部片子的创作情况?菲利普·杜提尔:这部片子的立意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因为在中国不存在种族的问题,中国人都是一种肤色,而在欧洲却不是,种族歧视比比皆是。我们记录了一个半残疾的白人老人和一位年轻的黑人女性的联姻,经过许多困难他们终于能走到一起,这是很难的,其中是有许多艰辛的。但是我没有用一种悲惨的遭遇和痛苦的过程来反映情况,…  相似文献   

8.
2008年11月,10集大型纪录片<我们的奥林匹克>以第四集<微笑·1988>参评在米兰举行的第26届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并最终获得了奥林匹克精神价值单元的最高奖--荣誉花环奖. 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是国际奥委会认可的国际体育电影电视届最高盛会.电影电视节共分:奥林匹克精神价值、个人项目纪录片、集体项目纪录片、奥运冠军纪录片、报道纪录片、体育广告、电视表演和新技术、体育与社会、电影等9个竞赛单元,每个竞赛单元设一个最高奖.  相似文献   

9.
著名纪录片人冷冶夫是2006届法国FIPA国际电视节唯一的亚洲评委,在参加选拔时被问及“如何能够拍摄好的纪录片呢?”他回答:“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细节画面化”。《故宫》正是如此,在影片建构的宏大叙事中,王朝的兴衰、文明的沉浮通过精美的视听元素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2005年第八届四川电视节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力月 《新闻大学》2006,(2):120-122
1990年4月,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设置了上海电视节和四川电视节,欲把它们办成广播电视系统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两个电视节都是隔一年举办一次,前者双数年举办,后者单数年举办。自1991年以来,四川电视节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并逐步发展成为了亚洲最著名、最重要的国际影视节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电视节目进出口的主要渠道之一。今年举办的第八届四川电视节在延续以往固有风格的同时,呈现了一些新景象,也暴露了一些不足,笔者以亲历者的视角着重谈谈本届电视节上节目交易市场与“金熊猫”奖纪录片评选活动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1.
付慧青 《青年记者》2017,(32):107-108
东西方文明作为世界上主要的两大文明,在很多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在人类学纪录片中体现得也较为明显.本文以《藏北人家》与《北方的纳努克》两部人类学纪录片为例,分析东西方人类学纪录片审美取向和人文精神方面的差异. 《藏北人家》是中国导演王海兵1991年执导的一部人类学纪录片,曾入围法国国际音像节(FIPA)并获得四川国际电视节最佳纪录片“金熊猫”大奖、全国电视外宣节目荣誉奖.该片详细记录了牧人措纳一家在藏北草原上一天的生活,反映了藏民族在与大自然的抗争和适应中建立起的一种和谐关系,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情感心理和他们创造出的独特的游牧文明.《北方的纳努克》是“纪录片之父”美国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于1922年1月出品的人类学纪录电影.弗拉哈迪花16个月远赴北极,和哈里森港的爱斯基摩人纳努克一家一起生活,完美地用摄影机再现了猎杀北极熊、生食海豹等原始的生活场景.两部作品在审美取向和人文精神上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有效地指导有追求的青年影像工作者利用DV设备进行专业化的影像创作,笔者在2008年创立了Pandavision影像工作室,创作包括纪录片、剧情片、实验片、新媒体短片在内的各类影像作品.在工作室的创作中,指导一些学生基本完成了从初学者到专业影像创作者的转变,和他们一起经历了第一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三年间创作和指导创作的20部各类作品获得包括法国FIPA电视节、长春电影节、香港华语纪录片节、上海电视节、"金鹏奖"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大赛、中国纪录片大会在内的50余项奖励.作品获得好的社会评价,当然不是创作主要的宗旨和目的,不过,客观的社会评价也能给创作和教学提供一个相对准确的参照坐标.在构建这个坐标系、寻找这些坐标点的过程中,难免回想起和学生一起经历过的那些创作过程,于是产生了一些想法,其中或能找寻到对影像创作者进行专业培养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3.
冷凇 《视听纵横》2006,(2):119-120
吉恩&#183;佩雷特1952年出生干瑞士。电影剧作家,在瑞士多所大学任教,是符号学、美学、社会学、电影学等方面的专家教授。吉恩&#183;佩雷特同时担任瑞士“真实电影”纪录片组织总经理,1995年创办瑞士尼翁真实电影电视节(尼翁真实电影电视交易市场)至今,任主席。曾于2001年造访中国,任第六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评选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4.
四川电视台和西藏电视台合拍的纪录片《藏北人家》,在1991年四川国际电视节获唯一一个大奖之后,于1992年1月,又入选法国戛纳国际电视节,由于评委对西藏问题的真实情况普遍缺乏了解和关于纪录片的某些偏好,该片未能获奖。但是该片播放后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现将出席这届戛纳电视节的该片编导之一王海兵同志所写的各方反映一文编发于下,也许对于研究电视纪录片的国际走向有些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冷凇 《声屏世界》2010,(2):19-20
冷凇:约翰娜女士,您好!2009年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纪录片选片会.很荣幸地邀请到了您作为评委参会。2008年您来过中国国际纪录片选片会,观看了数以百计的中国精品纪录片.此届您也看了差不多100部最经典的全国优秀纪录片.给您留下什么印象?您认为与2008年相比有何变化?约翰娜:首先的印象是中国的纪录片在坚持多元化发展。我欣喜地发现,中国纪录片在艺术把握能力上更加“自由”了,许多纪录片的社会批评和批判意识更强了。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11月16~18日,第十二届四川电视节在成都举行,来自世界77个国家和地区及各省区的几千家机构报名参评、参展,5000多名来宾参加。第二次亮相四川电视节的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以下简称央视纪录频道),不仅作为"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评选活动的联合主办方,还举办了"央视纪录频道主题推介会"、"国际纪录片之夜暨‘金熊猫’颁奖活动"、首届"中国国际纪录片提案大会"、"纪录片国际合作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备受业界瞩目。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0月26日晚,由国家广电总局举办的第六届四川国际电视节纪录片“金熊猫”奖评选揭晓,湖北电视台的纪录片《英和白》获得“最佳长纪录片”、“最佳创意”、“最佳导演”和“最佳音效”等4项大将,成为本届电视节上获奖最多的纪录片,也是中国在历届国际电视节上获得奖项最多的一部纪录片。本届“金熊猫”奖的评选分为人文及社会类和自然及环境类,每类分别设有7项大奖。来自世界各地的342部(423集)优秀纪录片参与两大类共14个奖项的角逐。最终,湖北电视台选送的《英和白》,从人文及社会类的247部参赛作品中…  相似文献   

18.
吕鹏  冯然 《声屏世界》2005,(5):35-36
近几年来,我国纪录片的创作有了长足的进步.进入了新的求索阶段:以画面思维形式打破传统的文字思维.同时兼具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眼光与全球化的视野。曾获2002年法国蒙特卡洛电视节“法国广播电视学院国际大奖”提名和2002年第七届新加坡“亚洲电视大奖赛”最佳纪录片提名,由四川电视台摄制的纪录片《求学》正是这样的一部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9.
《视听界》2012,(6):131
南京电影制片厂于1958年建厂。成立之初,南影厂主要担任江苏地区新闻、纪录片的摄制工作。50多年来,共拍摄电影故事片50多部、电视剧82部302集以及纪录片、新闻片、动画片342本。其中优秀作品如:《蓝盾保险箱》、《屠城血证》、《豆蔻年华》、《草房子》、《警察有约》等,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获得了国内、国际众多奖项。在电影、电视纪录片方面,南影厂代表作有:电影纪录片《小平您好》、《百年光影》、  相似文献   

20.
回眸与前瞻──评四川电视节参评纪录片主讲王纪言采访罗振宇罗:王老师,您此次从四川电视节奖归来,一定有很多感想。王:是的。迄今为止,四川国际电视节已举办了三届。这三届电视节所进行的“金熊猫”国际电视节目评奖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电视节目,并引起了国内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