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期刊业发展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状分析 1、中国期刊业尚处于。跑马圈地”的时代我国的期刊业与传媒业虽然经过了加多年的高速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更加丰富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期刊业与传媒业市场出现了很多新的市场机会,而且期刊业市场还有很多尚未开拓的领域,亟需有眼光、有胆识和有能力的企业去识别、去利用,可以说,我国期刊业乃至传媒业还有很多市场空间亟待开发,中国期刊业乃至传媒业尚处于“跑马圈地”的时代。[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我国期刊业发展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状分析   1、中国期刊业尚处于“跑马圈地“的时代   我国的期刊业与传媒业虽然经过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更加丰富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期刊业与传媒业市场出现了很多新的市场机会,而且期刊业市场还有很多尚未开拓的领域,亟需有眼光、有胆识和有能力的企业去识别、去利用,可以说,我国期刊业乃至传媒业还有很多市场空间亟待开发,中国期刊业乃至传媒业尚处于“跑马圈地“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的竞争者的进入和新的媒介形式的出现,传媒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虽然我国传媒业市场尚处于跑马圈地的时代,但是在肥沃的土壤中撒下一颗种子,就能长成参天大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当前的情况下,那种依靠粗放式发展模式的传媒企业,必将遭到市场的严酷淘汰。市场实践也证明.很多新办媒体夭折的速度越来越快.诸多老媒体的品牌褪色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其中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郭全中 《传媒》2008,(4):51-52
当前,我国传媒业尚处于跑马圈地和各种媒介大融合的时代,移动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和融合媒介,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和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我国四大通讯运营商依靠强大的实力、巨大的客户基础大举进入移动媒体业务,纷纷实施各自的移动媒体战略。  相似文献   

5.
常晓武 《传媒》2008,(2):59-61
中国的男性时尚期刊市场经历了长期的孕育,在步入新世纪后迅速成为一个受到关注的期刊市场亮点,不但期刊品种和数量迅速增加,而且各方资本以各种形式的介入及各期刊所进行的跑马圈地,让业界对这一市场的竞争环境和发展态势产生了诸多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6.
一目了然     
《声屏世界》2013,(2):69-70
中国传媒业规制政策调整的理念当前,要特别考虑到我国传媒业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的特点,结合我国尚处于政府转型期和传媒产业改革初期,有可能在传媒业领域出现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双重失灵情况的实际。要不断探索我国传媒业的规制体系调整的理念和思路,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的思路,有针对性、有创造性地制定中国特色的传媒业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传媒产业仍处于"跑马圈地"时代的今天,传媒集团纷纷进行投资和扩张,以扩充自己的版图和建立自己的王国。由于我国传媒业长期自我封闭、自我积累比较少,现有的资金能力和外部市场空间不匹配。在这种情况下,传媒集团纷纷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融资,上市已经成为一种最受传媒集团青睐的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8.
郭全中 《青年记者》2007,(23):31-33
在当前传媒产业仍处于“跑马圈地”时代的今天,传媒集团纷纷进行投资和扩张,以扩充自己的版图和建立自己的王国。由于我国传媒业长期自我封闭、自我积累比较少,现有的资金能力和外部市场空间不匹配。在这种情况下,传媒集团纷纷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融资,上市已经成为一种最受传媒集团青睐的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9.
卞骞 《声屏世界》2012,(7):138-139
中国的期刊市场还远未走向成熟,一定还有越来越多的期刊进入这个充满竞争的市场,在这里给所有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名门望族"的新进期刊提个醒:发行,期刊的重中之重!中国期刊,任重道远中国的期刊市场从真正正规化开始到现在不过才短短20来年时间。伴随着网络和各种新媒体的出现,曾经有段时间期刊等纸质媒体要消亡的论调甚嚣尘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实的反击,这种言论已不攻自破。中国的期刊市场现在仅仅是处于发展上升期阶段,还远远没有走向成熟,更何况消亡?所以,中国期刊界的同仁们,必须在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期刊业表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活跃,期刊市场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加入WTO后,境外期刊业势必会加大进入我国市场的力度,国内期刊市场的竞争会更激烈,如何抓住机遇,迎接严峻的挑战,已经成为中国期刊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期刊发行现状的落后,已经成为阻碍期刊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期刊业如何应对"入世"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期刊业的现状及加入WTO对我国期刊业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期刊业一直处于较快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是:整体质量上升,期刊的思想、文化内涵与制作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与世界品牌期刊的差距逐步缩小;品种不断丰富,2000年全国共出版期刊8725种.  相似文献   

12.
SCP范式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并进而决定产业的市场绩效,这一范式为研究传媒业的市场结构提供了理论视角。文章以高码洋时尚期刊为研究对象,以SCP范式为理论框架,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程度、进入退出壁垒3个维度对我国高码洋时尚期刊业的市场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码洋时尚期刊业市场集中度较高、产品差异化程度不大、进入退出壁垒较高,属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3.
在传媒业频繁受到新媒体冲击与挑战的今天,对传统期刊业而言,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找到自己全新的发展空间,转型新媒体成为各家期刊单位共同的诉求。为适应E时代的转变,期刊业不断追逐技术的脚步,努力改变着自己的方向。于是,眼花缭乱的创新在期刊界上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期刊广告市场集中度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期刊业经历了从事业到产业的转型,期刊数量大幅度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期刊广告发展情况来看,到2008年,期刊广告经营总额增加到31.02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286倍,远远超过期刊种类和总印数增加幅度.不过,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期刊广告投放比例较小,市场规模非常小,市场还没有成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期刊广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仅仅从期刊市场规模的变化无法看出市场竞争状况,为了分析期刊产业广告市场竞争程度,笔者借助产业经济学中市场集中度衡量工具来透视期刊广告竞争与垄断状况,为做大做强期刊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郭全中 《新闻前哨》2011,(12):58-6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成长空间巨大,可以说仍处于"跑马圈地"时代。基于文化产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判断,优势的文化企业纷纷进行投资和扩张,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处于优势地位。由于我国文化业作为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产业,长期以来自我封闭、经营管理水平低,导致盈利水平低、自我积累比较少,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当今全球期刊业面临到严重压力:经济危机风暴蔓延,期刊业出现资产缩水、资金不畅、市场疲软、广告销售锐减;数字技术及其打造的数字媒体势头咄咄逼人,传统期刊业往往产生"被出局"的惊悚;对寄予厚望的年轻读者群体,越来越有疏离感,难以捉摸,传统期刊恐怕自己跟不上时代,变"老"了.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篇对中国期刊业作全面、翔实的介绍和分析的文章。作者以学者的严谨和认真,用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整理了最新的数据和材料,对"中国期刊业的历史与现状"、"中国期刊业的经营背景分析"、 "中国期刊业广告经营的市场机会分析"、"外资进入中国期刊市场的三种主要模式"等业界关注的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不失为一篇学术力作。因全文较长,本刊分两期予以刊登。  相似文献   

18.
江苏期刊业"小、散、弱"的现状与江苏经济大省、文化大省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做大做强江苏期刊业,必须认准发展空间,按照发展规律进行期刊的市场定位、结构调整,发挥优势,打造品牌,加快发展步伐,缩小与国内优秀期刊的差距,实现江苏期刊业的繁荣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9.
石峰 《传媒》2013,(10):10-12
当前,我国期刊业正处在体制机制变革、产业转型的重要关头,又面临新媒体的强力冲击,传统期刊业还有没有未来?未来在哪里?疑惑之风在业界蔓延。中国期刊业路在何方?下面我将就以上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只要这片落叶还没有着地,我们就有责任让它继续飞翔应当承认,部分期刊从业者对未来的疑惑是有一定根据的。新媒体的强势发展,分流了传统期刊的部分广告,分流了部分读者,很多期刊社经营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而正在大力推进的市场化取向的体制机制改革,对很多期刊社来说,感受到的是不适应,是压力,而且目前还没有看到令人鼓舞的改革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期刊品牌的特质与营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期刊市场的逐步放开,中国期刊正处在全球化的竞争浪潮之中.和商业市场一样,期刊竞争靠的是品牌取胜.在欧美发达国家,期刊经营的历史比较长,品牌意识也较强;中国期刊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品牌意识是近几年才得到确立的.品牌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坚持营建期刊品牌,不断增强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期刊才能参与国际竞争并立足于世界期刊之林.然而,中国期刊目前还处于期刊品牌的探索期,业内人士对于期刊品牌的认识不够深刻,期刊品牌还不成熟.基于此,本文重点对期刊品牌的特质与营建从理论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