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马光》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9课)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急中生智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教学这篇课文,除了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外,还应该挖掘和利用教材的潜在因素,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所谓求异思维,就是以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为中  相似文献   

2.
要使中师生在毕业以后,能够比较顺利地担任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尽量缩短由学生到教师的“过渡时期”,进而成为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教材教法》课的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教学实践。要通过《教材教法》课的教学,加强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因此,我在《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课的教学中,尽量做到讲清理论,加强实践,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掌握教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精讲理论。现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全书共九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81):42-43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是极具工具性的课程,而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要推动促进小学生的群文阅读。另外,素质教育的改革逐渐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责任感的教育和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小学语文的群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教育,改善群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果,不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爱读书、会读书。针对"小学生阅读素养培养"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力求探索出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及提高小学生阅读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小学《社会》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课程。《社会》课教材图文并茂 ,形象直观 ,采用启发式教材结构设计了诸多生动活泼的小栏目 ,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语言文字表述与各种图片相结合为激发学生兴趣 ,唤起求知欲 ,在导入新课时 ,可利用各种图片结合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述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小学生经历少 ,见识窄 ,对我国广博的社会知识了解甚少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生搬硬套地讲教材 ,学生难以接受 ,因而在《社会》课的讲授过程中 ,应突出…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教材实际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选择“渗透点”、“结合点”,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卢沟桥的狮子》一课就是渗...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A3):27-28
对比人教版语文教材,会发现统编版语文教材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统编版教材在三上就大胆地出现了一篇小古文(第24课《司马光》),而人教版的小古文只在第三学段一共出现了四篇。由于统编版教材首次出现小古文,再加上面世时间不长,所以对统编版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的尝试成为很多教师想要"啃一啃"的硬骨头。笔者有幸聆听了徐吉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的教学,本文将循着徐老师小古文教学的思路从古文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策略的实施等方面略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速读能力———关于小学生阅读速度的诊断检测报告●南昌市百花洲小学语文教改课题组●江西省教科“九五”规划课题《计算机教育与学生智能发展》课题组江西省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指导组(执笔:胡卓南刘辅明丁昌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介:《司马光》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20课。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叙事性强,为学生展现出聪明、机智、勇敢的小司马光形象,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认识生字新词,引导学生学会观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要求现代教学务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作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教育阶段,为了在培养小学生识文断字、阅读写作能力的基础上,强化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教育主管部门重新统编了小学语文教材,不仅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基础运用能力,还重视培养学生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本文主要就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部编本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开展的有效策略,望对未来部编本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相应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专语文教学内容中,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品质过程。根据语文教材第三册中《窗》一课的教学实践,从文中使用的“抬”字入手,针对情感教育的作用及目的引申,得出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的启迪与渗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加强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选编进教材的文言文篇目明显增加。文章介绍了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编排特点,并以《司马光》一课为例,从文言文的编排特点、教学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如何落实文言文在新时代的教学价值,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龙墀 《湖北教育》2006,(12):12-14
在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指导下,新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新设了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栏目——“语文园地”(从五年级起改为“回顾·拓展”)。对此,我在学习的基础上,认为应重视“语文园地”的教学及研究。一、“语文园地”的产生背景“语文园地”是在《课标》指导下一个富有个性特征的栏目,是对原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编排的继承和发展,是编辑体例上的一个新突破。建国以来的小学语文课本,其中  相似文献   

14.
<正>在现代社会身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品德与生活课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儿童心理,这样才能使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从而培养出品学兼优、心理健康的学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也要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课提倡"活动、综合、开放",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其具有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小学阅读课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但是阅读课不是思想品德课。因此,阅读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该有别于思品课。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思想教育重在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我以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渗透的思想教育应是教材中固有的。阅读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内容决不是外加的,而是教材中确实含蕴的。例如《啄木鸟》,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啄木鸟为树  相似文献   

16.
胡凤荣 《科学教育》2006,12(4):40-41
1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教学是实施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通过教学对学生实施德育渗透也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对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努力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教育性。如第九册《长城》、第八册《狼牙山五壮士》等的教学,通过教学可向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  相似文献   

17.
中师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教的能力.这是中师语文师范性的体现.毫无疑问,培养学生教的能力,《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课(还有《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又绝不是《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课一家的任务,《语文基础知识》课、《文选和写作》课也同样负有重要责任.《文选和写作》课怎样培养学生教的能力呢?除了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的方面为学生作出示范外,我认为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明确听说读写和教的关系中师语文教学,除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外,还要培养教的能力.教作为一种能力,其实是听说读写诸能力的综合和创造性运用.听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对我国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不仅仅在于对教材知识的讲解以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应当注重学生品德修养的熏陶,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启蒙时期,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语文学习能力,还应当通过寓"德"于教,注重形成小学生树立健康良好的品德人格。因此在新课改要求的大背景下,国家与社会越来越重视对小学生德育的渗透,本文将通过探讨德育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并分析当下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德育发展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可行的措施,以期供教学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于媚 《黑河教育》2009,(6):22-22
语文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怎样充分利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呢?下面我就以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肩负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也应当在学生德育的工作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以及全面发挥出小学语文教学在渗透德育教育方面的优势,是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与研究的课题。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1.有助于小学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目标不应仅停留在实现学生知识层次的深化与文化素养的提高方面,建立针对小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体系以实现小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同样需要引起重视。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的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