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经常由于审题不细而丢分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师和学生都将其归结于审题能力差,或粗心的毛病上.如"除"和"除以"屡次骗倒学生;"糖"和"糖水"混淆不清等.实际上,学生对于这些文本中的关键字眼没有正确的判断和理解能力,不懂得从图、题中提取有效的数学信息.他们的数学能力是相当薄弱的.针对现状,我们尝试将"数学阅读"作为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数学阅读"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我们每天面临大量的信息,需要进行筛选、提炼、加工,从而有效服务生活。而现在的数学考题,特别是中考的最后几题,信息量之大往往使我们学生无从下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抓不住有用的信息。教师常常会说这题的方法经常讲,学生怎么就读不懂呢?因此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已成为每个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一、读题存在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正在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低年级阶段大多是以形式多样、富有趣味、可读性强的"图文结合"题来呈现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对于和例题一样的题目会做,而对于课后练习中的题目,还有课堂作业本上的题,稍微改变一些条件,他们就会束手无策。许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常常因为不会读或读不懂其中的信息,不能将题中的图文清晰地转化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和问题,从而出现一些理解错误并导致解答错误。"不会读"和"读不懂"折射出学生读题能力的缺失。因此,如何让学生"会读题""读懂题",提高学生的读题能力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根据低年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生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数学学得好的学生所具备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阅读理解能力较强,读得准,读得快,而且理解得也快。考试过后帮助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分析原因,我发现除了计算错误外,他们不是漏掉了题目条件,就是画不出图形,甚至不理解题意。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和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7,(16):72-73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经过调查发现中职学生数学学困的主要原因就是数学阅读产生障碍。本文先阐述数学阅读的涵义及特点,然后列举常见数学阅读题的类型并分析中职生在数学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再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解决措施,最后笔者根据学生现如今的情况想在今后的中职教学中渗透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本文将主要谈谈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考试拿不了高分,往往是因为数学语言转换能力较弱.具体表现为读不懂题意,错误理解题干信息,不会或错误地使用公式、定理,面对问题切入点新颖或  相似文献   

7.
数学因其学科自身的特点,在数学语言的组成上大都是数学符号、数学公式、数学图表等信息,这些均属于非连续性文本的范畴。学生具备良好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既关乎学生的日常数学学习,也直接影响其在考试中的读题、解题能力。笔者根据调查发现,现阶段很多小学生在阅读数学图表,数学公式等非连续性文本信息时,"读不懂、读不完、对应不上"等问题时有发生。鉴于此,本文将围绕"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为抓手,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这一话题,分析了小学生数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与解题能力的契合性,并给出几点提升数学非连续性文本解题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们十分重视让学生“做数学”。“做数学”的描述往往是与一些动词联系在一起的,如探索、表达、解释、调查、形成、预测、联系、发现、发展、解决、建构、描述、证明、验证、运用等。既然我们要求学生这样去学习数学,那么,在数学教学评价中也要针对这些行为和能力开展评价。近年来.笔者借鉴语文学科中的阅读理解题的形式.展开了具有数学学科特点的“阅读理解题”的评价探索。  相似文献   

9.
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基础能力,是现代人十分重要的数学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能力不够,对题面表述较复杂的题目,就茫然不知所措,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就此谈谈笔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数学阅读是指在数学教学学科内开展阅读的学习活动,数学阅读教学也就是组织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偏见,认为阅读只是语文、英语教学的事,不屑于数学的阅读教学,在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仅注意数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近年来,阅读理解题成了考试中的新题型,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很多学生解题能力不强,学习过分依赖于老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阅读能力差导致的。我们的  相似文献   

11.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些学生虽然聪明伶俐、思维敏捷,课堂听讲反应迅速,但他们一做起题来就漏洞百出:有的学生弄不懂题意,有的学生打不开解题思路,有的学生计算能力较差……这些问题导致他们的数学成绩常常很不理想,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究其原因,还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近年来,我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学生存在审题不到位、读不懂题目、抓不住重点等问题,导致数学解题能力无法提升。这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够。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解题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短时间可以完成的。教师需要加以重视,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意义,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加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数学阅读技法,进而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9,(70):69-70
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在考试中经常读不懂题目,读不完题目,这说明提高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刻不容缓。在充满着数学符号的现代社会中,只有具备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才能以最科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考虑到数学阅读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它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督促,以帮助学生通过这个过程切实提高自己的数学阅读能力以及自学能力。为此,本文探讨了初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很多学生因为读不懂数学课文所表达的意思,不能理解数学题目所蕴含的数学方法与思想,所以不能够解决数学问题,乃至对数学失去兴趣,最终不愿再学数学.数学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成败.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时我们只关心解题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我们简单地将原因归结为"粗心""马虎",而细细想来,造成这种"粗心、马虎"的原因则绝大部分在于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大致可从教师和学生方面入手,解决的方法可通过提高认识,预留时间,坚持"四到"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们会发现如今许多学生在做题时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他们往往一目十行,在未加充分思考  相似文献   

16.
钟红 《广西教育》2013,(38):83-84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数学课堂也离不开阅读。笔者对刚升入七年级的农村学生进行了测试,发现在解决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应用题时有70%的学生得出错误的答案,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较差,无法准确理解题意,把握解题关键。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课堂是教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如何从课堂人手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一、数学阅读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刘佳 《小学生》2011,(6):45-45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做数学应用题时,如果由教师读题,学生们一般都能顺利理解题意,而由他们独立完成题目,则往往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错误。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存在欠缺,在理解题意的时候往往出现偏差。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成为了数学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阅读理解题成了考试中的新型题目,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很多学生解题能力不强,学习过于依赖老师,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阅读能力差所导致的.因此,在我们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对于学习初中数学的学生而言,很多数学题目都存在着看似容易,然而做完才发现不该错的题目总容易出错,因此,纠正学生初中数学易错题出错是初中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主要分析学生造成初中数学易错题的原因,并探讨初中易错题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数字化",数学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利率、车贷、房贷等,数学中的阅读理解题是常见题型,很多学生对这类题有厌烦心理,归根结底是受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制约的。什么是数学阅读?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这是广大数学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利用数学课本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提出了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