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的幼儿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六带一"的教养下,幼儿普遍存在着一些诸如任性、攻击性行为、不合群、不善合作分享等心理问题。《指南》中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园应该为幼儿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让幼儿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使每位幼儿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都说,不读书的孩子不会怎么样,但读了书的孩子一定会不一样:他们的心灵会充盈起来,他们的眼睛里会多一些亮晶晶的东西,他们的脑子里会多几个问号,他们的脸上会多几丝笑容……阅读,在孩子的心理萌芽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陆燕 《教师》2010,(33)
现在的孩子都习惯于听好话,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自我调解能力在逐渐减弱,出现了一些我们不愿意看到但又无法不面时的痛心的现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品质是人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人健康成长的有利保证.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新的概念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方面都应该是良好状态.才是真正健康的人。现在的父母在重视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学前期是人生旅程重要的奠基时期.此时是否拥有健康的心理。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儿童出生后第四年到第六年,是儿童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成人能积极鼓励幼儿的独创性和想象力,就有助于培养其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的的勇气.反之,儿童就会缺乏自信心,产生内疚感。那么导致幼儿产生自卑、孤僻等这些心理的原因是什么?作为家长又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4.
黄旻 《时代教育》2012,(14):157
教育是没有止境的,礼貌教育更是伴随着幼儿终身的一项非常细致而长久的工作。教师要帮助幼儿通过礼貌的语言,搭起沟通交往的平台,为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让孩子成为语言美、心灵更美的人。  相似文献   

5.
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是幼儿园工作的主要任务,正确的健康观念包括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然而,许多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视,而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却考虑不多。健康的心理不仅是孩子智力的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他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如何对幼儿进行生死教育是一个被人刻意淡忘的问题.但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事实上“死亡教育”并没有年龄的限制。不要小看幼儿.他们的经验虽然不多.思维却不受限制。人对死亡的认识.是从幼儿时期就开始的.应从幼儿开始就培养孩子正确的生命观、死亡观。幼儿对生命死亡概念的理解有利于他们从生命的终极角度来理解生命,从而对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保护身体的健康等方面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是人才的一项基本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人只有健康的身体是远远不够的,他还应该具备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站稳脚跟。幼儿时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其今后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而现在的幼儿入园前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入园后老师却不仅仅只关心他一个.  相似文献   

8.
中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提出,对学生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法。文章从三方面阐述如何教育孩子,让孩子全面健康发展:一是创设温馨、安全的心理氛围;二是关注幼儿、正确评价;三是聆听幼儿,守望童年。  相似文献   

9.
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前提是健康,只有拥有强健的体质和健康的心理才能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幼儿健康教育是一个大课题,需要幼儿园、家长与社会的共同关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是我们共同的宗旨,在实施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传统的游戏等方式,使孩子在身心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常常认为孩子的健康最重要,而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期的心理状态的平衡与不平衡将直接影响其一生。所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人生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班级中,总会有些孩子不愿吃蔬菜、猪肝、豆腐等食物。面对挑食幼儿,我遵照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总结归纳出对待挑食幼儿的“三步曲”,收到明显效果。 第一步,允许幼儿不吃不喜欢的食物。如果老师强迫孩子吃,只会增加幼儿的排斥心理,严重的会发生呕吐等现象,这对健康是极其不利的。为此,一开始可以允许孩子不吃,但要让孩子明白,今天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每个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孩子的身体健康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关心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却往往被忽视.成人能够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本文将围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同时还提出关注和促进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是幼儿阶段保育教育的首要任务。贯彻《指南》精神,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我们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应变能力的培养。一、培养幼儿适应自身心理或生理变化的能力当今社会,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很容易形成自私、孤立、一切以自我为  相似文献   

14.
培养健康、聪明、活泼的孩子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愿望,健康的幼儿除了身体健壮以外,心理的健康也十分重要。但由于心理健康的隐蔽性和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使人们经常忽略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有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伤害了幼儿的心灵。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由于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加,孩子  相似文献   

15.
培养健康、聪明、活泼的孩子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愿望,健康的幼儿除了身体健壮以外,心理的健康也十分重要。但由于心理健康的隐蔽性和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使人们经常忽略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有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伤害了幼儿的心灵。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由于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加,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周静 《考试周刊》2012,(75):189-189
孤僻是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障碍.造成孩子性格孤僻的因素有很多,我们要帮助这些幼儿,关爱这些幼儿。首先要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其次是关注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并重视孩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幼儿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幼儿的心理健康更应提到教育的日程上.教师不应仅仅局限在幼儿的衣食住行方面,更应当时刻留意孩子的心理发展,通过各种途径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幼儿的整体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幼儿心理健康水平,使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8.
独生子女已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现在的“421”家庭模式,使孩子在家庭中成了绝对的中心。长辈们的溺爱与娇宠,很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任性、骄横,不知为别人着想、不懂得尊重别人;父母的过份保护,会使孩子形成依赖性,导致自我服务能力差;城市的居住生活特点、家庭的小型化、家居的封闭化等因素,使孩子缺少与伙伴的集体活动,缺少合作与竞争精神,社会适应力欠佳;特别是有些家长在教育培养孩子的问题上还存在错误观念等,这些表现正是当代幼儿心理出现的不健康信号,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来谈一谈对幼儿良好性格心理的培养教育。  相似文献   

19.
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判断幼儿是有意撒谎还是无意撒谎,如何避免孩子撒谎,本文从幼儿心理出发,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索相应的方法帮助幼儿改正,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发展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在幼儿园里,几乎每个班都有一两个甚至更多这样的孩子:整天喜欢一个人独坐。不爱说话,不爱活动,也不愿意和别人交往,对教师和同伴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幼儿性格不健全,必将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如何关爱这些缺少朋友、性格孤僻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和恢复活泼烂漫的天性,值得幼儿教师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