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元代杂剧对《史记》写人文学的继承表现在:剧情同史实大致相近,选取片断演义剧情,选取多个篇目揉合为一个完整剧情,作者旨在“藉人以明史”,因而司马迁在描写重大历史事件时,总是着力刻画人物性格,元剧作者正是继承了《史记》的这种笔法。  相似文献   

2.
【序幕】     
戏曲、歌剧名词。指在戏剧情节展开之前,先交代剧情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为剧情的发展作必要的交代和铺垫。一般凡有序幕结构者,必有尾声与之相呼应。序幕的篇幅较小,时间较短,结构也较简单。  相似文献   

3.
角色一词的来源,戏刮或影视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其特征一是有剧情,二是进入剧情在演戏,三是扮演剧中人的演员。引申到21世纪图书馆员工社会角色的定位、转换等,也必须强调其角色岗位、社会形象,其中的关键便是。21世纪时代特征的角色岗位的运行。  相似文献   

4.
南戏剧本前面与北杂剧剧本末尾有四句或两句韵语,用来概括剧情大意、提示剧名,叫题目或题目正名。从观众而言,它具有广告宣传之用;从读者而言,它具有了解剧情概要之需。但为何南戏置于剧本开头而北杂剧放在剧本末尾,这是由南戏剧情比较复杂、杂剧剧情相对单纯所决定。南戏剧情复杂的构成因素之一是融合了较多的表演伎艺;杂剧主要吸收了说唱伎艺,尽管也插入一些表演伎艺,但与剧情无关,故不会增加剧情的复杂性。"多角均唱"的演唱体制,决定了南戏以动作、形体、道白、表情——念做打表演,相对来说不太受时间的限制;"一人主唱"到底的演唱体制,决定了元杂剧剧情比较单纯,一般为"四折一楔子"。  相似文献   

5.
隐语“孤馆独眠”在杂剧《风光好》中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结合宋元时期的小说、戏曲文献可以得知,隐语“孤馆独眠”与陶学士故事在宋代各自流传,后由元代戏曲家戴善甫捏合至杂剧剧情中,使之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京剧《霸王别姬》我自童年起,就随父亲看过多次,不知为什么,就喜欢上了。后来又反复看,有时看不到现场演出就守在收音机旁静听播放的录音。如今,那剧情及主要唱段、念白早已耳熟能详,但依旧屡看、屡听不厌。我个人的感觉是,在不同的年龄段,对于剧情及剧中人物的理解程度也各有不同,因此才历久而弥新。  相似文献   

7.
戏剧离不开“道具”。本属于生活用品的“扇子”一经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搬上舞台,便成了一种象征物,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道具”。“扇子”作为一种“道具”在戏剧中的功能为:剧情的串构、组合功能,剧情发展的触媒功能,戏剧美的象征性功能。  相似文献   

8.
徐文荟 《海外英语》2023,(4):214-216
一部好译制片必须是在保留影片原汁原味的同时,也融入了译入语——中文的语言特色,从而方便中国观众能更直接深刻地了解剧情,不受译入语和原语文化差异的限制。所以,译制片不仅是文化融合的产物,亦是传播文化的媒介。文章以电影“The Queen”为例,从片名、台词、剧情三个方面探析了英语译制片的文化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9.
谈如何提高表演教学中的形体表现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演艺术的基本要求是塑造人物,而塑造人物是通过人物不断的“行动线”完成的.观众通过视觉、听觉.即通过演员所扮演的角色的有声语言与形体语言来感受、认知人物形象,了解、体会剧情的。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被外国观众誉为神奇艺术的京剧,它的唱词和念白外国观众是听不懂的,然而,在看形体表现力极强的《秋江》、《三岔口》等剧目时,他们却会随着剧情的变化出现赞叹声、笑声、掌声等和剧情相吻合的反映,并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们的这些反映正是演员丰富的形体语言、维妙维肖的形体动作的“行动线”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越狱》是美国福克斯电视台于2005年推出的剧情类连续剧。该剧成功地展示了影视剧作叙事艺术的精髓。剧内对白为语用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借助合作原则的理论对这些语料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探索影视语言的语用与修辞特色,还有助于理解角色的成长以及进一步探究剧情矛盾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可爱的你     
刘莎 《音乐世界》2014,(19):90-91
随着十月的临近,韩剧也步入了秋季档,除题材迥异剧情各具特色之外,Krystal、秀英等爱豆独挑大梁,将有怎样的精彩表现也是一大看点。  相似文献   

12.
云崽子 《音乐世界》2012,(2):110-113
2012年将是英雄战英雄的一年,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黑衣人等等英雄人物将再现大银幕,豪华的制作,精彩的剧情吸引着你的脚步迈向各大电影院。  相似文献   

13.
晏红 《家庭教育》2008,(7):48-49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一天,儿子的舅舅送给他一本《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妈妈说这本书多么多么感人,恰巧央视要播放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妈妈鼓励儿子在学校抓紧时间写作业,争取每天都看两集,并答应陪他一起看、一起讨论剧情,儿子特别高兴。电视剧的前半部分,儿子看得哈哈大笑,后半部分进入残酷的战争,他的心弦开始随剧情绷紧,最后可爱而勇敢的姑娘们一个一个牺牲在战场上。  相似文献   

14.
《<陈毅市长>选场》是写陈毅市长为建设新上海而夜访化学家齐仰之的一场戏。在“舞台说明”中,介绍了齐仰之家的墙上贴着的一张醒目的字条,围绕“字条”展开剧情,不仅很好的揭示了人物的性格,而且使剧情曲折生动,风趣有致,真可谓“一张字条一场戏”。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电脑》2006,(7):102-105
炎炎夏日,韩流来袭!这个夏天看什么?Enjoy为你奉上最炫韩剧,让你合拢嘴,舍不得眨眼,薯片、甜筒……统统扔到一边。太夸张了吧。哈哈! 过一个梦幻般的暑假,把自己想象成那个活泼可爱善良美丽……的主角,随着剧情欢乐伤悲。不过这次我的推荐方式有所不同,我可不会提前把剧情都告诉给你,或者说一半吊吊你的胃口。至于到底演的什么,好不好看,请你们看过告诉我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红磨坊》与《如果.爱》这两部影片在剧情设置、影像、音乐三方面通过剧情设置引人入胜,用歌舞片丰富剧情、丰富人物的形象特点;影像中,探讨运用剪切技术突破常规,形成视觉冲击;音乐中,使用大众乐于接受的音乐形式与风格来写作歌舞片的音乐,以达到所需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明嘉靖本《荔镜记》不仅是明代早期优秀的闽粤地方戏剧曲目,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对丑角李婆的塑造亦不一般。较万历本《荔枝记》中脸谱化的李婆而言,嘉靖本中的李婆具有观念先进、个性鲜明的特征,在情节结构上穿针引线、贯穿全文,同时她的出场紧密把控剧情、贴合剧情的言语打诨兼顾了舞台演出的实际需求,具有其独特性。相较于万历本注重舞台效果却不重视文本的粗糙描摹,嘉靖本则兼顾双方,将李婆性格、举止立体化,人物性格饱满、富有意趣。  相似文献   

18.
随着动画艺术的不断发展,动画影片以全新的视觉效果出现在银幕上,动画场景作为展开动画片剧情单元场次的特定空间和时间环境,是动画美术设计的基本元素之一,具有推动剧情、刻画人物和营造气氛的功能,而空间感的有效运用决定着故事主题风格和氛围,通过不同的空间形态让观众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使剧情更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空间元素在场景设计中的运用,对推动剧情发展、突出画面风格和交代时代背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对中国剧情类体育电影作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询。研究旨在为今后中国剧情类体育电影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音乐世界》2014,(16):52-57
《古剑奇谭》在这个暑假大热荧屏,引来无数点赞,除了剧情的引人入胜,各款各样的美男才是最大的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