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我还在故乡偏远的小镇读小学时,在蛙鸣不已的池塘边的一座泥房里上晚自习时,我就在别人的著作中见过了这个伟大的名字—— —泰戈尔,并读到了别人引用的他的零星一两句诗。正是这零星的一两句诗,让这个诗人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这一两句诗,就象一朵两朵蓝色的火焰,始终在燃烧着。始终。 他巨大的影子被这一两朵小小的蓝色的火焰勾勒出来,在我的残存的情思中成了伟大,并且成为了永恒。 然后我远离了他。他甚至并没有在我的梦中出现过哪怕一次。直到前两天,我翻看从前的读书笔记,竟然看到里面摘抄着他的诗句。这情景,一如他的…  相似文献   

2.
木清 《广东教育》2005,(4):68-68
当我还在故乡偏远的小镇读小学时,在蛙鸣不已的池塘边的一座泥房里上晚自习时,我就在别人的著作中见过了这个伟大的名字——泰戈尔,并读到了别人引用的他的零星一两句诗。正是这零星的一两句诗,  相似文献   

3.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相似文献   

4.
关霞 《辅导员》2012,(Z2):29-30
案例:作为辅导员的我,领导把重担又落到了我的肩上,班里多了个孩子:一个名人的后代,一份责任的重托。望着校长凝重的眼神,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就走马上任了。瘦瘦的他是那么单纯,看到谁都高兴地说啊,跳啊,一节课居然能下十来次座位;活泼的他是那么善良,看到小朋友挑食浪费的米粒,一个劲地往自己嘴里捡;热情的他是那么质朴,看到别人没有带书流下眼泪时,他也难过地为这同学擦拭,并不停地安慰……爱在他的心里流淌,更在我心头涌动,特别是接  相似文献   

5.
我非常喜欢《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周恩来总理每晚批阅文件时,不是马马虎虎浏览一遍,而是仔细、认真地看、修改。他不愿意累别人,让别人去休息,自己工作到天亮。总理啊,您是56个民族的总理啊,您这么辛苦吃的却是十几颗能数清数量的花生米和一杯茶。您工作的地方并不是那么富丽堂皇,而是陈设极其简单的工作室。我读了这篇课文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这篇课文,让我看到像周总理一样的人。  相似文献   

6.
多年以来,在填写个人资料时,对于"曾用名"这一栏,我总是感到非常纠结。如果我写上"程山羊"这个曾用名,真怕会被别人取笑;如果不写上,又担心自己没有按照要求"如实"填写,万一被"组织"发现自己有曾用名而隐瞒不报,说不定还以为我曾经干过什么坏事呢。"程山羊"这个名字,既是伴了我18年的曾用名,又是从我出生起就被爸妈唤着的乳名。乡下人给孩子取名字,遵循"越卑贱越好养活"这个不知始于何时的  相似文献   

7.
德国作家保罗森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犹如一本书,傻瓜们走马观花地随便翻阅它,聪明的人用心阅读它。”感觉很有道理。生活如读书,每个人都是书,每人又都是读者。读别人,又读自己。而自己是最好的一本书,也是最重要的一本书。细想一下有时候我们连自己这本书都读不懂,更不要说读懂人生之书了。  相似文献   

8.
F中青春簿     
<正>每次和别人说起F中的时候,我都忍不住要抱怨一下F中变态的制度。譬如头发不能留过耳啊(每次看到言情小说里描写女主角是长发飘飘,我就忍不住泪流满面);做操集合要在一分钟之内完成啊(从六楼滚下来都不止一分钟啊)……但是如果别人听了,好心地附和我骂上一句"哇,这是什么鬼学校"的时候,我又忍不住要和他急。因为母校,还真舍不得让别人骂的。  相似文献   

9.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因为他过去为了某种需要而赞美  相似文献   

10.
不做瘦马     
小亲戚来家里串门,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多书啊?”这问题问的,书当然是用来读的了。不过,也有人用很多书来装点门面,并没有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他抽了几本书,想找出我能在一本书里埋头这么长时间的原因。他强迫自己看了一会儿,看得很痛苦,然后又问:“为什么要读书啊?”  相似文献   

11.
有一则“分苹果”的故事 ,颇耐人寻味。故事是这样的 :“甲乙两人分吃苹果。甲捷足先登 ,拿走了大的。乙甚为不快 ,责怪甲说 :‘你怎么这么自私?’甲反问道 :‘要是你先拿 ,你要哪一个呢?’乙答 :‘我先拿小的那个。’甲道 :‘如此说来 ,我的拿法是完全符合你的愿望的。’”其实 ,就整个社会来说 ,每个人既是他自己 ,又是别人眼中的别人。当“先人后己”的原则应用于他自己时 ,他应该后于别人 ,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 ;可是当同一个原则应用于别人时 ,他又成了别人 ,他的利益又应先于别人(另一个自己)得到考虑。这样同一个社会成员的利益究…  相似文献   

12.
朋友最近送了我一本书,和书一起送的是一个要求:读完写篇感想。要知道,这本书是《1978-2008中国建筑设计30年》,像我这样完全是建筑设计行业之外的读者,能把这样一本巨著读下来已属不易,更何况书中老有让我流连一处或反复前后的地方。通过一本书,把一个我完全不熟悉的领域30年的变迁与发展明白个大概是多么艰巨呵,因此最大的感想就是在流连反复中常挂在嘴边的:“噢?啊!”记得作家阿城在他的《树王》中,写主人公看到那棵百米树王时的感想:“我生平从未见过这样大的树,一时竟脑子空空如洗,慢慢就羞悔枉生一张嘴,说不得唱不得,倘若发音,必如野兽一般。”我就是这样的感觉,只有发出“噢啊!”之音。但坦诚地说,不是为这本书,而是为30年的中国建筑设计。然而我的无语凝噎毕竟来自这本书的诉说,我必须感谢这本书,必须给朋友一份回报。全书分成了概述、作品、人物、论坛和事件五部分。我给自己的阅读做了启蒙性调整先读“事件”,大体从时间线索了解建筑设计的30年;再读“人物”,看看30年中哪些大师各领风骚;再读“论坛”,理解建筑设计师的思想理念;最后读“概论”,体会“纲举目张”。至于“作品”,我用它“佐读”其它各部分。没想到,我最喜欢的是“论坛”,...  相似文献   

13.
姐姐解心结     
单纯,不是错我已经12岁了,可是心理年龄好像还停留在四五岁,别人常说我幼稚或叫我“baby”,这让我觉得很难堪。我该怎么做才能改变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呢?我想,你应该是一个可爱而又天真的人,对人对事的想法很单纯,所以会被别人说成幼稚。不过,这没什么可担心的,如果确实觉得自己不够成熟,可以适当培养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另外,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做真实的自己就好。他不是原来的他上初一时,我喜欢上一个男生,我觉得他是个既聪明又文静的人。升入初三,我终于和他分到了一个班,我很开心。但我慢慢发现,他已经不是初一时的样子了,而是变…  相似文献   

14.
战胜自己     
真正的成功,不在于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从小我就崇拜一个又一个战胜别人的强者。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战胜自己"才是我奋斗的目标。保尔·柯察金战胜了自己,让世人看到了他那钢铁般的意志;张海迪全身高位截瘫,但她自学好几门语言,还是著名作家……  相似文献   

15.
人能弘道     
我在年轻时,听别人提问:"如果一生只念一本书,应该选择什么书?"在我来不及细想及回答时,别人就主动宣布了答案:"当然是《论语》了!"后来看到钱穆先生九十二岁时的感言,说他每年至少重读一遍《论语》,并且总是会有一些新的启发。如此看来,《论语》对年轻人与老年人,对平凡人与大学者,都是必读与必须不断重读的一本经典了。  相似文献   

16.
晓苏的小说我是经常看的,但像《文学写作系统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版)这种理论性较强的著作却是第一次读到。令人惊讶的是,读他的著作几乎与读他的小说一样有趣。当然,作为一本教材,这本书有自己的逻辑体系,而且体例、构思、见解都很独特。应该说,这不只是一部教材,而且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科学研究成果。我与晓苏既是师生和同事,又是很好的朋友。他是一位有独特生活体验与审美领悟,很注重语言风格、文体形式创造的优秀作家,又长期从事有关文学创作和文学教育研究刊物的编辑工作。他作为一位教授,撰写有关文学写作方面的著作,必然贯穿…  相似文献   

17.
会笑的星星     
几年前,我的一个好友打电话给我,似发现了宝藏般对我说:"我给你推荐一本非常棒的童话——《小王子》,实在太美了。我第一次为一本书流泪!"啊,我告诉她,这本书我已经读了不知多少遍,第一次读时也是感动得不能自已,以至于泪流  相似文献   

18.
何必完美     
藜京玲 《今日教育》2012,(10):49-49
最近看到有作者评论刘若英的书《我的不完美》,知道这本书是讲刘若英敢于承认和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就像易中天老师说的,一个完美的人,其实他和恐怖分子只有一步之遥。一个人,只有敢于承认和面对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更好地看到别人的长处,从而学习别人的长处而弥补自己的短处。否则,你自已都如此完美了,别人相对你而言,一定就不够完美。这时容易看到别人的不足,对别人不满,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相似文献   

20.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雨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 (况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