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人轶事     
算术题与文学题闻一多先生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林显强 《教师博览》2014,(12):23-23
闻一多在西南联大任教时,有一次上课,他在黑板上写了"2+5=?"的算式.学生们正疑惑不解,却听到闻先生说:"请同学们回答得数!"同学们应声回答:"等于7 !"  相似文献   

3.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闻一多先生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等于7嘛。闻一多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但在艺术领域里,却可以有更多的想象。”他拿出了一幅题为《万马驰骋》的图画让学生欣赏,只见画面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的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一多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后,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有万匹马在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的效果吗?”学生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4.
有一次,闻一多先生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不作答.然而,闻先生执意问:"2加5等于多少?"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 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加5等于7,这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加5等于一万也有可能.  相似文献   

5.
2+5=?     
闻一多先生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说到这里,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国画由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马,  相似文献   

6.
5+2=0吗     
5+2=0吗?这是当今被谈论较多的德育热点话题之一,它指的是5天的学校教育与2天的家庭教育能够“成就”怎样的一种结果。其实,“5+2=0”这一等式运用在教育领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学生周一到周五都在学校里吗?其实不然,学生一天当中只有9个小时左右在学校,而剩下的15个小时接受的是家庭和社会的“洗礼”,这样我们讨论的就该是“45+123是否等于0”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个故事:闻一多先生讲学课,走上讲台,写了一道算术题:2 5=?学生疑惑不解。可闻一多执意问:2 5=?学生们只好回答:“等于7。”闻一多说:“不错。在数学领域是这样,但在艺术领域里,2 5=10000也是可能的。”于是,他拿起一幅题为“万马奔腾”的油画让大家欣赏。画面上突出了两匹马,在那两匹马的后面又错  相似文献   

8.
在教“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时,教师首先出示“1+ 3×2”这道题,全班大部分学生举手争着回答,一位学生说:“1加 3等于 4, 4乘以2等于 8。”教师把得数板书好,问学生对不对,他们都说对。这时,教师出示下图:   问:“一共有几个△ ?”“ 7个。”“怎样列算式 ?”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了三个算式:1+ 6=7,1+ 3+ 3=7,1+ 3×2=7。学生观察这三个算式,发现了问题:看图写算式中的第三道算式与首先出示的那道算式完全一样,但得数不同,1+ 3×2=8是错的。错在哪里呢 ?他们全神贯注地自学例题,课堂鸦雀无声。片刻,课堂活跃了,…  相似文献   

9.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闻一多先生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但在艺术领域里却可以有更多的想像。他拿出了一幅题为《万马驰骋》的国画让学生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的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  相似文献   

10.
趣算三例     
一、巧分54“五四”是中国青年节。请将54分成各不相同的八个自然数(即这八个数之和等于54)。分别填入正方形周界的八个黑点子位置上。要求做到:每边两端二数之和,等于该边中点上所标的数。你能填吗?二、两条加式??+?=??+??+?=?+? 上列两条加式中十个“?”,是代替十数码从至9,要求两条加式同时成立。其解有:60+1=58+37+4=9+260+7=58+92+3=1+430+5=28+74+6=9+142+5=38+96+1=7+040+7=38+96+1=5+2它的解还有一些,现请你再举出五组来。三、使和成八个连续数请将“1、2、3、4”各取四个共十六个数字,分…  相似文献   

11.
“尺幅千里”,意指在一尺方的画幅里,能反映出极广阔的内容。对于这种艺术概括力,闻一多作过非常通俗的解释,有一次上课,他在黑板上写了“2 5=?”学生先是哄堂大笑,接着迷惑不解:老师怎么把这么简单的算术题拿到课堂上来?但闻一多坚持问:“2 5=?”学生只好回答:“等于7嘛!”闻一多说:“不错,数学上2 5=7,这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 5=1000,甚至等于10000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欢迎订阅     
无意中看到了这样一一组奇怪的等式:1+1=1,1+2=1,3+4=1,4+9=1,5+7=1,6+18=1。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等式呢?该不是哥德巴赫猜想的变种吧?有贤者提示:加上单位如何?1里+1里=1公里,1月+2月=1季度,3天+4天=1周,4点+9点=1点(下午1点),5月+7月=1年。6时+18时=1天。哈哈,原来如此。小小的单位把原本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沈益亮 《江苏教育》2005,(10B):38-39
案例: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师:26+8=34,同学们是怎么想出来的?谁乐意来说说呢?生1:我先把8看作10,26+10=36,再用36-2=34。生2:我把26中的6分成2和4,2+8=10,20+10=30,30再加4等于34。生3:我是从26开始一个一个地数,数8个就等于34。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勾股定理?众所周知,所谓勾股定理,就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图1所示,我们用勾(a)和股(b)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用弦(c)来表示斜边,则可得:勾^2+股^2=弦^2,即:a^2+b^2=c^2。什么是“勾”、“股”呢?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弯曲成直角的手臂的上半部分称为“勾”,下半部分称为“股”。这个定理在中国又称为“商高定理”,在欧洲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相似文献   

15.
【案例】“十几减九”教学片断 师:12-9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生1:9+3=12,12-9=3。师:你真聪明!奖你一颗智慧星。 生2:10-9=l,2+1=3。师:棒!棒!你真棒!送你一根棒棒  相似文献   

16.
三年级有一位新来的数学老师。下课后,约翰问彼得:“你觉得这位新老师怎么样?”“我觉得他不可靠。”彼得说。“你真的这样认为吗?”约翰很疑惑。彼得说:“是的。昨天他说3+4=7,可今天他又说2+5=7。”  相似文献   

17.
教学片断1:教师经过一番生活情景的创设,引出例题“28 7”,大多数学生都一口喊出得数是35。师:你们是怎样想出来的?生1:我把7分成2和5,28 2=30,再加5等于35。生2:我先把28看成30,30 7=37,再减2等于35。  相似文献   

18.
一天,妻子单位的同事带他儿子来我家玩,他儿子在上学前班,非常可爱。我出10以内的加法题考他,他答得非常正确,我们都夸他聪明。当我出3+7=?时,我读二年级的女儿抢着说:“等于1。”妻子同事的孩子说:“不对,是等于10。”我妻子马上变了脸,先用手摸摸女儿的额头,然后训斥道:“你今天没发烧,怎么胡说八道?”女儿争辩着说:“就等于1。”妻子更气愤了,扬起手给了女儿一个耳光,骂道:“你真是越读越蠢了。”女儿抛下一句“就等于1”冲进了房间。“女儿今天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19.
动脑筋二题     
解:已知5C9是3的倍数,所以5+C+9是3的倍数,从而得C=1、4、7;又由左数第三列得B=6;再由左数第一列得A+2〉10,得出A:9,所以C必等于1。即A=9.B=6,C=1。  相似文献   

20.
我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闻一多先生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出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