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审美的视野中电视娱乐可分为纯粹娱乐和审美娱乐,前者属于感官的快乐,后者是人的精神愉悦。纯粹娱乐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产生了各种异化;审美与娱乐本身存在一定的矛盾,但它们既不是二元对立又不是一一对应,于是审美娱乐这一概念的内涵就更加丰富。从快感到美感,从感官到精神,从泛审美到新审美,从纯粹娱乐到审美娱乐,它们的关系是在对立中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广电总局的“限娱令”正式颁布之后,在业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同时也引起了学界对这一现象的思考,娱乐节目应该怎样发展,如何去理解娱乐,如何去看待娱乐化现象,怎样营造健康有益的娱乐文化,这些问题都需要去研究,本文主要从娱乐、娱乐化和娱乐文化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3.
“审美娱乐”范畴作为审美文化语境中的一种普遍景观和重要特征,具有特定的内涵意义,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纯粹的娱乐”,而向“娱乐”范畴的深层意义上扩展,是一种审美层次上的心灵愉悦;在其美学特征上具有“审美快适性”和“审美解放性”,并产生一种“溶解性的美”,具有自身的积极意义;但是在承认“审美娱乐”的合理性的同时又不能放弃清醒的价值评判,对于当下娱乐文化中追求感官刺激和趋于媚俗的现状,应该进行必要和迫切的审美导向,以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在相当程度上还囿于传统体育观,学生的兴趣、娱乐、个性、创新等几乎被湮灭,学校体育的娱乐价值的确难以体现.新世纪学校体育将以突出娱乐因素作为发展手段,重视学生的情感和兴趣,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方式来提供快乐,努力保持他们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生存活力而延续与拓展于未来的社会环境之中.现今我国已经把传统的体育课程拓展为"体育与健康",若真正将"体育"的核心置换为"娱乐",这才显示了对变"以体为本"为"以人为本"的尊重和对学生的真正关怀.  相似文献   

5.
在讨论辽宁娱乐文化产业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辽宁打造娱乐文化产业大省的对策:提升娱乐文化的审美层次,突出娱乐文化的自身特色,推进娱乐文化的产业化进程,培养文化产业方面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6.
审美文化视野中的"娱乐",是审美游戏中具有溶解性功能的特殊的审美体验,它既在审美的意义上秉承了"自由的游戏"的精神内涵,给紧张的心灵以慰藉和缓释,又在弥合感性与理性的过程中显现出理性的刻意。这是启蒙时代语境下诞生的审美文化对于娱乐的精神植入,也代表了娱乐文化对启蒙思想的辩证解读。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常德市民休闲娱乐体育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作为文化范畴的休闲娱乐体育,其健身、娱乐、消遣的功能,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常德市民的喜爱.随着管理不断加强,法规日益完善,常德市大众休闲娱乐体育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娱乐文化因其低俗性和亚文化属性,被认为与校园文化相抵触。抑制娱乐文化在校园里流行是徒劳之举。正视娱乐文化产品和网络交流等对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同时,大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可以使娱乐文化成为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有益补充。趋利避害,因势利导,青少年学生完全能在多元的文化土壤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休闲娱乐体育是一种新的体育概念。本文界定了休闲娱乐体育的经济学内涵及定义,阐述了体闲娱乐体痛的经济学价值和休闲娱乐体育消费对我国GDP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康亚莉 《学周刊C版》2014,(9):196-196
娱乐文化盛行,对儿童的审美观带来了极大冲击。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肩负着培育审美主体健康向上情趣的责任,要正确认识娱乐、运用娱乐,利用娱乐教学使音乐成为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1.
黄维薇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3):100-101,137
从剖析休闲概念出发,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融入休闲文化的意义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好体育与休闲的关系等问题,对如何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休闲化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休闲在人与生活、社会、自然的关系中,彰显着"自由"和"娱乐"的特质。休闲价值融入到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范畴,其社会文化意蕴可阐述为:休闲价值主导下的高校体育进一步生活化;休闲体育中强调的"娱乐"和"游戏机制"成为高校体育发展的内驱力,它反映一种主体价值选择的自觉;休闲价值引领的高校体育是一种社会行为存在。  相似文献   

13.
休闲与美学有着不可分割之缘。休闲的美,美在休闲活动进入了生命的本真;美在休闲的最高境界同时又是审美的境界;美在休闲体验是诗与思的统一;美在休闲境域的和谐;美在休闲主体自在、自得、自足、自由的情状;美在休闲活动的审美化。美的休闲应具备有益于休闲主体身心健康、有利于人的精神和人生境界的提升、有利于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等条件。  相似文献   

14.
工作与休闲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混沌不分到分离对立,再走向融合的否定之否定过程。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工作与休闲价值观的转变以及人的本性对休闲提出的要求,为工作与休闲的融合提供了现实依据。我们要努力促进工作与休闲二者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陆巍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3):129-130
语文教学作为内容与形式、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应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寓教于乐式教学按照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点来育人。寓教于乐式教学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论秧歌的文化性质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利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法,来探讨秧歌的文化性质以及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研究表明,秧歌的文化性质具有功利的准宗教性、娱乐性、即兴性、传承性;秧歌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娱乐、健身、社交和审美功能,同时具有宣传和社会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7.
广州旧城荔湾湖公园一带是传统的贸易商业地和岭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近年来城市游憩产业发展已成为该社区重要的经济支柱和旧城更新、城市社区重构的价值取向.本研究利用景观判读、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法,针对社区肌理物质和非物质的双层属性,研究社区尺度的历史表像、空间肌理、交流特征、环境尺度和文化符号,进而从物质和非物质角度剖析城市游憩业发展带来的社区肌理的重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SPORT)的问题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长期以来,我国体育理论界一直把狭义体育(学校体育)、竞技运动(竞技体育)、身体锻炼和娱乐活动(群众体育)作为构成广义体育的三大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竞技运动在现代社会中的高速发展,面对竞技运动是否应该进入学校体育的现实问题,人们开始思考。那么究竟什么是竞技运动,竞技运动在学校体育中还有没有地位和作用,学校体育的发展迫切要求找出问题的答案,尽快走出误区,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were examined in the out‐of‐school recreation and leisure activity participation of 422 children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 and 354 children without disabilities. The roles of age (six to eight years, nine to 11 years, and 12–14 years), gender, and disability status were examined with respect to the diversity, intensity, location, companionship, and enjoyment of participation in five types of activities, controlling for family income.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dimensions and types of activity participation are differentially influenced by age, gender, and disability. Age cohort comparisons indicated that children without disabilities experienced a widening social world characterised by more intense social participation, greater participation with non‐family members, and stable levels of enjoyment across the age groups. In contrast,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in the various age groups were similar in their intensity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the nature of their companionship, with 12–14 year olds reporting less enjoyment of social activities than those aged six to eight years or nine to 11 years. The findings support the utility of a developmental and contextual perspective in understanding children’s patterns of participation. The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by service providers and managers interested in creating centre‐based or community‐based recreational opportunities, and in providing information to parents about how to encourage children’s recreation and leisure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20.
“通俗文学”是现代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从创作到作品到读者接受都表现出了现代特征,其原因在于现代社会社会关系的商品化以及对个人世俗欲望的肯定,因此“通俗文学”是现代社会中以消遣娱乐为核心,以经济关系为本质的活动。与此相对比,前现代的世俗娱乐文学则与宗法社会关系相联系,它是一种前现代社会中以整合社会为核心,以文化传承为本质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