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课一得"是近几年教师口中的热点话题,教师们常常思索着:"一课一得"应该让学生"得"什么?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一课一得"的发展,内容取舍,践行生本理念以及迁移运用、学以致用几方面来进行探讨,力求让语文教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一课一得"是近几年教师口中的热点话题,教师们常常思索着:"一课一得"应该让学生"得"什么?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一课一得"的发展,内容取舍,践行生本理念以及迁移运用、学以致用几方面来进行探讨,力求让语文教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一课一得"是语文统编教材倡导的教学核心理念。"一课一得"听起来简单,想起来也不复杂。语文素养的提升,需要精心养育。"一课一得"的提出主要是遵从语文教学规律,剑指语文教学的软肋而应对的长期策略。"一课一得"必须精准把脉,厘清"一课一得"的"课"与"一课一得"的"得"。  相似文献   

4.
<正>"一课一得"是指胸有全册,课有重点,一课一得,得得相连。"一课一得"理念在语文教学目标中的落实是突破传统教学内容杂乱无章、蜻蜓点水等弊端的有效途径。教师应从教学整体出发,秉承"减法"原则的同时,做到精准预设,聚焦教学重点,让学生学有所得,从而实现高效扎实的语文课堂。一、学情入手,注重目标"一得"对课堂教学而言,学生学情永远是教师教学目标设定的出发点,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是教师备课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学生认知规律和现有能力,  相似文献   

5.
陈丹婧 《考试周刊》2014,(74):30-31
"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可以让语文课堂更加有条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更有利于学生活学活用知识。文章以《论快乐》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践行"一课一得"。  相似文献   

6.
一课一得,最早在什么时候、由谁提出的,笔者无意考证,也不是本文探究的话题。最早听闻这个词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笔者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有一次学校要安排好上一节公开课,一位颇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要"一课一得"。可什么是一课一得?得什么?他却没能说清楚。十多年来,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期间不时听人提起"一课一得"的说法,特别是课改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呼唤"一课一得"的声音更加高涨起来。可是真要细究什么是"一课一得"、"为什么要一得"、"得什么"、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教学知识点纷繁众多,从字、词、句、段、篇到修辞、写作,乃至课外拓展延伸,数不胜数。如果面面俱到,结果往往是方方面面都浅尝辄止,收获甚少。这一学期,我校开展"生本·情智"课堂研讨活动,"一课一得"成了每个语文教师口中的高频词。课堂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情商与智商的和谐发展,"一课一得"是最重要的实践指针。"一课一得"这一理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过:一堂课让学生学习上有收获,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  相似文献   

8.
真情流露、有话可说,让学生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作文教学应从细微处入手,还有什么讲解能比学生自己归纳出来的见解更有力、更生动呢?在作文教学中落实"一课一得"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重要。作文教学如何做到一课一得呢?主要谈了指导学生写作时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强调课堂教学需要达成的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很多教师所熟识的"三维目标"。但这种忽视教学内容差别的全面性要求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弊端,面面俱到有时候往往会适得其反,学生难以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下真正做到每一课均有所收获。所以,"一课一得"的理念对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主要强调教师指引学生抓住某一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一课一得"的理念: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或理解一个问题,或明白一个道理,或掌握一种方法。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落实"一课一得"呢?一、教学"切口"要小"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写文章,不能事无巨细。否则,文章势必泛泛而谈、空洞无物。所谓"切口"小,就是教师在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11.
写作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选取材料、整理思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教学、训练活动。"使学生会写"是中小学写作的终极目标,但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目标。实际上,这个终极目标是由"认识世界""整体思路""锤炼语言"三个较为具体的目标组成的,而这三个目标又分别体现为许多个阶段目标,每个阶段目标又通过一次次的作文课来实现,一般来说,一次作文只能重点解决一个"小"目标,使学生能够"一课一得"。"一课一得"必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这样的教育理念:一堂课学生学习上有收获,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一课一得"是启发式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新课改倡导"一课一得",即一堂课,目标要集中,任务要单一,要求要明确,训练要落实。那么在实际的作文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又是怎样去实施呢?  相似文献   

13.
陈松芝 《学子》2013,(9):42-43
在日常听课和上课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或看到临近下课却因为时间的关系草草收场或是来不及进行课堂小结或是由教师的几句话一带而过或是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等套话形式的场面。千篇一律地问"学会了什么"恰恰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语文课堂中的"一课一得","得"基本上都是知识点。将"一课一得"的"得"局限于知识点,未免有点单薄,总让我感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是通过一篇篇课文进行的,实行“一课一得,得得相连”,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使语文教学科学化系统化,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如果不是从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高度着眼,科学地确定每课教学的一得,安排各学年的“得得相连”,就会使“一课一得”成为一  相似文献   

15.
所谓"微任务",是指教师事先把复杂的教学任务进行加工、重组或分解,以便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常言道:"多则惑,少则得。"在语文教学中,与其面面俱到,不如只求一得。那么,如何通过"微任务"的设计,落实一课一得呢?下面笔者就以《莫泊桑拜师》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微任务"一:整体感知,找准重点。师:(学生初读后)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生:写了莫泊桑向福楼拜请教如何写作的事。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中师语文“每课一得”教学法伊春师范学校刘春龙当前.中师语文教学有各种方法,本文试从“教师默课”、“学生每课一得”、“教后小结”三个方面谈谈“每棵一得”教学法。一、教师默课教师默课是备课的一种好形式,而通常备课是说一备教材,二备学生。似乎了解了教授...  相似文献   

17.
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得"意"、得"言"、得"法",要遵循取舍原则,确立相对集中、适切的教学内容,瘦身语文,争取一课一得,体现简约而不简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消化和吸收。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学生能力素养的奠基工程,而语用则是这项工程的重要部分,在阅读中揣摩,在揣摩中练习,在练习中提高。对于学生而言,培养语用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是一个慢慢习得的过程,最便捷的途径便是以教材为"例子",一篇一得,一课一得,以"点"带面,从而轻松实现由阅读向写作的过渡与转型。  相似文献   

19.
郁沁 《新课程研究》2009,(5):100-101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了这样的教育理念:一堂课学生学习上有收获,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一课一得"是启发式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那么,作文教学又应如何做到一课一得呢?  相似文献   

20.
与北京市特级教师张海滨老师同课异构《草船借箭》,课后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张老师的课注重一课一得。他将"关联"做足,做透,让学生关联着看,关联着想,关联着找,关联着读,引领学生通过触摸诸葛亮的思维去认识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不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确实是教学生需要的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