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是LTE和第四代通信标准的关键技术之一,它能够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上,使传输速率、系统容量以及频谱利用率有十倍乃至百倍的提高。智能天线技术是MIMO技术的应用,利用智能天线技术在移动通信链路的发射端或接收端带有多根天线这一特点,使整个通信系统性能得到了提高。现从智能天线的原理入手,分析智能天线的结构组成。并对智能天线的各类参数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电性能参数对智能天线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升LTE速度,研究人员主要将多天线技术应用到其中。在工作的过程中,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得LTE最大限度地满足数据传输业务的需要。本文中,笔者主要对多天线接受增强技术进行分析,分别对四天线容量增益进行探讨,并且通过具体的实验来对组网的形式进行明确。另外,在不同的场景和组网设置的基础上,对LTE多天线的部署情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讨LTE FDD室内分布系统的多种建设方案并对各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通过测试分析给出了不同建设方案的应用建议,该研究结论对LTE FDD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LTE作为一种新型无线通信系统,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国家的铁路系统中,因此本文针对LTE宽带集群在铁路智慧站场的应用展开研究。首先简单了解铁路站场业务需求分析,然后针对铁路站场现有通信方案展开分析,以实际应用为例,分析LTE宽带集群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已经由3G技术向4G技术迈进,意味着LTE技术也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近年来,LTE室内分布系统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建设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文章对LTE室内分布系统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该系统的规划、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6.
智能天线具有巨大潜力,近年来备受关注。智能天线正是适应通信发展而产生的新事物一在无线接人、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军事通信等系统中,均有着其重要应用,并由此而带来诸如抗干扰能力、频率利用率等性能大幅度提高的一系列优点。本文对智能天线的形式及特点进行说明,并指出了智能天线在移动通信中的功能,最后对智能天线在3G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7,(10)
地面站天线极化调整通常指的是线极化地面站天线极化调整。对于圆极化地面站调整,只要将地面站天线极化与卫星极化想匹配即可。当地面站天线极化与卫星极化匹配时,不存在极化角的问题。而对于地面线极化地面站天线来说,当天线接收极化与卫星入射波极化不一致或者地面站天线发射波极化与卫星接收极化不一致时,都存在极化损失,本文通过对地面站天线极化的调整原理分析,讨论了三种常见地面站天线极化调整的程序,最后得出了用频谱复用法调整待测站天线极化是最简单且最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讲述了CMACast小站室外天线的安装、接收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资料的应用三方面内容,指出在天线寻星过程中,首先确定天线的方位角和仰角,再转动极化角,根据信号强度进行微调,就能很快完成寻星;系统中两台联想万全服务器的配置等;使用Serv-U完成数据的推送。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0,(16)
MIMO技术在LTE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LTE中4天线、8天线已经不能满足5G的高速率要求,所以必须使用16天线、32天线甚至更多天线的Massive MIMO技术。本文针对Massive MIMO的使用原因做了详细阐述,总结了Massive MIMO技术的优点以及使用场景。给读者对Massive MIMO技术的了解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0.
论文提出了一种具有单层介质板结构的双极化槽型天线,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宽频带设计,比双极化多层微带天线更容易嵌入设备的机壳中。两个端口采用不同形式的馈电方式对天线进行馈电,能够保证天线单元具有良好的端口隔离效果。天线单元的-10dB带宽可达570MHz,端口隔离度抑制在-25dB以下,实现了宽频带小型化移动终端天线单元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室内采暖系统分室控温技术,是现在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很多用户住宅内采暖系统还是单管顺流式,按户分环的系统形式,这种系统形式需要工程改造才能达到系统分室控温的效果。经过多种能够实现系统分控温度的形式的比较,最佳的改造方案就是采用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通过该系统讨论研究室内采暖系统分室控温技术,了解用先进技术来实现分室控温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天馈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出发,根据天线馈线设备的基本要求,分析了天线的基本结构,设计了双工器的工作与控制,并对极化变换器等进行研究,重点研究了卫星通信地球站跟踪和天线结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某型雷达天线结构特点,对其天线单元及相应馈线系统、天线骨架、天线罩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对其天线总成系统进行描述并进行相应仿真分析。该型雷达天线的研制对后续类似该型雷达阵面的天线结构研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传统室分建设模式面临的困境作为出发点,研究低功率分布系统的应用典型场景,分析在3G分布系统建设中应用的可行性,最后给出了各种场景下的室分建设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在卫星地球观测站对观测卫星进行跟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天线跟踪极化角的方向相对于星体坐标系下的极化倾角来说会存在一定程度地偏移。而且这种偏差的大小是和观测点地理位置紧密联系的。所以跟踪极化角的确定是实现星地链路跟踪极化匹配的关键节点。因此,我们可以对卫星天线极化向量的坐标进行分解,在分解工作完成以后采用坐标转换法,从而建立地球观测站天线坐标系中天线极化倾角相对于卫星坐标系中极化角的定向关系。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转换关系,通过编程计算,就能对任意线极化信号的相对任意观测位置的跟踪极化倾角进行定量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圆极化天线的原理和特点能够接收和辐射圆极化波的天线称为圆极化天线。圆极化波可以分解为两个在空间和时间相互正交的等幅线极化波。实现圆极化工作的原理为:产生两个等幅且相位相差90°的线极化电场分量。=圆极化微带天线在卫星导航定位、遥感遥测以及雷达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因为微带天线具有体积小=、剖面低、便于加工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因为圆极化天线具有以下特点:(1)圆极化天线能够接收任意极化形式的电磁=波,其辐射的圆极化波也能够被任意极化的天线接收。这一特点使  相似文献   

17.
室内覆盖在网络建设中是极其关键和重要的环节,越来越受到运营商的重视,MIMO作为LTE核心技术之一,在提高信道容量,增强信道可靠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支持MIMO的LTE室内分布方案及相应的信道的容量进行研究显得非常必要.从LTE室内解决方案入手,着重讨论支持MIMO的情形,并对不同LTE室内改造方案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8.
智能天线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受到了国内外移动通信业的高度重视。详细阐述了智能天线的概念和波束形成方法,论述了智能天线技术对移动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深入分析了智能天线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最后对智能天线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阐述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分室控温供暖系统中在整栋建筑热负荷的计算、系统供回水干管热负荷和水力计算、外网的热负荷统计及水力计算中考虑户间传热因素的必要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具有抗多径干扰以及频谱利用率高等优点。多输入多输出天线(MIMO)技术可以提高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容量,这二者的结合成为B3G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对MIMO-OFDM系统中不同信道状态信息条件下的自适应调制编码进行性能的仿真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信噪比高时,采用高阶调制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吞吐量;基于奇异值分解的自适应技术对多普勒扩展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