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说心里话     
《编读往来》是根据读者和编者共同的需要开设的一个栏目,是一个反映读者心声、读者与编辑相互交流与互动的栏目。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栏目架起一座与读者沟通的桥梁,开通一条与读者联系的高速路。如果您有哪些想要说的“心里话”,或要咨询的问题,就请告诉我们。可以通过书信、电子邮箱,也可以直接给我们打电话。我们期待着与您互动交流。电子信箱:liuj@edumail.com.cn说说心里话  相似文献   

2.
新年快乐12008年,我们经历了很多:奥运会在中国成功举行、中国宇航员首次太空漫步……《电脑迷》也走过了100期。从本期开始,《电脑迷》再次升级内容质量,“电脑迷俱乐部”也将进行一系列改版,希望能够更加贴近读者,和大家有更多的交流。新的一年,小编们有很多想法和希望,下面和各位分享!2009年,请和我们一起继续做快乐的“电脑迷”!  相似文献   

3.
自从本刊1998年第4期刊出编读往来栏目“请您告诉我”以来,一封封充满真诚与热情的信件像雪花一般不断地飞到编辑部,一度编辑部每天的来信中有一半甚至更多是“编读往来”栏目。面对一封封来信,我们有喜又有忧,喜的是有这么多热情的读者支持我们,忧的是我们如何真正理解并吸纳读者给我们提的建议,把刊物办成大家都爱读爱看的一流刊物。“编读往来”是我们了解读者的一扇窗户,也是我们自己的一面镜子。窗户使我们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镜子使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我们深深知道,只有通过与读者心贴心的交流我们才能更加成熟、更加…  相似文献   

4.
自本刊发起“2003年高考作文题知识征答”活动以来,不少读者纷纷参与“选答题”的征稿,就目前来稿情况,其中较多的是试写全国、上海、北京卷的作文,我们《作文世界·高中新语文伴侣》“亮点话题”栏目本着倾情服务读者的宗旨,特此选登部分来稿,以便大家广泛交流。我们殷切地希望广大师生朋友继续来稿。有关活动的详情与要求,请参见本刊今年第7期启事。  相似文献   

5.
交流     
有着诗人、学者双重身份的任洪渊是一位有足够的自信去发出自己的声音的人,他在全球倡导汉语文化诗学,试图重新找回汉语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辉煌。他与《作文大王》许多读者一样,从中学时代就开始了诗歌创作。今天我们请他到“柔木书阁”,谈谈他的诗歌创作,希望读者从中能有收益。  相似文献   

6.
双语阅读     
主诗人语 从本期开始,我们开设“双语阅读”这样一个小栏目。这是一个让读者参与的栏目,它的安排是这样,每周刊载一篇英语佳作,也许是一首诗,也许是一篇文章,当然都是脍炙人口、值得背诵的诗文,我们请您来翻译,请您尽快将您的译文寄来,我们将在下期把您的译文与名家译文一起刊发。怎么样,有信心吗?“雏凤清于春凤声”,我们期待着您的参与,期待着您能与名家一比文才。当然,本栏目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亲爱的读者能趁现在记忆大好之时,多去背诵一些经典名篇,无论它是English,还是我们的母语。 Spring,the…  相似文献   

7.
读者俱乐部     
1.去年第12期的获奖名单将在下期公布,请大家关注。2.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设立一个“酷炫佳作爬行榜”,欢迎把你最喜欢的文章写在“读者抽奖卡”上给我们寄来,如果你写的与爬行榜排名一样,那么你将得到奖品哦!公告版读者俱乐部  相似文献   

8.
小朋友读者杜华来信问及学习琵琶的一些问题,我们请四川琵琶学会会长韩淑德副教授作复。现将来信摘要和复信一并刊发,以飨读者。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读者-作者-编者的有益交流。  相似文献   

9.
读者质疑 编辑老师,你好!我叫张华,是十堰市一名高三学生。在新改版的栏目中,我发现增加了这样一个可以与杂志交流的栏目,心中很是喜欢。在这里,我将自己的疑问提出,希望获得你们的指导。高考来临,我们考生急切希望自己能够避免失误,提高成绩。能否请一些有经验的老师来指导我们以应对高考呢?  相似文献   

10.
与读者交流是满足读者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高本刊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此我们想占用您宝贵的几分钟时间,请您填写下表(在标题序号上打√)。希望通过此表能加强您与我们的联系。为了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我们将在读者调查表发布的当月进行抽奖,并为幸运者准备了精美的礼品。请您填妥下表后,于4月26日前将表寄往编辑部或发电子邮件。  相似文献   

11.
“幸运之窗”,把爱献给“帝王”──因为没有“您”,就没有“我”亲爱的读者,过去年一年,在编辑寄语里,总是“我”说“您”听。现在,我们想让“您”说,“我”听。质量是“我”的灵魂,读者是我的“帝王”,“您”的参与是“我”成功的保证,所以请您赐教。您的参与...  相似文献   

12.
十三问     
青少年朋友们,“本刊收发室”从这一期和大家见面了。本刊创建的十多年里,我们的“收发室”始终是在幕后工作,收发和处理同学们的信件、稿件,回答读者遇到的各种问题……现在,我们决定将“收发室”推到前台,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参与和交流的空间。同学们可以在该栏目中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你的建议和意见,可以对本刊进行评价或纠错,当然,我们更希望看到你们对相关问题提出的解答方案。总之,我们希望这个“收发室”成为一个编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互动的平台,因为她主要是为发表读者来稿而设的。本期,我们从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中筛选出“十三问”提供给大家,欢迎同学们参与解答,或者继续提问。  相似文献   

13.
在全社会日益关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开辟这个栏目的目的是为了给更多的学校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让校长走进我们的编辑部,和我们的读者共同交流。希望所有的校长和学生们都关心它,我们共同办好这个栏目。如果你希望在本栏看到你的学校,请与我们联系吧!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管理、学生管理、课堂教学等一系列教育行为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不同寻常又熟视无睹的教育现象,可以称之为“教育案例”。这种案例往往是最鲜活的,它会给所有教育工作者以深深的启示。本刊从2006年开始新辟《案例评析》专栏,希望有心者能把您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形成文字,与我们的读者共享思想者的智慧。来稿请发至主持人信箱:zht1993@126.com,来稿形式请参照本期稿件。另外请读者注意,本栏目的“案例”特指“教育案例”,而非“教学案例”,所以稿件内容不涉及具体的教材教法研究。  相似文献   

15.
作为编者,很久了,我们一直在思索,2005年“队的月历”要不要有所改变。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对于一个已比较成熟,甚至被广大读者认可的栏目来说,每一个点滴变化都要经过深思熟虑,都要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经过和栏目主持人多次深入的交流,最终,我们不约而同地说出了“要改变”。毕竟,全新的2005年已经来临;毕竟,读者希望它变得更加完美。 于是,便有了这期《红彤彤的新春,红火火地过》,便有了2005年“队的月历”的全新亮相。我们有一个小小的希望,希望读者朋友们能接受这个新面孔,能体会到无论是栏目主持人、嘉宾主持人,还是编者的那份心情,更希望大家能把读后的感想,赞扬抑或批评,告诉我们。因为,我们知道,“队的月历”每一点细小的成长与进步都和读者的关心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读者信箱     
亲爱的读者朋友,自2004年第10期“致读者”刊登后,我们编辑部收到了许多热情洋溢的来信,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你们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关心与支持,也让我们体套到广大音乐教师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为此,《中小学音乐教育》从2005年起特增设“读者信箱”和“读者调查表”栏日。我们编辑部的每位同仁诚恳地希望通过这小小的栏日能杂起我们沟通的桥梁,与您共同努力,共谋发展;也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关注我们,与我们真诚地交流。  相似文献   

17.
<正>一场特别的座谈会在《百科知识报》的会议大厅开始了。报社主编熊猫先生说:“最近有小读者写信给报社,说希望了解带刺的动物是怎么生活的。今天我们特意邀(yāo)请了刺猬先生来到报社,并将与没有来到现场的一些朋友进行视频(pín)连线,请他们向小读者们介绍自己,我们将把他们的发言刊登在下一期报纸上。”  相似文献   

18.
我们郑重推荐 ,请读者都读一读这篇文章 ,不论是校长 ,是教师 ,还是家长 ,抑或是教育行政官员。这是一篇极有见地的至性文字 ,没有忧患意识是喷涌不出来的。我们虽不指望“氵忍然汗出 ,霍然病已” ,但希望能从“处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麻木中醒来 ,在德育改革的实践中迈出勇敢的步伐 !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2002,(2)
对于去年已经订阅下半月刊的读者而言,海子已经是一个老朋友了。而对于今年刚刚订阅下半月刊的读者而言,海子还是一张新面孔。那么,请允许海子在此再作一下自我介绍吧。去年第九期下半月刊全新改版以后,杂志隆重推出了海子并这样介绍道“海子系本刊形象代表与发言人。此虚拟人物热爱孩子,热爱生活,有一颗充满充满阳光的心。希望读者和编者一道来丰富海子的形象,让海子像《中国少年报》里的‘知心姐姐’、‘小虎子’、‘小灵通’一样,像《童话大王》里的‘舒克’、‘贝塔’、‘鲁西西’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员。”当时,海子主要是对一些文章作些点评,统一称为“海子点评”。到第十期时,鉴于许多读者对第九期的积极反响,编辑部挑出了一些读者的意见和建议,由海子出面,统一作答,形成了《编读往来》栏目的一个特色小栏目《读者与海子的对话》。在第十期的“对话”中,海子在回答安徽读者吴竹灵关于海子的问题时,对海子的形象进一步描述到:“海子是你,海子是我,是所有热爱孩子、热爱生活、有一颗充满阳光的心的编者、读者,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员。海子不哗众取宠,不特立独行,不故作姿态。海子是个平常人,与我们生活中的善良、勤劳、正直的人们没有什么两样。”也是从第十期起,编者们接受浙江读者李非的意见,把“海子点评”改为“海子点点”。(因为李非说,“点评”让人觉得不舒服,因为有裁判之意,仿佛一定要有对错,而改为“点点”就好多了。) 这样,《读者与海子的对话》就保留了下来。此外,按辽宁陈海林等读者的建议,《信息速递》栏目作了些改变,在信息后加上了编者的点评,成为另一个新栏目,就叫《海子点点》,从这一期推出。讲了这么多,老读者们一定觉得海子太啰嗦了媸潜浮?还要啰嗦的是,因为2001年第12期发刊较晚,与这一期间隔较短,到发稿时,上一期的反馈还没有收到,对于上一期的意见和建议,只有放到下一期一起发了。仍然用这个“对话”节目的口号作为开头:让我们在这些思想和情感的火花的照耀下,阅读这本能让我们敞开心扉的杂志吧。  相似文献   

20.
读者调查表     
我们这份读者调查表,希望你能认真填写,并于2007年6月31日之前将其寄往本刊。地址见目录页,信封请注明“读者调查表”字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