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2006年7月16日,33集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2007年、2008年又两次在中央电视台重播。我作为参与大型纪录片《再说长江》的主创人员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2.
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经过历时近两年的拍摄制作,于2006年7月16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20点47分、21点22分播出,每天播出两集,时长30分钟。此外,《再说长江》开播特别节目《以长江的名义》,于7月15日晚20点整播出,时长90分钟。7月9日,中央电视台召开了由  相似文献   

3.
长江,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正在变动中的当代中国的缩影。古老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亘古不变”与“万象更新”之间形成的巨大张力,一直吸引着电视人的目光。1983年8月,25集大型系列纪录片《话说长江》的播出,掀起了一场持久的“长江热”,以40%的收视率创造了中国电视的收视奇迹,成为中国电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2006年7月,由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专题部承制、制作周期长达两年的33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在央视一套隆重播出,再次引起了广大观众、业界与学界的关注。该片以饱满的激情,立体、多维、全景式地展现了长江波澜壮阔、多姿多彩的壮丽景象和人文景观,以强烈震撼的视听冲击力凸显出魅力长江的新形象,充分挖掘了长江这一中华民族精神符号所蕴含的自然、人文、社会、历史价值,成为近年来中国电视荧屏上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力作。本期“个案研究”邀请了《再说长江》的几位主创者和专家,就《再说长江》的由来、创作历程、历史文化意义及电视艺术与传播价值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长江是中国人的母亲河。20年前,中央电视台拍摄的《话说长江》,以影像揭秘的方式,让广大观众通过这条大江的历史渊源与当时的现实变化,看到了改革开放将会给中华民族的复兴一定能够带来的变化前景。20年后,中央电视台摄制的33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与观众见面了。这是对  相似文献   

5.
2006年7月,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开播。它是对20多年前《话说长江》创造40%收视奇迹的呼应和延续,似乎注定要在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笔认为,《再说长江》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运用了高端的电视技术和新鲜的电视素材,或展示了壮阔的时代背景和巨变的现实面貌,更重要的是巩固了一种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理念——“纪录片故事化”。它以人物为故事载体,通过画面语言与声音的表现,对纪录片的视听信息进行故事化表达。  相似文献   

6.
看了中央电视台近期播出的33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不禁思潮起伏,深受震撼。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最近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的确是一部巨献之作。它题材重大,主题厚重,规模宏大,我看后既振奋不已,也感慨良多。虽然这种振奋和感慨由多方面原由汇聚而成,但有两点非常突出:第一,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大台,它把记录中国改革建设的伟大实践,始终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而20年前的长江和20年后的长江,正是中国社会巨大变迁的一个真实缩影,这样的前后对比拍摄,可以清晰地凸现中国发展的主脉;第二,它同样也真切记录了中国的电视和中国电视人可喜的成长史,从20年前的《话说长江》到20年后今天的《再说长江》,不仅记录了中国电视…  相似文献   

8.
冷凇 《声屏世界》2006,(12):29-31
(胡智锋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传播》主编)冷凇: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热播的33集大型文献纪录片《再说长江》在观众中,特别是中高教育层次的观众中反响强烈。许多人认为,再看长江、再说长江、再想长江,可以透视出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前进。不少学者甚至提出了“长江中国”,“长江文明”的一些新概念和新认识。您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同时作为《再说长江》的主创人员之一,如何从电视艺术和电视创作的角度去看待《再说长江》的问世呢?胡智锋:从立项背景上看,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变,长江便是…  相似文献   

9.
林溪漫 《东南传播》2011,(8):112-114
与《话说长江》相比,《再说长江》在电视理念上的创新、电视技术上的突破,它折射出这二十年间中国纪录片发展变迁的璀璨光芒。本文通过对两部恢弘的社会画卷《话说长江》与《再说长江》的比照分析,探究我国纪录片在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以及采编手段上所取得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1983年,《话说长江》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取得了40%的收视率。专家评论其为“电视史上的里程碑”,一首昂扬的《长江之歌》至今仍是最受欢迎的合唱曲目之一。  相似文献   

11.
2006年7月,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和广大观众见面了.这是继20年前《话说长江》播出后.又一次系统的.全面地在荧屏上展示中国母亲河长江的最新影像.  相似文献   

12.
就像拍摄纪录片《再说长江》无法逾越20年前《话说长江》的那个坐标一样,评析这部新作,也难以脱离对于《话说长江》那部曾经创下40%收视率、在一代人心中留下深深印记的“电视连续节目”的观照。  相似文献   

13.
《新闻实践》2012,(8):4-5
编者按纪录片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档案,是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记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是国产电视纪录片鼎盛时期,以中央电视台《话说长江》为代表引发了一拔收视热潮。然而高投入低回报周期长的生产特点以及此后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大行其道,使纪录片进入寒冬期。随着2005年中央电视台的《故宫》创下收视率纪录,《新丝绸之路》、《大国崛起》等陆续热播,国内首个专业纪录片  相似文献   

14.
在此消彼长的2006年图书市场上,无论从哪个角度来总结,在很短的时间里销售4万余册的《再说长江》都占有着无可争议的重要一席。《再说长江》是中央电视台33集大型电视记录片“再说长江”的图书版,这样一部有着深厚人文底蕴和时代精神的图书,如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在观看完电视记录片的同时还能到书店去买书,该书的责任编辑经过对市场的仔细分析,提出了详细的市场运作方案,正是这些切实可行的方案,打开了图书的销售大门,为该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程力 《新闻实践》2006,(10):36-36
纵观荧屏,近几年来,电视文化考察类活动一片火热。2004年,中央电视台重拍33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和《新丝绸之路》,与凤凰卫视共同制作拉近邻邦友谊的《中国邻邦大扫描》;2004年4月,浙江电视台影视文化频道推出大型系列片《寻访运河》;2004年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年的《凤凰号下西洋》;2005年3月,凤凰卫视与法国雷诺卡车合作的《重走丝绸之路》探险之旅;2005年6月,由中央电视台核心发起的大型文化考察活动《玄奘之路》启动;  相似文献   

16.
<正>10月18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摄制组一行在乐山电视台有关同志的陪同下,到乐山市档案馆查阅档案。原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四川广播电视台准备拍摄五集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相遇百年》,纪录片里需要系列反映1950年前乐山社会形态的老照片。市档案馆工作人员根据摄制组的要求,检索查阅出大量档案、图片供摄制组选择,最终,摄制组选择了馆藏1950年前后的老照片(电子版)上百张。这批照片充分展示了乐  相似文献   

17.
天下第一秤     
郑心雨 《浙江档案》1998,(12):33-34
一天晚上看电视时,我无意中收看到中央电视台《日行八万里》摄制组在杭州摄制的一组镜头.  相似文献   

18.
1983年12月,一部名叫《话说长江》的电视纪录片出现在荧屏上,第一次以电视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长江流域美丽的风光。在长达半年的播出中,《话说长江》以40%的收视率创下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收视奇迹,令后来者难以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19.
中央电视台第10频道播出的跨越南北两极、探索自然、寻访文明的142集电视系列片《极地跨越》到7月下旬就全部播完了。《极地跨越》在播出过程中,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其丰富的节目内容和形式,传达出的科学人文精神,成为电视节目的一种可贵探索;而作为一次大型电视行为,摄制组的沿途探险活动、所到之处的人际交流和行为传播活动,也构成了电视传播的重要一部分。应该说,《极地跨越》的电视行为传播和节目传播共同创造了《极地跨越》的效应。所以,我们特约《极地跨越》总策划之一、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主任高峰,与《极地跨越》摄制组总导演亓克君共同完成了以下关于《极地跨越》电视行为传播的对话。  相似文献   

20.
郭晓伟 《视听界》2013,(5):109-111
有人认为,纪录片的意义在于真实,即真实记录、还原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在我看来,这样的真实重现与艺术创造并不矛盾,二者可以在作品中共存。2013年1月24-26日晚8时,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了三集电视纪录片《南京长江第四大桥》,该片以纪实的风格、张弛有度的叙述方式、独特的观察视角获得了好评。作为该部纪录片的总编导,我将创作该片的心得作了总结,与业界同行共同探讨工程纪录片的写实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