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嘉莉妹妹》的作者是20世纪美国文坛杰出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小说以欲望为主线,讲述了农村姑娘嘉莉妹妹由一个农村少女一跃成为当红演员的经历,但是在无尽欲望的驱使下嘉莉妹妹始终追寻不到自己所想要的"幸福"。本文从促成嘉莉妹妹欲望膨胀的根源、嘉莉妹妹个人的原因两方面入手探讨了嘉莉妹妹的悲剧一生。  相似文献   

2.
永不满足的性格探索--析德莱塞塑造的嘉莉妹妹艺术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莉妹妹是德莱塞成名作《嘉莉妹妹》主人公,她不甘穷困,来到大城市实现自己的“美国梦”。通过介绍嘉莉妹妹与三个男人的关系,揭示嘉莉妹妹的性格中永不满足的一面,再一次引发读对德莱塞自然主义人生观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嘉莉妹妹》为美国知名现实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代表作,女主人公嘉罗琳·米蓓(昵称为嘉莉妹妹)历来是争议焦点,本文认为众多针对嘉莉妹妹的谴责有失公允,她并不像大家认为的那样冷漠无情,没有正义感。本文着重分析嘉莉妹妹的家庭环境,在芝加哥及纽约的生活经历及其一步步的攀升进步,强调嘉莉妹妹的人物塑造符合自然主义伦理,对其分析应该全面客观。  相似文献   

4.
德莱塞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的出版受到极大关注。这部作品中的道德问题一直是讨论的热点。文学批评家们对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嘉莉妹妹的选择进行了不同的阐释,有大加赞扬肯定,也有极力鞭笞的。本文尝试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对嘉莉妹妹的选择进行考察,从而探讨嘉莉妹妹选择中的伦理道德原因。  相似文献   

5.
嘉莉妹妹的失落情怀一直是评论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然而消费文化的异化作用、美国梦的虚幻本质以及嘉莉妹妹的阶级身份、经济地位等社会因素都并非她倍感失落的绝对根源。立足于德莱塞的阶级观、财富观、爱情观、婚姻观、文学艺术观重读《嘉莉妹妹》可以发现,失落的嘉莉形象是德莱塞反思这些问题的文学策略,德莱塞因而成了嘉莉妹妹失落的绝对根源。从这一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与嘉莉妹妹的失落情怀密切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将会有完全不同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嘉莉妹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文学史上,嘉莉妹妹一直是颇具争议的人物。作者对嘉莉的“堕落”采取了“暧昧”甚至是矛盾的立场,当代评论界也从最初的极端扼杀转变成后来的毁誉参半的态度,随后则有人认为嘉莉妹妹代表了美国社会中的“新女性”。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嘉莉妹妹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7.
西奥多·德莱赛的小说《嘉莉妹妹》,讲述了农村姑娘嘉莉来到大城市寻找幸福的故事。小说中嘉莉妹妹和赫斯特伍德的命运不同,造成他们不同命运的根源在于社会环境和各自的性格。《嘉莉妹妹》体现了作者的自然主义、女权主义及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曦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2):81-82
19世纪后半期,自然主义者们写了许多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优秀小说,德莱塞的《嘉莉妹妹》是美国自然主义小说的代表和巅峰之作。从自然主义的概念出发,以自然主义的观点,对《嘉莉妹妹》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旨在说明自然主义在《嘉莉妹妹》中是如何表现的,尤其是在小说女主人公嘉莉身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张茂 《海外英语》2014,(12):222-223
《嘉莉妹妹》是西奥多·德莱赛(Theodore Dreiser)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该文以《嘉莉妹妹》为研究文本,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来分析小说。因此,该文通过对《嘉莉妹妹》内容及作者西奥多·德莱赛的个人背景描述,阐述生态女性主义的产生及发展,最后结合小说阐释生态女性主义在三类关系中的体现:人与环境,男性与女性,人与人。指出《嘉莉妹妹》所体现出来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著名小说中,《嘉莉妹妹》的读者众多。在19世纪的美国文坛,任何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都被认为不能登上大雅之堂而遭到抵制。德莱赛在此时推出现实主义小说《嘉莉妹妹》无疑给这潭死水扔进了一块巨石,也造成了这部小说的坎坷命运。尽管这样,德莱赛独特的写作特色仍然使得《嘉莉妹妹》成为了一部广为流传的不朽之作。本文从人物的心理描写、对比手法和现实主义写作手法三个方面分析了《嘉莉妹妹》的写作特色,从而再次证明了德莱赛在《嘉莉妹妹》这部小说中使用的独特的写作特色和深刻的揭露性。开辟了美国文学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1.
德莱塞小说具有极强的自然主义风格,使得研究者们把目光都集中在这里,对它进行了猛烈的火力攻击,所以其他研究方向显得越发薄弱。本文则试图从叙事学和宗教意识二者的交叉点对德莱塞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嘉莉妹妹》进行分析,尝试找到其作品中的宗教叙事。  相似文献   

12.
刘三姐:华南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歌神与爱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麽经布洛陀》中的嘹三妹是壮族的歌神与爱神,嘹歌是壮族歌谣文化的经典,嘹三妹是嘹歌的化身。刘三姐经历了从嘹三妹到刘三妹、刘三姐的演变,体现了壮汉文化的碰撞融合及嘹三妹由神到仙到人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刘三姐传说的文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本身所代表的观念看,刘三姐的传说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刘三姐的传说是刘三姐文化建立价值和观念,形成社会习俗、制度,信仰方式和行为准则的方式和机制。  相似文献   

14.
Sister Carrie and Sister were created by different writers,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at different times.The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similar female images in Carrie Meeber and Ying Xiaoqiao from their character,desire and moral consciousness.  相似文献   

15.
《嘉莉妹妹》是自然主义的经典作品,而文学伦理学批评是最近时兴的重要文学批评方法.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对《嘉莉妹妹》重新解读,就同一文学事件,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的伦理现象.  相似文献   

16.
姊妹节是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十分隆重的苗族传统节日。以传统姊妹节为例,对姊妹节的节日时间,涉及的空间范围等进行文化解读,以揭示姊妹节背后所隐含的苗族传统中的时空认知。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将尤三姐与林黛玉合在一起作整体观照,从民间女子与闺阁女子的角度,分析她们的文学、文化渊源,比较二人之死的不同情形,并从柳湘莲与贾宝玉的角度来看二人之死,廓清对尤三姐的误读,重新认识宝黛爱情,试图对《红楼梦》中尤、林这两个文学形象及其爱情作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Sister Carrie and Dwelling depict two heroines who share similarities in many aspects. They all live in the social transitional period and suffer a lot. This paper will make a comparison about the two ladies' tragic fates and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n females brought about by the social transition.  相似文献   

19.
作为作品里的一个重要关目,庞春梅“毁骂中二姐“的情节,写及不同类别的许多人物的言行举止,凸现制造矛盾冲突、处理情节过渡、铺垫故事高潮的关键因素,在揭示人物性情、推动情节发展方面具有双重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