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剧《暗算》改编自麦家“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的同名小说,也是独具特色的一部谍战类电视剧,自开播以来便得到受众的广泛关注。《暗算》以34集的篇幅,《听风》《看风》《捕风》三个部分,讲述了发生在三个不同年代的故事,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收获了大批观众的赞许。这部作品在很多方面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本文拟从电视剧的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对电视剧《暗算》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方式的改变以及情节的变动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分析,来探讨电视剧《暗算》对小说原著的改编。  相似文献   

2.
李钢 《视听界》2011,(1):31-32
《暗算》之后有《潜伏》,《潜伏》之后是《黎明之前》,这大体勾勒出了近年来谍战剧流行的轨迹。从翻拍“文革”手抄本的《一双绣花鞋》、《梅花档案》,到经典翻拍《敌营十八年》,再到近些年风行的《暗算》、《潜伏》,以及明显美剧风格的《黎明之前》,谍战剧正以蓬勃之势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电视剧市场竞争中来。  相似文献   

3.
所谓电子营业执照,全称应该是“电子密码版执照”,就是利用现代网上身份认证将《营业执照》数字化、密码化而建立的新型网上身份管理系统。在网络中交易者身份的认证是要通过密码认证来完成的。电子营业执照和《营业执照》管理系统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两者都是交易双方相互确认身份的过程。只不过在有形市场中人们核对的是《营业执照》,而在网上则核对的是数字构成的密码。我们把密码技术同企业登记资料结合起来,形成加载了《营业执照》事项的密码,从而解决了《营业执照》在网络中的传输和认证问题。这个“电子密码版执照”系统带来…  相似文献   

4.
博客     
《视听界》2008,(5)
故事无处不在 听故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和愿望,从过去的“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到今天的“达芬奇密码”、“哈利波特”,无不是故事牵动着我们的好奇心,这恐怕也是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  相似文献   

5.
夏夏 《湖北档案》2011,(7):42-43
1983年,被世人誉为“美国密码之父”、“世界破译巨星”的美国人赫伯特·亚德利撰写的《中国密室》出版发行。此时,亚德利已辞世25年,没有看到《中国密室》与世人见面。但所幸的是,《中国密室》中的故事却逐渐被人们所知了。  相似文献   

6.
“新闻故事”这一生动活泼、富有魅力的新闻文体在近年来的报纸上日渐多见,深受读者的欢迎。众多的日报或晚报、大报和小报都经常运用这一文体。如《北京晚报》就开辟了“新闻故事”栏目,《新民晚报》有“社会故事”,《苏州报》三版也开辟了“社会故事”栏目,《人民日报》一版上开辟的“凡人新事”专栏,其中也有相当多稿件是属于新闻故事。在近年来的全国  相似文献   

7.
《为您服务报》是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下属的一份文化生活类报纸。它以“我们与读者共同营造生活”为宗旨,将为普通百姓服务放在新闻报道的首要位置。该报开辟了“百姓”版,设有《百姓故事》、《百姓热线》、《凡人琐事》三个各具特色的栏目。《百姓故事》栏目中,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可亲可感可近;《百姓热线》栏目,反映普通城市居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如马路变成污水河、谁来清扫马路垃圾等问题,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凡人琐事》栏目,反映普通人在教育子女、赡养老人、逛街购物、业  相似文献   

8.
上海文艺出版社主办的《故事会》创刊于1964年,那是“大革命故事”的年代。“文革”浩劫使创办不久的《故事会》被迫停刊了。时过两年,“四人帮”出于反革命阴谋需要,大讲起“批林批孔”、“评法批儒”和“抓走资派”的“革命故事”,《故事会》复刊了,但却易名为《革命故事会》,面目变得既可恼又可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革命故事会》又重新改为《故事会》了。“我们的起步是从研究故事理论开始的”,主编沈承伟说。  相似文献   

9.
赵小波 《现代传播》2006,(6):142-143
这几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的天空》、《中国式离婚》,直到《亮剑》、《暗算》等国产电视剧在各卫视台和地面频道轮番播出。“二轮剧”的热播几乎成了一种风潮和时尚,动辄五六家卫星电视同时在晚间的黄金挡时间播出同一部剧,或者一部剧在各电视台相继播出。观众可以“一部电视剧在河北台看开始、安徽台看进展、四川台看高潮、陕西台看结尾”。这种“隔夜饭”让电视台“屡吃不爽”的另一个原因是二轮剧价格低,收视效益却好。因此,本文想从自身的播出经验出发来进一步探讨二轮播出电视剧潜在的价值和它“热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我爱爸爸》是一本革命先辈子女的回忆集,出版后很受少年儿童的欢迎,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对如何根据少儿特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做了一些摸索。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是1975年恢复工作的,粉碎“四人帮”以前,编辑室出版了宣传革命先烈的书《方志敏的故事》和《和少年朋友谈解放军的传统》等思想教育的读物,但是在社会上的影响甚微;最初我们以为是受“四人帮”干扰的结果,所以1976年  相似文献   

11.
1949年为确立“当代文学”规范而设置的机构,到了2008年,当麦家的作品登上了《人民文学》,他的《暗算》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时候,有人认为是市场经济给作协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作协的使命和未来不得不面临彻底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谈话类节目也可以说成是“主持人的节目”。我们常常因为一个有趣味有深度的谈话类节目去持续关注一个频道,我们也常常由于特别欣赏一位独具风格的主持人去持续关注一档谈话节目。我们不禁思考,为什么(《实话实说》、《真情》、《鲁豫有约》和《杨澜访谈录》这些金牌访谈节目能够如此成功?究竟是什么因素促成主持人让谈话类节目如此出彩?主持人成功的密码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出版工作》编辑组: 由于我们编审工作不严不细,我社1982年9月出版的《皇宫里的故事》,差错甚多。贵刊第8期发表《差错何其多》一文,批评了我们在编审工作中的“粗制滥造现象”,我们表示衷心感谢! 今年2月,上文作者季英正同志就给我社来信,对该书的差错给予指正。为记取教训,将信在编辑室  相似文献   

14.
我们认为,作为地方出版社应该抓一下具有地方特点的图书。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首先是甩掉“地方主义”、“陕北中心论”等整人的大帽子,拨乱反正,解放思想。一年多来,我们编辑出版了以下图书: 一、革命史读物:主要以陕甘宁边区的革命和建设为题材,同时包括陕南革命根据地和陕西地下党组织斗争史。已经出版的有《毛主席在延安》、《毛主席转战陕北》和《刘志丹的故事》。还有《杨虎城传》。正在组织编写《刘志丹传》。  相似文献   

15.
“新闻故事”这一生动活泼、富有魅力的新闻文体在近年来的报纸上日渐增多,深受读者的欢迎。如《北京晚报》就开辟了“新闻故事”栏日,《新民晚报》有“社会故事”,其它报纸有什么“破案故事”、“新风故事”等栏目,《人民日报》也从1984年9月起在一版开辟了“凡人新书”专栏,相当多的稿件属于新闻故事。在近年来的全国好新闻评选中,新闻故事获奖的不乏其作。故有人称它是新闻报道中的一枝奇葩。新闻故事从大概念讲属于通讯的范畴,由于它短小精悍,也有人称它为“小通讯”、“微型通讯”。什么叫新闻故事?说完整点,就是:写一人一事为主,篇幅短小(一般五六百字),内容单一的通讯报道,特点  相似文献   

16.
热心畅销书的读者对美国学者奈斯比特的《大趋势》一书是不陌生的。几年前,《第三次浪潮》、《大趋势》流行一时,伴随耳目一新、眼花缭乱的观点和材料,它们也被蒙上一层“新观念”、“新思想”的迷雾。1990年2月,奈氏谐其夫人又推出《2000年大趋势》。他的著作又一次成为畅销书,倍受一些人的青睐和推崇。我们国内在数月间,竞相出版了四种译本,印数达十几万册。盛名之下,或有其“实”,笔者有意拨开迷雾,去见识一下《2000年大趋势》的“真谛”!  相似文献   

17.
《仪征化纤报》在副刊中设立“工厂的故事”已有14个年头了。编辑人员几番变化,版面几经调整,但是“工厂的故事”栏目在仪化一万多名职工中的知名度却是与日俱增。“工厂的故事”以它独特的风格和内容为读者开辟了一片缤纷灿烂的文化园地。在组稿过程中,我们始终注意在思想性与可读性的最佳结合上动脑筋、下功夫、用气力。我们不敢说每一篇稿件都体现了思想性与可读性的最佳结合,但我们完全可以说,我们的目光始终聚集在思想性与可读性最佳结合这个目标上。围绕这个目标,始终不偏离这个目标,是我们努力办好“工厂的故事”这个栏目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8.
对于电影《红樱桃》,我们如数家珍:它曾获得“金鸡奖”提名奖,它的女主角曾名噪一时;对于《哀歌——江河水》二胡协奏曲,我们也不陌生,它在德国演奏时赢得过极高声誉,它的演奏者几乎众所周知。然而,《红樱桃》的音乐创作者是谁?《哀歌——江河水》又是谁的作品?我们不知道。我们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杨立青,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是的。这位深受中外同行推崇的音乐权威,对大众来说是个陌生  相似文献   

19.
《青年记者》2007,(15):4-4
据《南方人物周刊》,批评对张维迎来说并不陌生,2004年的“郎顾之争”以及随之而起的第三次改革大论争里,张维迎就是一个重要角色。他那篇《理性思考中国改革》,一句“官员是改革中受损最大的利益集团”,使他一夜间成为“人民公敌”。2003年,他主持下的“北大改革”,“不升即退”、“终身教席”等措施引发诸多争议。类似的故事,甚至可以追溯到1983年,  相似文献   

20.
段羽佳 《青年记者》2012,(18):91-92
《传奇故事》2005年一开播,就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其不断攀升的收视率,书写了江西卫视的传奇.《传奇故事》这一“传奇”现象曾引起了业界的广泛讨论.《传奇故事》是“讲故事”类电视栏目的鼻祖,在此之后,不少电视台争先恐后地创办了各类“讲故事”栏目.一时之间,各类“讲故事”栏目出现在电视屏幕,进入观众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