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典的说服理论"精心的可能性模式"有两条路径:吸引受众进行深度思考的中间路线和影响受众接受情绪的边缘路线。成功的政治竞选者通过对两条路线的结合运用,达到自己的传播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奥巴马团队在2008年美国大选中投放于网络和电视的视频短片,挖掘其成功运用精心的可能性模式两条路线的方式与手段,并对该模式的运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及其竞选团队针对瞬息万变的竞选态势,灵活地采用各种传播策略,以形成对自己有利的舆论环境和竞选氛围,最终赢得大选。虽说"大选"归根结底是党派之间的政治力量的比拼,但隐藏在背后的政治传播策略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从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两方面来考察马英九在这次选举中采取的政治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3.
刘志  胡正文 《东南传播》2021,(11):29-32
社交媒体正在重塑社会政治形态,个体或群体通过社交媒体介入到社会和政治事务,对社会价值观念形成、政治形态重构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结合台湾"九合一"选举及"地区领导人选举"选情,发现台湾青年作为近年台湾社会运动和政治选举的重要推动者和参与者,其媒介接触行为与政治认知、资讯获取与行动决策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并对台湾政局演变及两岸关系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美国媒体公信危机看博客传媒的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在美国媒体都关注着大选进程的同时,它们也成为别人关注的对象。一向标榜自由公正的美国媒体这次真的自食其言了。几个世纪以来他们所奉行的“客观报道原则”在最能体现“美国式民主”的政治大选中一去不返。在这里,政治立场成了惟一看得见、摸得着的媒体指针,伴随着“驴象之争”,美国各大主流媒体也划清了楚河汉界,有的向左走,有的向右走。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就是美国新闻界围绕着大选所发生的两件大事:  相似文献   

5.
公文效用的发挥存在于传播过程中。就民国时期来说,公文传播具有宣传说服与政治教化、修辞行为与政治灌输、符号意义与政治认同等政治功能,皆为树立和巩固政治权威所服务。然而,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公文传播的政治功能效果明显但有限。  相似文献   

6.
岳淼  陈培爱 《现代传播》2002,(1):98-100
本文对台湾大选中政治广告的背景与策略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列举 ,指出负面广告的危害。希望通过对台湾大选中政治广告的分析研究 ,进一步认清其政党权力之争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媒体是否能促进民主、怎样的媒体才能促进民主,这样的问题作为政治传播宏观效果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当代中国政治传播的研究重点。经典自由主义理论和"公共领域"理论是西方政治传播学在该问题上的两大最重要的理论资源,本文对其进行批判式评析,以期对当代中国的政治传播宏观效果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新闻学、传播学、政治学相关知识,利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质化研究方法,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透过两级分化的2016年美国大选民调报道,试图从媒体的政治倾向性、经济动因和媒介责任等方面厘清媒体民调报道偏差背后的真相,为探索信息时代民调报道、政治传播与选举政治等新政治现象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胡瑛  陈力峰 《新闻前哨》2008,(11):26-27
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可以作为一个审视美国媒介与政治之间功能性依赖的窗口。本文考察了美国大选中对阵双方采取的各种政治传播策略,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传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阵营和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阵营利用“软宣传”的方式,在媒体上使出了各种招数,以形成时自己有利的舆论环境和竞选氛围,这成为当下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媒体政治传播个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研究台湾自2016年民进党执政以来海峡两岸政治关系与民间交流现状着手,通过数据采样、统计、比对,分析台湾代表性媒体的传播行为与台湾社会舆情的发展变化趋势。结合台湾广播听众需求调查,从舆论导向、议程设置、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传播渠道等向度,提出大陆对台广播在海峡两岸关系新形势和台湾社会新舆情下,加强对台宣传与舆论引导的四种策略、方法:1.加强舆论引导,"反独促统";2.重点锁定"三中一青"目标受众;3.节目突出"新闻资讯+中华文化"双核心;4.深化两岸广播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1.
大正 《出版参考》2007,(1X):38-38
2006年12月20日,日本政府决定于2007年4月推出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撰写的《走向美丽之国》一书的英、韩、中三语种版本,分别在美国、韩国、中国大陆及台湾出版。《迈向美丽之国》是安倍晋三为竞选自民党总裁发表的政治见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国大陆与台湾的两岸关系进了传播地理学的分析,认为"旅行文化"是台湾文化中一个显著的结构性特征.长期的政治分治两岸之间的媒体传播与人际传播共同构成两岸之间传播互动的不同层面,描绘出五十余年里两岸关系发展的复杂状貌.并且指出,传播地理的拓展和改善仍然取决于政治的进一步和解、技术的更大进步以及两岸媒介人士互相释放更多的善意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3.
美国传播学博士詹姆斯·史提夫在《说服传播》一书中指出;“说服传播是一种有意图地形成、强化,或改变他人反应的信息。在过去的30年里,大众传播.待别是电视媒体,已成为对大众进行说服活动中(诸如议会会议咨询、竞选组织会议沟通报告等).传播讯息的主要管道。从以上引文得知.会议新闻报道进入美国的电视已有30余年时间,是会议者通过电视媒体传播“形成、强化.或改变他入反应的信息”,其目的是当然是说服其观众同意会议信息发布者的主张。在台湾、香港等地区或日本的电视屏幕上同样经常可以看到某个会议传播出来的主张。由此看来…  相似文献   

14.
联合新闻网隶属台湾四大报系之一联合报系,其新闻主要来源为联合报系旗下纸媒,然后网站加以编辑整合。联合新闻网在报道台湾"大选"中,选取的文章以消息为主,具有文章短小,通俗易懂的特点。比如"小英抛联合政府"专题中的29篇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媒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媒体获得在政治社会化中的重要地位,不是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决定的,而是媒体的“喉舌”本质属性决定的。媒介作为思想控制的工具,促使社会成员形成现行政治体系所希望的政治意识,在政治社会化过程实现了意识形态的统治。  相似文献   

16.
郑慧 《新闻世界》2013,(7):122-123
【摘要】新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下,都市类媒体被赋予了主流化的时代内涵和使命,保障公民权利、行使舆论监督、整合社会资源、引导公众舆论,都市类媒体有了更大的作为空间。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都市类媒体政治自觉的增强。本文认为,都市类媒体的政治自觉可以通|=过逐步更新发展理念、重塑社会角色、抢占高端信息、深化传播内容、调整传播视角等路径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政治传播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治与传播的关系入手,跳离西方当代政治传播研究的基本思路,以宏观视角论述了政治秩序对传播秩序的决定作用,并具体分析了不同政治秩序下的传播现状.就中国当代政治传播而言,在社会主义的观念下政治秩序在现实中一直处于调整中,因此传播秩序经历了革命语境下的"泛政治化"、改革语境中"去政治化"后的"泛娱乐化".目前的政治治理语境急需引进新的理论现念时传播秩序进行新的建设,公共性再造成为一个新的指向.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外文化战略中,"大选文化"正以碾压般的态势经由社交网络席卷全球。作为第一位由"网络媒介孵化"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建构自己的公众形象时,社会化媒体俨然成为特朗普构建政治家形象的反应器。现实空间里沉默的公众在网络空间疯狂释放多元意见,给新时代下的"大选文化"赋予了奇妙而不同寻常的仪式感;同时,也驱动了娱乐化风潮席卷美国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英国社会的热点事件——首相大选,以实证为依据,从专业角度分析了竞选策略及新闻策划在这次重大社会事件中所起的作用。进而得出结论,成功的竞选策略和新闻策划手段能够大大增强社会影响力和媒体的传播力,而媒体凭借其强大的社会舆论导向作用甚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国家命运。  相似文献   

20.
日本众议院大选中,自民、民主两党包揽了众议院近90%的席位,两大政党对峙的构图日益清晰。而日本新生代政治家普遍缺乏历史负罪感,将直接影响日本未来的政治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