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的转型呼唤教师角色的更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工作的核心要求。因此,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人才,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思想必须贯穿在整个教育工作的全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早就指出:21世纪的教育“将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面对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考验,一些科技领先的发达国家已把培养创造力视为“走向21世纪的道路”。对于以全力实现国家现代化战略…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转型呼唤教师角色的更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芬  高志军 《教书育人》2001,(14):36-38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展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工作的核心要求。因此,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人才,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思想必须贯穿在整个教育工作的全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早就指出:21世纪的教育“将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面对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考验,一些科技领先的发达国家已把培养创造力视为“走向21世纪的道路”。对于以全力实现国家现代化战…  相似文献   

3.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重要的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这充分说明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大量高素质创新人才,才能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从而挖掘出知识经济时代的巨大潜力,反之,就会丧失知识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199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与社会学教授贝克尔曾指出:发达国家的资本75%以上…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高效有趣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巧妙引导下的师生互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途径不少,笔者多年的探索如下。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多元化人才培养谈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洪文 《高教研究》2005,21(4):64-66
一、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多元化人才 人类已经从工业经济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富的增长,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将从根本上依赖于民族创新观念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弘扬,创新能力的提高。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既是发达国家保持经济发展领先优势的真正秘密,也是许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考验 ,一些科技领先的国家已把培养全民创新能力视为“走向 2 1世纪的道路”。我国正全力实施国家现代化战略 ,亟待学校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 ,迫切要求教育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 ,中小学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这些创造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小学创新教育仍有…  相似文献   

8.
教育如何培养和提高人的创新能力?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长远看,诸如人们正在探索的“创造性学习”、“自主互动学习”等等。我仅从探索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结构建构的特点和方式来寻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一、建构开放性知识结构的意义1.建构开放性知识结构,从根本上说是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即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呼唤时代的创新人才。可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应该是具有创新能力人才。教师作为21世纪人的培养者,更应该与时俱进,肩负起教育创新的重要使命,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乔国红 《辽宁高职学报》2002,4(3):97-97,117
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教师应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中。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阵地,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课程改革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课程的设置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核心环节,只有构建起面向二十一世纪、面向知识经济的课程体系,才能孕育出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的人才。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知识创新的局面,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所形成的学生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要。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的…  相似文献   

12.
问: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的崛起,使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造型人才,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更是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你作为主管教学的校长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个问题?答:知识经济的崛起,把创新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时代的主题,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高校是我国知识创新和传播的重要基地,是国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我们要大力发展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本文试对政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人的创新素质。语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把创新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培养创新精神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需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更是一个全面创新的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论是对国家、民族,还是对大学生个人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以科技创新能力为出发,系统的论述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提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对一个国家的必要性;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条件;如何在实践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纵观世界发展趋势,知识经济将成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能力的竞争。只有依靠技术进步和知识创新,才能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而技术知识的创新在于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客观现实对劳动者的素质有了新的要求,对技工学校的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要适应社会发展,技工学校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造就一批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独领风骚的新型技术工人。   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首先是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创新并不神秘,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一个人在现有的知识储备和智力水平下,对未知东西的探究、掌握都可视为一种创新活动,而创新能力是在学习前人知…  相似文献   

20.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伴随着2l世纪的曙光,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知识经济的生命和源泉在于创新,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江泽民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国家的富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