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模拟实验,就是根据相似理论,先设计与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对模型的实验和研究,间接地认识原型事物的性质和规律性。一、模拟实验的基本特点1.模拟实验具有直观性与直接实验一样,模拟实验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它可以将许多抽象的概念,原理转化成直观的现象进行类比,使学生便于接受和理解。2.模拟实验具有控制性控制是实验的灵魂,模拟实验含有更多的人为因素,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相对较少,因此就更容易被实验者控制,使实验沿着实验者所设计的方向进行。3.模拟实验具有经济性模拟实验所使用的模型是原型事物的…  相似文献   

2.
一、模拟实验的意义 所谓模拟实验,就是根据相似理论,先设计与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对模型的实验和研究,间接地认识原型事物的性质和规律性。 模拟实验具有科学实验和科学模型的双重特性。一方面,它是主体以实物仪器、器材为中介与客观事物发生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实验者所直接研究的对象并非原型事物本身,而是用来代替它们的特制的物质模型。所以,模拟实验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是科学  相似文献   

3.
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的理论,先设计与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对模型的实验和研究,间接地去实验和研究原型的性质和规律性,这种间接的  相似文献   

4.
模拟实验是指通过设计与原型(自然现象或过程)相似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来间接地研究原型规律的实验方法。通过建构模型对不易观察到的现象或过程进行动态的模拟,符合“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也是一种活动过程”的新课程理念。本文介绍了关于自然选择的课外模拟实验,涉及到活动准备、方法步骤、分析讨论等方面内容。通过该模拟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如何共同对物种起作用的”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认识活动的特点:通过模拟实验联想自然现象,用类比思维的方式认识大气流动成风的原因。 由于参与实验过程的不是自然现象的本身,而是与之相似的模型,所以指导学生认识大气流动成风的原因和变化过程,首先要重视教学生理解模型本身的意义,又要以模拟实验为中介去认识自然现象,把模拟实验的结果类推到自然界。模拟实验有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6.
模拟实验,是实验的一种,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把不便或不能直接认识的自然事物或现象(原型),用与之在某些方面相同的能够直接认识的模型来替代。通过认识这些模型,达到认识原型的目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模拟实验应用了认识迁移规律。从教学角度讲,模拟实验教学有一个扶、放的问题,在认识模型时,教师要给学生以必要的扶,在认识原型时,教师要尽可能的放,使学生自行完成由模型向原型的迁移。  相似文献   

7.
模拟实验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模拟实验存在"原型"和"模型".模拟实验设计特别强调目的性原则、简便可行性原则、安全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模拟实验是指依照原型(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利用该模型来间接地研究原型,以获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揭示其本质和规律的一种实验方法。它一般要经历3个步骤:模型的选择和构建、模型的实验设计、将模型的实验结  相似文献   

9.
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用模型来代替被研究对象,这种实际存在的研究对象叫做“原型”,相应的模型装置叫做“模型”。在研究中实验工具只直接作用于模型而不直接作用于原型,然后将模型实验的结果类推到原型上去,从而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由于实验条件、设备的限制,比如DNA分子及蛋白质分子水平上的实验、细胞中染色体的变化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等探索微观方面的实验、自然选择过程和种群密度的调查等宏观方面的实验都不可能在实验室内实际完成,模拟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个缺憾。  相似文献   

10.
模拟实验作为科学研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在科学探究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有时由于受到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就某种自然现象做实验时,就要借助模型来做实验,然后再把模拟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迁移扩展,进而揭示要研究的自然现象的本质,达到认识自然现象的目的。一、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在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的教学时,学生认为,岩石都是很坚硬的,是不容易发生变化的。但自然界的许多事实和现象告诉我们,坚硬的岩石也会发生变化。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发生变化的呢?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冷和热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笔者和学生一起做了一个模拟实验:用  相似文献   

11.
模拟实验及其教学方法是生物学教学中一种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教学方法。生物学教学中,由于实验条件限制,很多研究对象在中学生物实验室中直接开展实验显得很困难或者不可能,生物教师往往采用实验模型代替研究对象,开展模拟实验教学。模拟实验教学的实施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和丰富探究性学习,改变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但是,学生做模拟实验时,存在对实验原型、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不清楚,导致实际学习效果不高。笔者对高中生物模拟实验教学进行初步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模拟实验是指在科学研究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允许或不能对研究对象进行直接实验,为了取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人们可以通过模拟的方法,选定研究对象的替代物(即模型),模拟研究对象(即原型)的实际情况,对替代物进行实验,这种实验就是模拟实验。模拟实验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既能使研究对象微型化,又能使研究对象扩大化,还能找出并控制研究对象的理想特征与要素。模拟实验作为类比思维在实验中的应用,根据的是相似性原理,它往往要求模型和研究对象之间具有相似性,模型所处的实验条件与研究对象所处的实际条件之间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模拟法是通过设计与原型(自然现象或过程)相似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来间接地研究原型规律的方法。它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基础的方法之一。此法应用于物理教学可使时过境迁或稍纵即逝的自然现象或过程  相似文献   

14.
模拟法是通过设计与原型(自然现象或过程)相似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来间接地研究原型规律的方法.它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基础的方法之一.此法应用于物理教学,可使事过境迁或稍纵即逝的自然现象或过程在实验室重现,可将现象简化或进行时空的放大、缩小,可对那些既不能打开,又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其内部状态的系统进行研究.特别是解决那些尚无简单有效的仪器可演示的实验,模拟法则成了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地球宇宙内容时,因为在研究对象上不能或不允许进行实际实验,所以为了取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通过模拟的方法,选定研究对象的代替物即模型,模拟研究对象即原型的实际情况,对代替物进行实验,这种实验就是模拟实验。这种实验具有科学实验和科学模型的双重特性,一方面,实验模型以  相似文献   

16.
"地球与宇宙"领域的大部分探究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师在这个领域的教学关键是做好模拟实验的组织与实施工作。笔者根据"昼夜交替现象"(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体会,思考了模拟实验各步骤及组织实施策略,具体见图1。一、模型的建构与呈现1.模型的建构应符合实际。符合实际,指模型的建构要接近原型、贴近学生。基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模型尽量要在材料、结构或形态等方面还原原型。类似原型的模型有助于学生在模型与原型之间建立类  相似文献   

17.
1 设计的思路 1.1 模拟 地理教学中的实验多以模拟实验为主,这是将自然界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和演变过程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的直观方法,其内容又以宏观的自然现象和过程为多,如天体运动、地壳变动、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等.模拟实验可以使自然现象和过程形象化、具体化和动态化,使抽象的概念易于理解,使学生对地理对象的空间分布获得较为形象而生动的感知.  相似文献   

18.
1 设计的思路 1.1 模拟 地理教学中的实验多以模拟实验为主,这是将自然界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和演变过程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的直观方法,其内容又以宏观的自然现象和过程为多。如天体运动、地壳变动、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等。模拟实验可以使自然现象和过程形象化、具体化和动态化,使抽象的概念易于理解,使学生对地理对象的空间分布获得较为形象而生动的感知。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物模拟实验是根据实验"模型"和"原型"对象的相似性原理,通过模拟的方式来创建模型对象,并对模型对象的实际情况及其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完成探究活动,从而建构相关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由于受到材料准备和安全因素等的制约,很多活动很难直接完成其探究,甚至有的活动不可能实施。  相似文献   

20.
利用实物模型替代原型的模拟实验,在初高中生物教学中被普遍运用,其对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习来说,在趣味性、体验感、理解度、创新力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教师还可以对模拟实验进行合理的改进和开发,体现了教师的学科素养和应用能力。模拟实验关注学生的实践体验,是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