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王运红 《兰台世界》2005,(13):53-54
严格说来,"律师"这一称谓乃舶来品,在中国传统的三百六十行里并没有律师这一行当.尽管如此,提到律师,人们还是很自然地将它与我国古代社会里的"讼师"联系起来.所谓"讼师",就是中国古代专门以帮人打官司为营生的人,乍一听,也确实与当今的律师干的是同样的活.  相似文献   

2.
李雪菁 《兰台世界》2014,(10):25-26
讼师是中国古代的“律师”,讼师在宋代时期出现了一个增长潮,其数量和活动内容都得到发展,在无讼观念影响颇深的封建制度下,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为讼师的出现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讼师是中国古代的"律师",讼师在宋代时期出现了一个增长潮,其数量和活动内容都得到发展,在无讼观念影响颇深的封建制度下,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为讼师的出现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一位70多岁的日本律师,5年来义务帮助中国受害者与日本政府打官司,他认为这既是为受害者讨回公道,也这是一种爱国的表现,因为他不想自己的国家被世界看不起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字之妙,一篇文章,常常因为一个字的不同,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杨乃武与小白菜》中杨乃武那篇状词,那位老讼师把“无青天”改为“有青天”,一无一有,大不相同。记得有一个故事,说一批土匪抢劫了一个财主家,后来土匪捉到了,财主一定要把他们严办,可是这批土匪罪不至死,财主去同讼师商量,讼师看这个案件的上报呈文上说这批土匪抢劫之后,夺关  相似文献   

6.
上图讲座     
尊敬的、亲爱的上海的观众和读者朋友们,下午好!很高兴、很荣幸应上海图书馆的邀请,今天下午来到这里和大家见面。我感谢上海的朋友们!我今天演讲的题日,如题板所示:“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呢?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都生活在中国文化的环境和氛围之中,我们的所作所为、生存发展都是与这个文化密切相关的。如果不了解中国文化,我们就不能了解自己;我们不了解自己,就很难把自已的事情做得更好。所以,我今天要来给大家讲这样一个题目。我们马上要血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文化?或行说,什么是中国文化?当然,要回答“什么是中国文化”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文化。文化学上关于“文化”的定义大约有两三百条,今天下午如果我来讲这些定义的话,恐怕要走掉三分之二的听众,我还是来讲一个故事吧。有四个人去咖啡厅喝咖啡,发现杯子里有一个苍蝇。第一个发现的是英国人,他站起来,掏出钱包,抽出一张钞票,压在杯子下面,就走人了。为什么呢?因为咖啡里有苍蝇是不能喝的,他肯定也很愤怒,但他是绅士,不能发怒,于是就用付钱但不喝咖啡的方式来表示抗议。第二个发现的是日本人,他勃然大怒,“八格牙鲁!”再把服务员叫来,“你的什么的干活!苍蝇的有!你们懂不懂管理啊,还想发展?”很是愤怒。因为日本人做事很耥致,很到位,不允许出现这种状况的。第三个发现的是美国人。他笑了,用手指一勾,把那个服务员叫了过来,“不错啊,咖啡里还有苍蝇啊,不过在我们美国咖啡不是这样上的,我们是先端上来’一杯咖啡,再端上来一罐牛奶,再端上来一小碟方糖,再端上来一小碟苍蝇,我们想放多少放多少。”美国人有幽默感,他用这种方式表示抗议。我就要提出一个问题了,如果是中国人呢?中国人会说,“去!把你们领导找来!”这是什么不同?这就是文化的不同,中国人是有事找领导。美国人有事找律师,比方说,两个人在路上车子相撞了,他们是不会吵架的,双方会走下车来,相互交换一下名片,然后说,请找我的律师。因为美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它的文化就是法治文化,虽然他们也不喜欢律师,美国人对于律师是一个矛盾的态度。美国有一个笑话,一对年轻人上了天堂相爱了,然后他们去找上帝,“上帝啊,我们想结婚。”上帝对他们说,“这个事情很好办,一个星期以后会有一个牧师上天堂,他可以为你们主持婚礼。”一个月之后,年轻人又来找上帝,“上帝啊,我们要离婚。”上帝说,“这就难办了,天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律师上天堂昵!”  相似文献   

7.
胜诉率与律师水平高低日前,见报纸上报道一位自学法律的老农,10多年来代理办案120余次,所打官司均告胜诉,消息的标题就是:八旬老农×××代打官司场场赢。此外,在日常见到的一些报道律师的文章中,也常见以胜诉率来表扬律师的提法。其实,用官司的输赢来评价代...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     
“兰州市二级法院62名法官在自己的‘采光权’受到侵犯后,以诉讼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确无可指责。但问题是,尚伦生律师是免费在为这些法官打官司。法官们可以享受这免费午餐,而不知兰州市的普通市民在打官司时,是否也有这些法官同样的福气!  相似文献   

9.
占有新闻资源实际上也就是占有“拥有新闻资源的人”,把他所占有的新闻资源转化成你的报道。那么,首先要确定哪些人是“拥有新闻资源的人”。作为一名法制战线的记者,法官和律师,两者手中都占有大量的新闻资源。不过由于工作性质,法官往往对媒体有所回避,由此,我工作的突破口放到了律师身上。目前,沈阳市的123家律师事务所、1705名执业律师成了我的工作重心。在工作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为律师们做“广告”报纸是为读者服务的,是帮其行使知情权的,而律师愿意提供新闻线索,一般来说,一是希望媒体的介入能影响案件将来的进程,使案件胜…  相似文献   

10.
清代江苏有一个姓李的讼师,专门替人打官司。有一次,一个快出嫁的姑娘独自在家里睡觉,被邻居无赖越墙逼奸,并勒下金镯后逃走了。后来无赖被捕送官府。女家要求对无赖给以应有的惩罚,但不愿说出逼奸情节。在请人写诉讼状时,用了“揭被勒镯”四个字。女家怕状子未完全反映事实,经人介绍去请教姓李的讼师。李说:“‘勒镯’的罪名分量轻了,要使无赖受到应有的惩罚,就要把‘揭被勒镯’改为‘勒镯揭被’。”后来,状子一递上去,果然使无赖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相似文献   

11.
《哥伦比亚新闻评论》(CJR) 在9月至10月这期中,发表了几篇在新闻界作的律师所撰写的文章,介绍了他们的工作情况以及感受。一篇题为《寻求说“是”的途径》,作者是《洛杉矶时报》的律师杰弗雷·克雷。他担任这项工作已有四年了,工作的职责主要是帮助记者们了解美国“第一修正案”的作用,告诉他们怎样聘用律师来打官司。 还有一篇是伊夫·伯顿写的《一个新闻编辑室律师的生活:热情和防范》。文章讲述了她自 1995年为《纽约每日新闻》工作以来所处理过的20多件新闻官司 的情况,诉说了她在工作中的甜 酸苦辣。 另一篇是明…  相似文献   

12.
在一水之隔的(?)台两地,办起了海峡两岸律师事务所,这在大陆和台湾都是第一家。但更引人注目的是,这个事务所为台属的一桩遗产继承案件直接司法取讧获得了成功。台湾地方法院首次出具了三件认证书。这不仅告诉人们:台属在遗产继承上可以通过律师打官司,维护了两岸人  相似文献   

13.
“当选‘WTO大法官’,我感到的是作为中国人的一种荣誉。”去年11月,身为大学教授、律所律师的63岁的张月姣,名片上又多了WTO大法官一项。这也是中国人首次担任世贸组织的这一重要职务。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90年代初,应科长是某建筑公司的保卫科副科长,我是他们公司的法律顾问。应科长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一个干律师的料,但生不逢时干了保卫。一次他酒喝得有点高了,端着酒杯向我敬酒,说要跟我学律师。他的舌头已经有点发硬,摇摇晃晃地伏在我耳旁:“我这科长算个狗屁!我天生就是干律师的料,姓好啊,应(赢)律师!他就不能干律师——”他说着指指上司苏科长,“苏(输)律师,你说谁聘请他不是倒霉嘛!”我无言以对,扭头看了看老苏,他没有任何反应,只是腮帮子上的肌肉在隐隐跳动,不知道嘴里是否在嚼东西。  相似文献   

15.
律师是有钱人吗? 记者观察:最近有报道称,美国总统选举中,律师是捐款最多的行业,中国律师有钱吗? 王工:我还没见过中国的律师上过富豪榜.我就是个穷律师,不会赚钱.我打官司,提前也不会跟人家说多少律师费,他们给我多少就是多少吧.据我所知,中国大概有近12万律师,北京有1万多,不过大部分都比较穷,一年的收入在几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16.
吴先生还在雪茄烟雾里闭目养神,吴太太轻手轻脚地走过去,替他脱下白天见客人的礼服,扶他坐在床边上。 吴先生忽然开口道:“爱莲,你为什么要给我娶姨太太?” 吴太太手里拿着一条白毛巾,轻柔地帮他洗手洗脸、低声道:“我今天四十岁了,老了,伺侯不动  相似文献   

17.
越来越多的名人官司新闻上版面,这使我想起了“官司新闻”这个名词。请看几年来达式常为别人诽谤的官司;杨在葆为自己肖像权的官司;歌唱演员沈小岑为离婚的官司;滑稽演员杨华生的住宅调换的官司;徐良、游本昌、陈佩斯的“名誉权”的官司;以至最近劳模杨怀远与作家张士敏的一场官司等等,都十分引人注目。是也乎?非也乎?请看法庭最后裁决!这就是近几年来在学习法制、维护法制、运用法制的热潮中,在报纸上新崛起的一个新闻品种。它的外延比法制新闻小,以对簿公堂、打官司为其特征,故暂名为“官司新闻”,我想是不足为怪的。上法庭、打官司每天都会发生很多宗,不是每宗都能构成新闻。这里的官司新闻,是以名人打官司或重要人物的官司为本。从西方新闻价值说  相似文献   

18.
李明在政治处当主任的时间正好与“抗战”的时间相吻合,他自称是基层新闻队伍里的“老班长”。经他发现共培养出来的新闻人才,有的成了他的“上司”,有的成了地方报社的记者,有的成了政府机关部门的“要员”,可他仍然还是八年前的他,继续干着政治处主任这一团里的“新闻长官”。在战士报道员中,小李是最有出息的,3年来,经李主任的精心调教和自己的奋蹄扬鞭,已在军区小报上小有名气不说,时而还能登登《解放军报》大雅之堂。可时光在萨,岁月似乎太匆匆,眼看小李就该退伍回贵州老家了,让这样的“小星星”走了,太可惜了,应帮他…  相似文献   

19.
“德”是古代中国人独创的概念。中国“文德”论兼有“文之德”与“文人之德”两方面意义。在“诗言志”纲领下的古代中国人心目中的“文之德”,是把文学的本质定位在抒发正确崇高的思想情感上,把文学的功能定位在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取向上。由此而来的中国“文人之德”,则要求文人立身修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情操。中国古人提出的培养“文德”的途径是“养气”,具体包括“感物”与“读书”两个方面。古代文论的这些思想精华,对于新时代文学“中国梦”的圆梦之旅,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作了一期题为《苏向祥:八年诉讼》的节目,说的是青年律师苏向祥,在日军遗留化学武器受害对日索赔的跨国诉讼中,他为受害提供无偿法律援助的感人事迹。在这长达八年的诉讼当中,他先后接触受害200多人,取证1000余份。这件件铁证无不饱含着中国人对日本法西斯非人道迫害的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