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去年10月,《南方都市报》将自己评论版的丈章结集出版,书名《南方的立场》。南都的评论在国内享有益誉,此番集革出版,没想到书的名字在业界引起了一番争论。媒体可以有自己的立场吗?“南方的立场”是什么立场?如果这种立场是一种偏见怎么办?如果媒体都怀有偏见,那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公正价值叉如何体现?面对这些讨论,我的观点是:媒体虽然作为公众表达自由的媒介,但仍然可以有自己的立场或者是“偏见”,更准确地说,每家媒体只能拥有自己的立场和“偏见”,而不可能拥有所谓的“正见”,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价值体现在整个媒体行业的开放性和竞争性的报道,判断是非的权利,属于民众而不是媒体。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记者延琳)2004年进入12月份以来,国内众多媒体盘点着2004年度的读书与出版,不仅业内媒体像<中国图书商报>、<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中国书报刊博览>,各大主流媒体、新兴媒体和生活类媒体像<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新京报>、<南方都市报>、<法制晚报>等也加入了这场联欢,一方面借出版彰显着自家的立场和态度,一方面表达着对图书出版的诉求和渴盼.其中心和焦点是围绕着对图书出版的终端--国民阅读的关注.综观、比较和审视这种种盘点,出版人足可以收获丰盈.  相似文献   

3.
《出版参考》2005,(8):1
北京的春天是晴朗而多风的,带着春意,亦有微寒. 鸡年伊始,北京的图书市场也像风一样,温静中蕴藏着不可预知的凌厉. 由<新京报>、<南方都市报>联合主办的"首届华语传媒大奖",揭开了图书创作、出版、评论的新高潮.2004年的精品书、2005年的新锐之作,专家及媒体的解读与评价,使广大读书、爱书人感受到了"公共立场、专业品格、独立思想、现实情怀".本刊将对此次获奖书籍精摘细编,将民间立场与精英解读回馈大众.  相似文献   

4.
新闻评论历来被报人们看作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它标志着一家报纸的立场和态度.以下笔者以<南方都市报>的儿期评论报道为例,从新闻评论的选题、评论风格、评论主体三个方面入手,简要分析<南方都市报>刊发的评论对推动当前言论自由与社会民主所做出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在央视如何做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央视做评论?这个问题如果两年前提出来,可能很多做评论的同行都会笑出声来.但今年3月24号, <新闻1+1>栏目迎来了自己一周年的生日.这一年,评论界多数都知道电视媒体中有了一个<新闻1+1>,一些节目也还曾经引领舆论,这是令人欣喜之处,事实证明,只要处理得当,在央视并不是不能做评论.关键看我们怎么说!  相似文献   

6.
在央视并不是不能做评论.关键看我们怎么说! 在央视傲评论?这个问题如果一年前提出来,可能很多做评论的同行都会笑出声来.但3月24号,<新闻1+1>栏目迎来自己一周年的生日.这一年,评论界多数都知道电视媒体中有了一个<新闻1+1>,它做过的一些节目也曾经引领舆论,这是令人欣喜之处.事实证明,只要处理得当,在央视并不是不能做评论.关键看我们怎么说!  相似文献   

7.
2008年4月3日,<南都周刊>副总编长平在<金融时报>中文网上发表<西藏:真相与民族主义憎绪>一文,文章称"拉萨事件发生以后,小道消息讯速传开,但是国内媒体照例噤声,很多人通过境外媒体来获取更多消息……希望除了官方的定性之外,能不能允许媒体自由讨论以进一步揭示真相?"不料,此文在网卜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中华网网友从第二天即开始连续发贴: <警报!南方都市报正在蜕变成反华媒体反华势力的国内代表人>、<南方都市报的反动是有历史根源的>、<奥运前夕南方都市报鼓噪罢工意欲如何?>等,猛烈批驳长平先生及其观点.  相似文献   

8.
金陵客,原名王世奎,现名王向东,19的年2月生于江苏省泰县姜堰镇.现为<新华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江苏省杂文学会会长.已出版杂文集<我是一个怪物>、<巴子自白>、<红楼絮雨>、<水浒国风>、<儒林视野>和旧体诗词集<雨花词>等9种.曾主持编选<江苏文学五十年·杂文卷>.近些年,以金陵客为笔名的评论文章频频出现在全国许多媒体上.2003年10月3日,在参加华中科技大学举办的"新世纪首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之际,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9.
陈旭鑫 《新闻与写作》2004,(8):10-11,14
新闻评论是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影响引导舆论的“旗舰”。近年来,报刊时评作为一种新闻样式正大行其道。人民日报、南方日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众多媒体,都以各自的方式开办起了时评类栏目,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为什么?当前的报刊时评写作应如何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南方都市报>的评论,是"I信息时代"的公共平台,散步者、肃立者,一起论政.股市暴跌、物价飙升,政府何为?不妨一议;扫黄打非、卡拉OK收费,且听我说.不经过或不让经过公众讨论的政策,很难说是慎思明辨的结果. 我效力的部门,从1993年12月1日到今年1月22日上午8点之前一直叫"新闻评论部",虽然它有<新闻调查>、<东方时空>那样我敬重的栏目,有白岩松、崔永元、柴静那样我佩服的名嘴,但天天看<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还是不得不由衷赞叹:人家那才叫评论!  相似文献   

11.
3月24日,国内部分网站相继转载了南方某报的<某省黑砖窑案又一官员"复出">的文章.次日,有媒体就对此事件发表了评论.令人遗憾的是,苗论几乎是"一边倒"地以某报为依据进行批评.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月,正当全国人民准备喜迎春节之时,我国南方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笔者对"南方雪灾"期间出版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两家媒体的相关报道作了分析和比较,归纳出这两家最具代表性的全国性党报在抗灾报道时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图书公平交易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的出台,是2010年图书出版行业的一条重磅新闻,<规则>的出台引来消费者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如果说媒体对<规则>是充满质疑的话,而消费者对<规则>则带有抵触情绪,多数消费者认为<规则>的出台抬高了图书价格,阻碍了市场竞争,损害到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新闻评论在报纸版面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在传媒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时期,报纸面临着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如何吸引读者眼球以及培养自己的忠实读者?综观当今的各大都市类报纸,新闻报道"以受众为中心"已经是平常事,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报纸的评论也逐渐体现出贴近受众的特点,本文以<南方都市报>的评论为例,剖析它的评论特点,从而对都市报评论的公众意识做一研究.  相似文献   

15.
拿到赵振宇教授的新作<我们说了些什么?--一个新闻学教授的历史回眸>(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1,我便开始细细地品读.作者以一个新闻学教授的责任感,用纪实的方式,回眸了30年来中国民主进程中发生的重大变革、一代知识分子的思考、典型的新闻事件以及媒体对此的评论.  相似文献   

16.
日本发生9.级地震后,国内媒体做了深入报道,其中,<三联生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表现较为突出.<三联生活周刊>和<南方人物周刊>都是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时政类周刊,拥有较大的读者群.总部分别位于北京和广州,都倾向于中高端受众,都强调给受众提供"精神食粮".历史因素和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使两份杂志在报道角度和报道的侧重点上也各不相同,长久以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评论是<人民日报>的传统优势.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通过评论把握时代脉搏,回应社会热点,发挥了有效的舆论引导作用.在<人民日报>不同内容风格的评论中,"任仲平"以其清晰的大局观、权威的指导性、深刻的洞察力和很强的感染力,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影响力."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1993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首次以"任仲平"为名刊发评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此后15年间,"任仲平"发表文章55篇,6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多次获得中央领导的表扬,被认为是<人民日报>政论优势的集中体现."任仲平"文章为什么会收到如此好的效果?它产生的背后有什么样的品牌追求和写作机制?评论人才队伍有什么样的培养途径与激励机制?本刊记者近日就此专访了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  相似文献   

18.
轰动一时的邓玉娇事件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5月末<时代周报>对邓玉娇的回访报道,让该事件再一次进入公众的视野.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许多评论的矛头指向了媒体,认为媒体侵犯了邓玉娇的隐私,打搅了她平静的生活. 如东方网一篇题为<何必再扰"邓玉娇">的评论认为,包括媒体在内,都不应该再去从邓玉娇身上揭开那以前的伤疤,再一次将她曝光在媒体的聚光灯下.红网一篇题为<重访邓玉娇折射出媒体责任感的丧失>的评论认为,媒体重访邓玉娇,目的很明显,希望借曾经轰动一时的"邓玉娇案"再次制造关注点,提高自身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佛山新政 发文;市内外媒体一视同仁 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佛山不仅有<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等省级和省会媒体设站,<香港商报>等港澳媒体也派有专人驻扎,密切关注和传播佛山的经济社会动态.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评论著作的百草园中,又一丛郁郁芳草破土而出,这就是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推出的<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这是一部颇有新意的理论著作.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本书的作者赵振宇教授从事新闻评论的实践和教学有近30年的时间.他曾任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文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