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中国考古学发展迅速,成果丰硕。 首先,就指导思想和学科理论而言,中国考古学在此30年中逐渐摆脱教条主义束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相关研究,并以大量考古资料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伴随不断的对外开放,过程考古学、后过程考古学、认知考古学、社会考古学、实验考古学、景观考古学等各种外国考古学理论和流派陆续被介绍进来,极大地促进中国考古学学科理论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考古学是一门对学者、专家和社会大众都富有吸引力的学科。尤其是中国考古学,在上世纪20年代以来的约80年间,提供出大量令人惊异的成果,致使我们对古代的认识全然改观了。和所有的科学一样,考古学的目的也是探索和揭示未知的世界,只是这门学科所探讨的是已在时间上消逝的古代。  相似文献   

3.
冉宏林 《中华文化论坛》2023,(4):112-120+190-191
三星堆遗址将近九十年的考古工作可分为五个阶段,从最初的寻找地下埋藏文物,到确认遗址,到构建遗址的分期体系与考古学文化序列,再到系统性有规划地开展“聚落考古”和“社会考古”工作,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大致相适应。通过近九十年的考古工作,三星堆遗址的分布情况和保存状况已较为明确,内涵特征基本清晰,分期年代与文化序列大致确定,并对聚落结构有了初步了解,对于区域聚落形态也有了粗略的把握。但也还存在若干缺陷与不足,为三星堆遗址未来的考古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中国的学术领域里绽放出一朵新的鲜花———以田野考古为标志的考古学。本世纪的前半叶中国考古学曾以北京猿人(直立人)、仰韶及龙山文化、殷墟及甲骨文等的发现与研究,为世人瞩目,但筚路蓝缕,毕竟还只是少数学者垦殖的花圃。本世纪的后半叶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考古学无论在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创建、发现领域与地域的扩展、研究成果的丰硕、人员数量与学术质量的提高,都有骄人的成绩,中国考古学已成为海内外学术界的一颗耀眼的明珠。所以,建国以来这段年代被称为“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今天站在世纪之交眺望新世纪,这“黄金时代”还…  相似文献   

5.
宝墩文化是成都平原的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本文回顾了该文化的发现和认识过程.通过对营盘山文化和宝墩文化在陶器亲缘联系、房屋建筑、经济类型等几个方面进行的考察,认为宝墩文化可能是由营盘山文化发展而来的.宝墩文化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陶器制作工艺有所创新,同时还可能接受了来自其它考古学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10年以来,四川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在四川旧石器时代考古、文明起源研究、巴蜀文明研究、历史时期考古学研究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这些成果为进一步深化四川古代社会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同时,中国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目标发生了重大转变,基于多学科联合攻关理念下的田野考古,不仅拓展了考古研究领域,也对交叉学科产生了极大影响。面对新时期,四川考古在"大普查、大保护、大利用、大展示"这一观念的引领之下,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做出四川实践。  相似文献   

7.
早期楚文化探索之检讨张昌平早期楚文化在时间上应是指楚文化特征形成之前阶段的考古学文化,而早期楚文化研究的外延实际上则大得多。表述在狭义历史学上的几个核心问题是楚族来源、楚都丹阳、国家的形成与早期发展等,考古学对于早期楚文化的探索则主要是针对早期楚文化...  相似文献   

8.
本对昭通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材料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这些古代化是在土化吸收了大量周边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复合性。昭通青铜化是一种复合型的考古学化。  相似文献   

9.
张波 《华夏文化》2001,(4):31-33
192 9年四川广汉中兴乡月亮湾农民最早发现三星堆文化遗存 ,此后进行多次发掘 ,其中 1 986年的发掘收获颇大。在这次发掘中 ,考古工作者在两个祭祀坑中发现了上千件青铜器、玉石器、金器 ,特别是数百件价值极大的人像和动植物雕像。这些发现在国内外引起巨大的轰动。两个坑的青铜器、金器和玉石器在我国同时期文物中尚属首次发现。它们不仅在巴蜀文化和四川地方史研究方面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而且填补了中国先秦史、中国考古学、中国青铜文化以及中国冶金史、工艺史、美术史上的重大空白 ,对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 ,研究古蜀国的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0.
法国作为西方文化杰出的代表,对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据特殊地位的中国文化,倾注了高度的理解和持久的关注与喜爱。缘于此,中国文物展览曾多次赴法展出,为法国观众开启了了解中国、接近中国进而热爱中国的窗口。从2003年10月13日起,一扇新的奇异之窗又将向法国公众敞开,这一天,由国家文物局和法国巴黎博物馆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四川省出土文物展》将在巴黎市政厅开幕。过去的50年,因为中国在考古学上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中国考古的“黄金时代”。四川作为中国的文物大省,也为这个黄金时代做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1986年三星堆遗址发现的两个大型祭…  相似文献   

11.
近读蔡方鹿教授新著<宋代四川理学研究>(北京线装书局2003年8月版),这是国内第一部以宋代四川区域文化--理学为研究主体的专著.在作者看来,作为宋代理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宋代四川理学不仅是广义的宋代蜀学发展的高峰,亦是整个巴蜀文化发展的高峰,并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理论深刻影响了宋代理学乃至整个宋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参见<宋代四川理学研究>第283页,下引该书,只注页码).  相似文献   

12.
石器使用方法及其功能的重建是史前考古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它能为我们认识和了解远古人类文化的多个层面,特别是经济、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提供较为准确的资料。而石器使用微痕的研究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一直为考古学家们所关注。它的理论依据是石器在使用时,其使用部位因力学作用而发生的不可逆转的物理变化,从而会在石器表面留下各种不同程度的破损、磨耗、光泽等使用痕迹。不同的使用方式、加工对象所形成的使用痕迹,它们的大小、形状、分布、影像等也不尽相同。本文旨在对石器微痕分析在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中的发展做一梳理,揭示石器微痕研究已经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尝试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以便石器微痕分析这一新的方法和视角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由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和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的"青藏高原东麓史前考古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西部考古协作会",于2005年4月9日至10日在成都召开.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明起源始于二里头文化──兼议多源说安志敏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具有古老的文明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什么是文明?中国文明又是如何起源的?人们还有不同的理解,至少在认识上并不十分一致。这里试从考古学的角度作点滴的...  相似文献   

15.
今年11月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考古学家冯汉骥教授(1899—1977)诞辰100周年,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这位运用现代人类学知识来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兄弟民族的先驱者,西南地区考古学和博物馆事业的奠基人。笔者自1955年入四川大学即受业于先生,后从先生研...  相似文献   

16.
巴蜀化研究已成为考古学、历史学领域最热门的课题之一,在其间起了关键性的突破作用的,是广汉三星堆的重大发现。对巴蜀古代历史化的认识,由此全面改观。中国明系由各民族、地区人民共同缔造。可以断言,如果没有对巴蜀化的深入研究,便不能构成中国明起源和发展的完整图景。中国明研究中的不少问题,恐怕必须由巴蜀化求得解决。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殷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邹衡先生于2005年12月27日走完了他78岁的生命历程。邹先生在中国考古学尤其是夏商周考古学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有目共睹,此外,先生在奖掖后学上也尽显大家风范,令人难忘。那是三年前,编者拟好的一篇小文,从武汉寄往北京请教于邹先生。很快就得到先生亲笔回信。先生举重若轻,言辞中尽显真知灼见。值此缅怀邹先生之际,编者展读珍藏已久的邹先生的信,附以自己的那篇小文,一并刊出,一方面彰显邹先生循循善诱,有教无类的大家本色,另一方面希望能有益于正孜孜以求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18.
鉴于近年来英国学者伍德女士发表专著,否认马可·波罗(1254-1324)曾来过中国,引起了国际舆论的极大关注。作为蒙元文化发祥地的内蒙古自治区的学者们,有责任从历史和考古学方向提出明确论据,以证实《马可·波罗行记》亦称《东方见闻录》这部名著的真实性。最近,内蒙面文物考古学者王大方先生向笔者介绍了他的研究成果。他运用近二十年来考古学前辈李逸反先生、盖以林先生在呼和浩特丰州古城白塔和明山南北地区发现的文物古迹及元代题记,综合论述了马可·波罗行程中所见所闻的真实性。从而明确指出:马可·波罗确实到过中国,诚如他…  相似文献   

19.
考古学研究与“夏商周断代工程”李伯谦关于夏、商、周年代的研究,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长期处在迷茫之中。直到本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为标志的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使我国古史研究开始跳出狭小的文献考证的圈子,才开拓了广阔的新领域。特别是新...  相似文献   

20.
卫聚贤是1949年前考古学界一位重要的人物,他不仅对江南地区的吴越文化考古有开创性功绩,还编写过两本考古学史专著,对近代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尽管如此,卫氏始终没有得到以李济为核心的主流考古学界的认可,甚至被排斥为考古圈的"票友"。究其原因,乃因其受王国维和梁启超的学术影响而对传统古器物学的治学理路有系统地吸收。当近代田野考古学大行其道时,卫氏以其宏阔的视野尝试将古器物学与田野考古糅合而成整体意义上的中国考古学。由是,卫聚贤在考古学范畴、与古器物学关系、田野发掘方法、考古报告撰写、考古宣传和推广诸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他的这些认识与主流考古学界存有较大差异,加上卫氏与古器物学界往来频密,造成主流考古学界对他们愈加排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