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熹 《百科知识》2003,(11):63-64
今年是北京建都850周年,自辽、金时代起,北京就成为封建王朝的都城了。那时都市的规划设计都严格遵守着封建都城的设计思想,结构布局突出了以帝王为中心的皇权统治至高无上的尊严和权威。及至清代,北京实行满汉分城制度,内城成为八旗驻地,规定不准设商店、戏园、会馆等,内城成  相似文献   

2.
正德州满城是华北地区仅有的六座满城(其他五座是京师满城、密云满城、开封满城、青州满城和太原满城)之一,其设置肇始于清初动荡的时局。17世纪中期的山东地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新组建的绿营军(清代汉兵,以绿旗为标志)无力弹压。顺治二年(1645),清廷派八旗军队在山东部分军事要地进行临时驻防,德州便是其中之一。形势逐渐稳定后,迫于南下作战的需要,这些军队很快撤出驻防  相似文献   

3.
宋萍  李华 《现代情报》2004,24(6):39-40
清代由于经济一度繁荣、文化发达,目录学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达到兴盛发达的阶段。主要表现在目录学著作繁多,学术领域的广阔开拓。人才辈出上。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数学文化很自然地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春秋战国时期的“说客”文化,使得数学以“国家管理文书”的面貌而存在。隋文帝建立科举制度,功利性的考试文化侵入数学。清代专制统治下的文字狱,使得考据文化与数学联姻。长期的封建皇权统治,对中国数学发展带来诸多的束缚。缺乏社会民主和学术自由,成为中国数学文化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清代古币凝聚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和先民工匠的工艺结晶,中国清代古币的美学特征也在形制、文饰、材质等各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工匠在铸币的同时注重将精美的艺术形式融入其中,遵循古代铸造工艺上器以载道的思想,具有强烈的视觉与艺术效果,进一步提升了古钱币的审美意蕴并扩展了古钱币的文化内涵.字、形、色、质、声五个层面也在逐渐成为中国清代古钱币美学鉴赏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中美文化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审视了美国的文化模式及其特点,再来审视中国的文化模式,便会发现它们之间,无论在历史个性、在价值取向、在心理趋向上,都是迥然不同的。中国文化从先秦诸子,孔北老南,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清代朴学,经过五四时期  相似文献   

7.
社科文摘     
《百科知识》2007,(6X):51-52
学士、硕士和博士的由来;京剧起源于清代;我国最早的银行;重庆东南地区首次发现大溪文化遗址;珠算的起源。  相似文献   

8.
华袁媛 《科教文汇》2013,(17):68-68,72
《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是一本非常有份量的法律史学著作,通过对该书内容和观点做深入的梳理,不仅能够加深对清代民事司法的认识,厘清固化的误解,而且对于当前的法学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回疆则例》是清朝统一新疆后,为规范律法体系,有效治理新疆而钦定的律法规范,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司法等诸多领域,对清朝治疆固边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参考。《回疆则例》是研究清代新疆律法体制的典范性史料文献。本文试通过研究探析《回疆则例》这一标本性史料文献对清代新疆律法中的一些问题,来研读清代新疆的律法文化及维吾尔族律法观的发展构建。  相似文献   

10.
朱烁 《今日科苑》2005,(8):32-32
从2005年10月中旬起,北京恭王府府邸将开始150余年来的首次大修,2008年前建成中国首个王府博物馆,市民可以近距离感受“巨贪”和坤以及恭亲王的生活起居。令人惋惜的是,房屋可以修复如昔,但当年的摆设可能永远不能重归故里,在召开的“清代王府及王府文化研讨会”上,恭王府管理中心向全世界征集恭王府史料和文物。  相似文献   

11.
清代钦天监暨时宪科职官年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清代钦天监是专门研究天文历法的重要机构,钦天监里的几个中外官员,相继努力,曾为天文学发展作了积极贡献,在中国乃至世界天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该文介绍了钦天监的沿革及其概况;清代钦天监的任务是其组织机构,编制了清代钦天监时宪科职官年表,该年表记录了时宪科268年间的职官组成状况。  相似文献   

12.
旧满洲档     
清代的文献史料浩如烟海。上自满洲之兴起,下至清朝之灭亡,悠悠300年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事鲜不载之简册,庋于内府。尤其文字,既有满文、汉文、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又见俄文、英文、拉丁文、缅甸文等等,洵属历朝所罕见。如果把如此繁多的清代文献史料比作长河,那么,它的源头非《旧满洲档》莫属。  相似文献   

13.
星槐 《情报科学》1999,17(3):341-342
文献目录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在文献的生产和传播中发挥着文化与学术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作为文献工作之基础、读书治学之门径、科学研究之指南的文献目录学,在当今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中更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在我国,自汉魏六朝时期关于目录的编撰和目录的研究形成一门学问以来,文献目录学日益昌盛,至清代一度成为显学。近现代目录学家承清代遗风,更加注重文献目录学理论的研究和历史的总结.本世纪80年代以来,文献目录学迎来了她的又一鼎盛时期,有关文献目录学的论著不断问世,柯平教授…  相似文献   

14.
梁国东 《科教文汇》2011,(17):106-108
清代在乾隆朝最终实现天山南北的统一,并在战后实行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对天山南北的管理,其中北疆社会在这个时期发生的社会变迁尤其明显。本文选取乌鲁木齐地区为讨论范围,从社会管理、人口迁移与民族构成、经济结构、文化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正自历史发展来看,古代王朝最为精致、高超的技艺莫不彰显于皇家用品,衣食住行比比皆是。如今而论,那些遗留下来的"稀世珍宝""雕梁画栋"既是对旧时皇权至上的凸显,也是文明历经沧桑之后的物质文化宝藏。颐和园作为清代皇家花园、行宫,始建于公元1750年,历时15年竣工。其原名清漪园,是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  相似文献   

16.
童亚平 《知识窗》2011,(5X):73-73
中国鱼文化的演变与陶瓷鱼纹风格演变相伴随。原始社会,鱼的图腾化使彩陶瓷纹艺术呈现神秘化特征;汉至唐代鱼发展为祥瑞圣物;宋至清代,鱼文化向大众化演变;民国时期至当代,鱼文化具有多元化特征,使得陶瓷鱼纹艺术日益丰富化。  相似文献   

17.
清代日食预报记录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清代日食预报史料,考察了清代西洋历法的日食预报精度。在《历象考成后编》编撰之前,西洋历法的日食预报误差在10到15分钟左右,《后编》开始编撰之后,误差减小并一直稳定到清末。晚清以“新拟算法”推算,日食预报误差明显小于《后编》的推算误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期刊源流与历史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求廓清中国科技期刊源流,运用文献考证方法、科学史研究方法,在世界期刊文化和中、西期刊交汇及中国传统新闻出版文化的背景下,系统考察了中国科技期刊的发生和发展。界定了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提出了受唐宋以来千余年间报纸出版形式的启发、受近千年来丛书、丛刊图书出版的启发、西方传教士的“上帝赐予”式启发的三大源流说,提出了古代报刊、书刊同源发展时期(从唐代开元年间至清代中期,分化离析时期(从清中期至清末),成型和初具规模时期(清束民初至抗日战争爆发),破坏和复苏期(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至1949年),稳步发展时期(1949-今)等五大历史分期,并同中西期刊起源的异同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清代银饰发展的历史背景、工艺特色和饰品种类的介绍,指出清代银饰在我国银饰发展史上的巅峰地位,并总结出清代银饰以吉祥纹样为主的装饰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20.
孔继涵(1739-1784年)是清代著名的校勘学家,所撰《水经释地》一书开《水经》地名研究之先河,是书较系统地解决了《水经》所载地名与清代地名的对照问题,对于研究《水经》地名沿革,有突出意义,同时在关于长江正源的论述中,也有其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