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鹏运作为"清季四大词人"之首和临桂词派的领军人物,其早期词学活动情况却隐晦不彰,且时见言人人殊.在原有常见材料的基础上,收集王鹏运所遗稿本所收诗词及其词友词作相关材料,对王鹏运早年在京城参加觅句堂唱和、中书词人唱和及在大梁参加诗词唱和的情况进行深入考察,勾勒出一代词人成长的较为明晰的轮廓.  相似文献   

2.
王鹏运作为"清季四大词人"之首和临桂词派的领军人物,其生平事迹时见言人人殊。在全面收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以《王鹏运奏折》为主,结合其词作及其他相关记载,对王鹏运近十年任职台谏生涯进行深入考察分析,澄清若干事实,勾勒出一代词宗王鹏运作为一名正直爱国官吏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临桂王氏家族自始祖王云飞迁桂,至王鹏运已历五世。王云飞以下其子王会、其孙王诚立二代因家贫等原因无力返乡参加科举考试,故未曾出仕,至王必达一代始以临桂县籍应试,一门科第鼎盛。其中王必达中举后,因军功以出仕,官至兵备道。王鹏运之父必达有诗集传世,其诗歌创作成就颇高,王必达的言传身教对王鹏运的人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像大多数词人一样,王鹏运没有词学理论专著问世,但其论词不乏精辟之处,其词学观主要见于其所撰词籍序跋、涉及词论的有关词作、《词学丛书》眉批、《蕙风词话》的引述等。"重、拙、大"词学理论的发明权应属于王鹏运。通过对清季著名词学家况周颐《词学讲义》要点探源和《蕙风词话》渊源举证可以发现,况周颐词学思想的要点主要渊源于王鹏运,其许多具体的词学观也传自王鹏运,可证王鹏运其实是清季一位重要的词学家。  相似文献   

5.
本文刊布了作者在清档及未刊稿本中,搜集整理的康有为于甲午战争后至戊戌变法之前,代御史王鹏运、杨深秀、陈其璋草拟的七个重要条陈,并考证条陈内容以及呈递过程。在清代历史上,为他人捉刀草  相似文献   

6.
词人在学词过程中受到何人的指点对词人的词学宗尚和词风的形成关系甚大。清代后期著名词人王拯是王鹏运的前辈亲戚。王鹏运之母为王拯外甥女,其父王必达进京应试时即住王拯家,并且与王拯交往颇多。从王拯与王鹏运二人生平行迹等来考察,二人见过面的可能性不大;从王鹏运学词年代来判断,即使二人见过面,王鹏运可能向王拯请教的也只能是诗文之道,王鹏运开始学词时王拯已去世。根据王鹏运对王拯词作的推崇,王鹏运可谓王拯的私淑词弟子。  相似文献   

7.
清代后期,广西临桂出现了一个以王必达、王必蕃、王鹏运为代表的文学家族,三人的文学创作都有一定的成就,其中王鹏运的成就最为突出,为“晚清四大词人”之一。三人同出一家,但又各具特色;差异明显,同时又有其相似性。王鹏运在词学上的成就,与其家世、家族爱好文学创作的传统、家族所特有的性格气质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对词人的词作进行分期研究是全面深入研究其词作的一种重要体现.晚清词坛大家王鹏运现存词作750余首,在总结前人分期得失的基础上,结合王鹏运的生平仕履,根据其词集所收词作的实际情况,其词作分别归属于四个时期:裘马轻狂、锻炼词艺时期;台谏生风、屡举词社时期;满腔忠愤托于词时期;潇洒南游载于词时期.  相似文献   

9.
对清末词人王鹏运的六首词作了较细致的说解,绎出半塘学辛,幽默不足;推尊词体,功在椠刻;庚子诸词,意境孤寒等特点,并从字句分析上探讨了王鹏运的一些创作心理与继承.  相似文献   

10.
王鹏运是清末四大家的领袖,他的词论和创作都深刻影响了况周颐、朱孝臧和郑焯等人;以他为领袖的清末四大家对常州词派既有继承,也有开拓,实际上已经突破了常州词派的藩篱;临桂词派更是在王鹏运的直接倡导和组织之下形成的。由王鹏运与清末三大词派的关系即已显示出王鹏运在晚清词坛无可争辩的影响、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1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王鹏运《庚子秋词·渔歌子》一词作出进一步笺释,指出此词的重要价值在于揭示了珍妃之死的真相以及珍妃的高洁品格,这也正是《庚子秋词·渔歌子》的"词史"品格所在。以令词之短小篇幅,而能蕴含如此丰富深沉的历史内容,实为罕见,这体现了王鹏运高超的艺术技巧与清刚、正直的品格。  相似文献   

12.
高宗永隆二年,杂文正式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进士科随后不久即进入“诗赋取士”的阶段。诗赋进入初唐科举,是一个逐渐渗入的过程。最初出于统治者个人对诗赋文辞的喜好,后来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的“尚文”风气,促使进士科加试杂文成为必然的改革。进士科沦为“辞科”,与其科目性质有关。一大批文坛巨擘由进士科出身,科举进士科间接地促进了律诗的形成。“应制唱和”是唐代科举省试诗的本质特征,省试诗与唱和诗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  相似文献   

13.
王鹏运述志词主要表现了政治理想与生命理想的破灭。这种二而一的人生悲剧,典型地体现在去留之间的二难抉择中,也正是这种痛苦的抉择形成了王鹏运述志词的亮点。  相似文献   

14.
清季词坛大家王鹏运对词律颇有心得,能用自己对词律的独特认识来指导自身创作,词律观通达而敢于突破。王鹏运对词体的典型特点把握得比较准确,对词体的价值和功能有深刻的体认,其词体观本色当行。二者可见出一代词学家的风度气派。  相似文献   

15.
况周颐为“晚清四大家”词人之一。早年在京师。与词学大家王鹏运交往密切,离开京师之后,为了生计,多在武汉、扬州等地奔波。这首《角招》词,便是况周颐离开京师流寓扬州之时,回忆王鹏运及京师生活而作。  相似文献   

16.
"重拙大"是晚清王鹏运、况周颐等人提出的重要词学理论,对现代词坛有着很大的影响。唐圭璋以"重拙大"为标准来选词、论词,并对其内涵作了进一步阐发,以选本的方式体现了对"重拙大"理论的接受。  相似文献   

17.
《莺莺传》、《董西厢》和《王西厢》载录崔张往来诗词书信,在内容、数量以及往来唱和的情况上,同中有别。《莺莺传》中往来应答的少,依韵唱和的没有;《董西厢》中出现了依韵唱和的情况;《王西厢》中则绝大多数是往来应答、依韵唱和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崔张爱情形态由单向过渡到双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清光绪二十一年会试录、登科录材料以及《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的记载,澄清了因进士题名碑记载的缺失而导致的康有为进士身份的疑问。并进一步就此问题探讨了人们因对相关科举制度的模糊认识而有的史学研究的偏差。  相似文献   

19.
《半塘定稿》是晚清临桂词人(粤西词人)王鹏运的代表作。文章考察了该集的用韵情况,并与《广韵》、《平水韵》、《中原音韵》、《词林正韵》进行比勘,发现,除了某些特殊用例,王鹏运词作的押韵基本遵循《词林正韵》。  相似文献   

20.
<正> 晚清四大词家王鹏运、況周颐、朱祖谋、郑文焯因王、況皆广西临桂(今桂林)而被称为桂派,以有别于清初浙西词派、清中叶常州词派。王、朱皆主于校(?),況周特重理论。其《蕙风词话》洋洋大观,可视为传统词学的集大成者,于历代词学多所析,于桂派观点多所阐扬,是一部总结性的词学理论专著,值得加以整理、研究。桂派开山应推王鹏运,法席海内,影响余子。王氏论词首揭“重拙大”,况朱等皆为圭臬。况氏《蕙风词话》开篇在两则溯源流词话后,即云:“作词有三要、日重、拙、大。”并在以下条目中对其内涵作了理论上的透视与发明,使之成为桂派论词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