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侗族居住地古属样柯夜郎地,传统文明的主要标识表现在两方面:其一,自称“干”的分“佬侗”、“绞侗”和“坦侗”三大部族支系的民族融合为统一的族群生命共同体;其二,在原始认知的始初即创建了“原生性”与“建构性”互为动因的标举民族主体意识及主体精神的古俗文化。和较早时期被称之为传统残留物(rcmnants)一样,侗族古俗文化的精神特质体现在:一是至今仍在“既是文化的也是社会的基础上存活着”;二是不断创造出“那些无法用主流文化(dominant culture)来证实或表达的经验、意义或价值”的且“与残留文化相对立的”“新生性文化(emergent culture)”。已然符号化了的“侗不离酸”遗俗即是例证。分析认为,特定意义上,图符化了“侗不离酸”习俗,以“阐释性的符号”方式,表明一个族群集体对“细脖子阳人来到这世上”的处身状态.作“不知吾所以然而然”的领悟,即在存在论意义上,对“人之缘在”和族群自我生存环境“生成性”作哲学性思考。而这正是侗族古俗文化在强调习俗性的基础上选择创生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民族民间法是存在于民族乡土社会的民族习惯、民族风俗、民族禁忌等,侗款就是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普遍存在于侗族地区。文章通过对广西三江地区侗族侗款的实地考察研究,分析了侗族侗款的传承和特征,探讨了其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3.
建立中国通道侗文化旅游区的资源条件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侗族是我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湖南省是侗族主要聚居区之一,通道侗族自治县是湖南省最早建立的侗民族区域自治政权,侗族人民的民族建筑、民族刺绣和民族文化,在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建立通道侗文化旅游区,开发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对于振兴当地民族经济,帮助其脱贫致富,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4.
侗戏是侗族文艺家借鉴汉族戏剧形式并融合侗族固有的民间艺术形式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民族戏剧种类,本文从其历史、特色、发展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湖南侗语地名不仅记录了侗族人对其聚居地的地理环境的认知和分类,也蕴含了丰富的语言、历史、文化信息。湖南侗语地名在语言结构上采用侗语偏正式结构特有的"通名+专名"结构,在命名理据上,通名主要以自然地理实体特征、人工建筑物或设施、聚落或行政区划等命名;专名主要以动物、植物、方位、地形特点、民族、姓氏名等命名。  相似文献   

6.
“北侗”即北部侗族方言区,不论从人口分布上讲,还是地域范围上看,都占侗族的相当一大部分。研究侗族的社会历史发展,研究侗族的经济文化,不重视“北侗”,不研究“北侗”,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我们在强调肯定“南侗”研究的积极价值时,决不可忽视把“北侗”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近些年来,侗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在侗学研究的实践活动中愈日感到有必要把“北侗”的研究列入日程,促进侗学研究向纵深跃进,向广度发展,诸如黄才贵、秦秀强等一些卓有成效的侗学研究专家学者早已先声夺人,将“北侗”文化的研究成果公诸于世,应当承认,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个开端应归结为侗学研究发展的逻辑必然,它是侗学研究走向深层的自然过程。 但是,遗憾的是绝大部分的侗学研究工作者的研究范围仍然局限于对“南侗”的研究,这和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是一门研究民族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定论是不尽相符的。究其原因除了“北侗”研究人员少、且受地域偏见和一段时期内侗族地区社会发展客观上突出对“南侗”研究的需要外,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侗学研究自身发展还没能提出“北侗”研究的迫切性。 其实,就侗族文化构成的总大势看,南北相互渗透,交互为用地影响侗族社会的发展过程,忽视任何一方或肯定任何一方都会影响侗族整体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民间,侗戏是特色的戏种,其在审美的方面有着比较鲜明的特色,侗戏的身上承载着整个侗族的文化和传统。基于此,本文由侗戏的基础表演形式以及习俗等方面对侗戏进行一些深入的探索与研究,体现了侗戏的思想内容以及艺术特色上展现出来的文化艺术特征,让人们更加了解侗戏,对侗戏的魅力能更好的把握。并且可以本文的探讨和研究中看出侗戏在很大程度上充实和提高了所有侗族人民的精神文化,促进了民族的团结,增强了民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自侗戏作为一个独立的剧种确立以来,悲剧就在其中占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据初步统计,以本民族生活为题材的近三十来个侗戏剧目中(解放后的侗戏现代戏除外),悲剧就有十余个之多。有人查证,第一个侗族故事剧《门龙》就是非常动人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9.
侗戏是侗族传统的戏曲剧种,侗戏不仅是侗族的一种文艺形式,更是侗族的一种风俗。侗戏主要在传统节日、喜庆节日演出,与其多彩的民俗风情相统一。随着社会环境与人们生活需求的改变,侗戏的演出类型由单一型向民俗型、晚会型、展演型、旅游产品型、录像型等多种类型发展,体现其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当代少数民族乐器面临着少数民族的汉化的现状,因此对少数民族乐器的研究成为一个严峻的话题。本文就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侗笛进行研究。首先,简单介绍了其流传区域与文化,广西侗族大概有29.87万左右的人口,侗笛在常鼓楼进行演奏,以笛子歌形式居多,侗笛是侗族人民的精神食粮。其次,介绍了侗笛形制以及其演奏方法——竖吹,以无竹节管为体。接着,将其与传统的民乐六孔竹笛做了比较,异同在文中提及。最后,浅谈了侗笛的传承与思考问题,应该深入学校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热爱传统少数民族音乐,接受被忽视的文化,多多学习,学会珍惜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将其发扬传承。  相似文献   

11.
傅安辉 《凯里学院学报》2013,(4):F0002-F0002
侗年是侗族的传统年节,是侗族家人团圆、祭祖、庆贺丰收的日子,同时又是侗族文化大展示的节日,承载着侗族许多历史文化信息。2011年侗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了保护侗年文化,宣传侗年文化,交流侗年文化保护工作经验,探讨侗民政府主办、榕江县人民政府和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黔东南州文体广电局承办的贵州省侗年文化保护工作经验交流会  相似文献   

12.
勿庸讳言,侗戏是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它诞生160多年来,侗民族将它与侗族大歌相提并论,作为民族生存的梢神支柱和文化骄傲。 但是,当历史进入20世纪的今天,我们回过头去用审慎的眼光观照侗戏时,便不难发现,传统侗戏那种以民间传说为题材,以神话色彩为艺术杠杆,以因果报应为矛盾冲突,以大团圆为结构模式,以爱情悲剧为戏剧主题,以横八字台步为表演程式,以上下句  相似文献   

13.
侗戏是侗族传统的戏曲剧种,侗戏不仅是侗族的一种文艺形式,更是侗族的一种风俗。侗戏主要在传统节日、喜庆节日演出,与其多彩的民俗风情相统一。随着社会环境与人们生活需求的改变,侗戏的演出类型由单一型向民俗型、晚会型、展演型、旅游产品型、录像型等多种类型发展,体现其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与人们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侗语直接或非直接反映侗族文化观念。从侗语词汇构成角度。可探究侗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独特方式。侗族的认知基础、物理内涵和文化意识都不同于汉族。词语结构是思维方式的一种外在表现方式,本文初探侗语的认知思维方式.并总结其个性成因。  相似文献   

15.
侗乡和谐之宝——侗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湖北拥有多万人口的侗族,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直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和谐局面。而维系这一扣谐社会的主要规范就是侗款,侗款是侗族人人所遵守的一套特殊的行为规范和行政法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侗戏已经不能满足于人们的需求,我们应该要改变不同的表演形式来保护与传承侗族戏剧。民间娱乐的侗戏是侗族人民逢年过节进行娱乐的一种表演形式,立足于民间,出发点是节日娱乐大众。而随着市场变化和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民间侗戏也要在保护其原有的本质基础上进行改变,这样才能使侗戏让多数的观众接受和喜爱,由此更好的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4年怀化市国民体质监测所获得的数据,对怀化市侗、苗、汉族老年(60-69岁)女性的体质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身体形态:汉族的身高、体重均显著高于侗族;苗族的BMI,苗、汉族的体脂百分比及其WHR均值都超出正常范围.(2)身体机能:侗、苗、汉族的安静时脉搏、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其中苗族老年女性的安静时脉搏、汉族的舒张压和肺活量高于侗族.(3)身体素质:以上三个民族在力量、柔韧和平衡素质方面均表现良好,其中汉、苗族老年女性的握力及选择反应时好于侗族,汉族闭眼单脚站立均值高于侗族.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桂林地区侗族民族歌舞文化的内容和特色基础上,提出深度开发侗民族歌舞文化旅游资源,应抓好人才培养这个关键,做好展示与提升相结合、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观赏性与参与性相结合,促进桂林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侗戏《珠郎娘美》中,年轻人恋爱自由、人们互助互爱、阶级之间享有平等的权利、长幼之间不拘礼,这反映出古代侗族社会奉行自由平等的相处原则。民族发展历史、自然经济形态、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使侗族社会自发形成了这一意识,有别于当今的道德自觉建设。  相似文献   

20.
侗语发展的危机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大林 《凯里学院学报》2007,25(5):41-42,48
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发展出现了危机,现在正在面临着考验。侗族作为有近300万人口的西南少数民族,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作为民族显著特征之一的侗语如今却面临着强势语种的挑战,其发展日益呈现出自身萎缩而走向异化的态势,也产生了危机。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