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扣碗酪是我国一种传统的乳制品,它具有十分丰富的营养价值。本文分别从扣碗酪凝乳机理、优质酒曲的选择、加工工艺研究以及影响扣碗酪品质特性的因素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研究发现,我国对扣碗酪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生产制作工艺的问题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还需对扣碗酪的制作工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及新品研发,从而促进传统乳制品扣碗酪工业化生产技术的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吕晓洋 《今日科苑》2011,(11):145-147
<正>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中《素问》第二篇的篇名,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意是:应顺应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调摄精神活动,以适合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从而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一什么是"四气"?四气实际上就是指跟四季相关的气。在《黄帝内经》里,皇帝曾经问过他的老师岐伯,到底什么是"气"呢?岐伯在回答的时候非常为难,他告诉皇帝"此先帝  相似文献   

3.
<正>当面对一些不可理喻的人,我们常常会用一些精神攻击法,比如说他们是"傻子""神经病"或者"精神病"。在对这三个词的使用过程中,其含义常常是混用的。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傻子vs精神病成龙的电影《快餐车》里面有这样一个桥段:两个人到精神病院送东西,刚到医院,车胎爆了。下车换轮胎时一不留神,车胎上的四个螺丝全滚到下水道里去了,他在那儿干着急。这时,一个声音对他说:"你从其他三个轮子各卸下来一个螺丝,不就能把这个轮胎固定上了吗?"这两人如梦初醒,忙向给他支招的声音道谢,却发现那个人竟然穿着蓝白条的病服——原来是精神病院里的病人。于是好奇地  相似文献   

4.
正每个小朋友都想成为魔法师,就像小说《哈利·波特》中的主人公哈利一样,口念咒语就能变出许多有趣的东西来,重庆市北碚区翡翠湖小学的张又恩也不例外。休息时,他总是喜欢读《哈利·波特》,和哈利一起畅游在奇妙的魔法世界中。久而久之,同学们都爱叫他"哈利·张"。不过,在张又恩眼里,成为"魔法师"并不是一件难事。虽然不能施展魔法,但他就是发明世界里的哈利,每天都在享受"变"出新鲜  相似文献   

5.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食谱和饮食文化背后,是不是隐藏着一种有关食物的本能,一种全人类共有的味觉体验?有没有一种"食物理论"决定着我们会选哪些东西来吃,决定我们认为吃多少才算饱,决定我们爱吃什么零食?神经人类学家约翰·艾伦觉得有。在《肠子,脑子,厨子:人类与食物的演化关系》这本书里,他探索了味觉的演化基础,以及每一种文化如何基于共同的认知基础建造起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6.
凉月满天 《知识窗》2008,(11):24-24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出兵打仗不是好事。可是做了人家的奴才,就要跟着主人出兵打仗,这是义务。估计《红楼梦》里的焦大就是这么上的战场。从死人堆里把主人背出来,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给主子吃,两日没喝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  相似文献   

7.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得清话说一个小兵在井边洗碗,正巧有一个秀才路过兵役站。小兵一看来人是个秀才,于是想捉弄一下他,说:"秀才我问你,我一共要洗65个碗,兵役站中两个人共用1个饭碗,三个人共用1个素菜碗,四个人共用1个荤菜碗,请问兵役站中有多少士兵?"秀才听完题,略加思考,笑道:"你可把军事秘密告诉我了!"  相似文献   

8.
正"你要明白,我……我是疯的。我服用最新的药物,但我仍然看得见那些不存在的东西。我只是选择了不去理睬他们,就好像一顿心灵快餐,我选择不去纵容某些食欲……"还记得《美丽心灵》中约翰·纳什与他的妻子艾丽西亚那段让人潸然泪下的对话么?作为一名诺贝尔奖得主、博弈论创始人,精神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9.
正很多人小时候看《西游记》,对孙悟空化作小虫飞入铁扇公主肚里这一情节惊奇不已,并且幻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把身体变小,到"五脏庙"里周游一遭。远在万里之外的荷兰,一位叫亨利·雷默斯的人也有着同样的梦想。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将儿时的奇想逐渐淡忘;亨利·雷默斯却将它变成了现实——他真的建起了一座可以让人周游一遭的"五脏庙",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座人体博物馆。荷兰的这座人体博物馆位于南荷兰省乌赫  相似文献   

10.
<正>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食物和口味。那么,造成这种偏爱的原因是什么呢?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出于身体的需要:一个人若是长期食盐摄入不足,那么他就可能偏爱咸的食物;四川人爱吃辣,是因为那里气候潮湿,人们需要通过吃辣来刺激排汗;古代的游牧民族爱喝茶,甚至屡次为获得茶叶而发动战争,是因为茶有助于消化牛羊肉。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身体缺什么,就爱吃什么"。但即使在身体的需要能及时满足的今天,人们对食  相似文献   

11.
什么?你不知道《独唱团》?你已经严重落伍了!那么.韩寒你总该知道吧?对,就是韩寒,不过这可不是韩寒写的什么新书,而是他主编的一本文艺杂志——不过目前确切地说,应该是南韩寒主编的一个文丛,因为这个所谓的杂志还没有拿到刊号,只是以书号的形式做的集子。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吗?     
《科学与文化》2008,(5):18-19
东西为什么称"东西"?据说,宋代理学家朱熹有次遇到好友盛温和,问道:"你提着篮子去干什么啊?"盛温和回答:"去街门买东西。"朱熹不解地问:"这是什么意思?为何不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火爆上映的电影《速度与激情7》中出现了一套被称为“天眼”的酷炫系统,能够调用地球上任何位置的摄像头和音频,让你想要搜索的人或事物无所遁形. 不过毕竟这只是好莱坞大片里描绘的情节,现实版的“天眼”有什么功能?又能达到怎样的智能程度?  相似文献   

14.
软语化干戈     
三国,是个辩士纵横的时代,诸葛亮舌战群儒,张松讥讽曹操,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可是,有一个辩士,大家却很少知道,《三国演义》里没有,只是在《三国志》里,陈寿才对他的口才进行了精妙的描述,让人读了,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5.
提起蛋来恐怕很少人不爱吃的。的确,蛋是好东西,不但价钱便宜,养料丰富,而且到处都有,到处都能吃到新鲜的蛋。我们的祖先在还没有知道什么叫做“营养”之前就己经知道蛋是一种滋补的东西,一直到现在有许多人还是喜欢在早饭的时侯用开水冲一二个鸡蛋,或是把鸡蛋打在稀饭里和着吃。普通吃得最多的是鸡蛋,其次是鸭蛋,鹅蛋等就很少人吃了。这里,我们且来看看鸡蛋的营养价值。下面表示鸡蛋白和鸡蛋黄中所含各种养料的百分数:  相似文献   

16.
很多人都听说过LED,但对于OLED可能就比较陌生了。1979年的一天晚上,在柯达公司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华裔科学家邓青云博士偶然在黑暗的实验室中发现一块做实验的有机蓄电池在发光。从此,他开始研究OLED并因此被称为"OLED之父"。不过此后的20多年里,OLED更多的只是出现在实验室里,而很少进入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什么都会做又好脾气的机器人米克罗比、有个百宝口袋爱吃红豆饼的机器猫小叮铛、可爱的机器娃娃阿拉蕾……这些都是我们心中的机器人形象,也都是漫画故事里的主人公。可是要是有哪个成年人提起它们,兴高采烈地讨论机器人的事,一定会被人笑幼稚,“生活中哪儿有啊,哄小孩子的东西也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8.
问题与解答     
黑洞问答专题我们2003年第12期发表了《黑洞里隐藏着什么》一文,很多读者来信提出了更多的问题,我们在这里一并作答。各位编者你们好!请先原谅我来打扰你们。我是想请教请教。《大科技》我也看得不少了,但是只怪我才疏学浅,对其中的许多东西都不明白,只好来问问你们:1、黑洞是什么?只是一个空间?或是物质?它是由什么构成的?2、如果反物质进到黑洞里,会发生什么事?3、如果两个黑洞相撞,会怎么样?4、黑洞什么都会吸进去吗?我们班上许多同学都喜欢看《大科技》,这些问题是我们在一次聊天时一起提出来的,希望你们能给我们解答。谢谢! …  相似文献   

19.
"诸葛",因为诸葛亮成为绝顶聪明的代名词。上一次我们已经谈到,从史实上看,诸葛亮只是被刻意神话的、重文轻武的普通人而已。但诸葛家族的确出过"文武全才"的人物,不过这个人却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三国演义》中,诸葛瑾被描述为能力一般,只是因为诸葛亮的面子,才在吴国居高位的庸才。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上,诸葛瑾是个比诸葛亮还招人喜欢的人物。德盖天下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兄长,父亲过世之时,诸葛亮八岁,诸葛瑾也  相似文献   

20.
赵静 《科教文汇》2008,(13):174-174
《哈姆雷特》主要围绕着亲情、爱情、友情三种伦理关系展开,这三种关系分为两个阵营:毁坏的一方和维护的一方。哈姆雷特同属于这三种关系的两个阵营,不过他的毁坏是为了维护,他终究还是一个维护者。但矛盾的性格使他在毁坏与维护的夹缝里十分被动,没有维护好本该维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