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雨霖铃》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经典的婉约词作。这首词写了词人离开卞京时和恋人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离愁。这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意境优美,能给人以巨大的审美享受。在一个班教这首词时,我习惯地按照过去诗歌教学的方法来讲授这首词,我首先介绍了柳永的生平经历,然后讲解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接着让学生反复朗读词作,再把这首词翻译...  相似文献   

2.
颜锟 《现代语文》2011,(9):131-131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北宋词人柳永在《望海潮》这首词中描写杭州西湖的湖山美景的名句,原句是“重湖叠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在讲授柳永的《望海潮》这首词之前,笔者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旬诗产生了两点疑问。第一点疑问就是:诗人柳永为什么要选择“桂子”(是“桂花”的书面语)和“荷花”这两种不同时令的花而没有选择其他的花,  相似文献   

3.
柳永是宋词发展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词人。他的词集《乐章集》中"香"字共出现的次数高达81次,其中不乏清雅之作,可以看出柳永世俗之乐的审美情怀。但是,"香"大量集中在绮罗纤艳闺阁园亭俗词之中,这不仅与柳永本人浪漫率真的性情有关,更是和作者的人生境遇有密切的联系。柳永的这些词擅于和自己的悲苦生涯融合,彰显作者的独特审美视角,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北宋大众审美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阅读》2007,(5):14-14
在宋代:有位很风趣的词人自称可以超过柳永,他的词风基本是承袭柳永而来的,但就成就而论,远不能和柳永相提并论。他的名字叫王观,留传下来的个别作品常透出奇想,风趣而不粗鄙,词论家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评价他的词“其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柳永一生行踪不定命运多舛。早年困于场屋,漫游干谒,游走四方,备受舟车劳顿之苦。及第为官之后,又沉滞下僚辗转宦途,谙尽行旅漂?白之味。柳永约有三分之一词作状写羁旅行役之事,《八声甘州》为此中最为著名的作品。这首词人选“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字句及标点从教材):  相似文献   

6.
被苏轼誉为"不减唐人高处"的《八声甘州》,是柳永羁旅行役词的代表作之一,词中抒发的羁旅行役之苦、离乡怀人之情,具有浓重的悲秋色彩,这源于柳永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他将悲秋写入词中,扩大了词境,加深了词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余石 《现代语文》2005,(2):20-20
宋代词人柳永因早年流连秦楼楚馆常为伶人歌女制作小词而被摒弃官场之外,长期流离漂泊,足迹遍及江淮、川陕一带。冈此,各地的山光水色、风土人情以及深沉的离愁别恨和身世之感成为柳永词巾的内容。《直斋书录题解》说柳永词“尤工于羁旅行役”,甚公允。这首《八声甘州》便是其中的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8.
刘绪伏 《学语文》2011,(5):54-55
世人论及柳永词时,往往以俗目之,这种看法,宋代王灼的论述可为代表,他在《碧鸡漫志》中。将柳永的词说成“浅近卑俗”之作,甚至将喜爱柳词的读者贬斥为“不知书者”。柳永词之不入这些士大夫的法眼,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柳永是宋代文人中的一个另类,他才高八斗,却抑郁不得志,奉旨填词成了他浪迹江湖的招牌。柳永的词多和烟花巷陌,歌儿舞女相关,《雨铃霖》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本文就谈谈《雨霖铃》的哀婉风格。  相似文献   

10.
李白林 《学语文》2005,(6):37-37
在两宋词坛,柳永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他的词极负盛名,在中国词史上留下了一篇篇闪烁灿烂光辉的佳作。柳永的词雅俗共赏,《醉蓬莱》(见卷首)就是这样一首“天下皆称妙绝”的雅词。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四第二单元为宋词单元,其中选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四位词人的作品。每位词人的词作选了两首,在创作时间上有先后,创作风格上有异同,现就辛弃疾两首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异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许倩 《现代语文》2009,(1):58-58
柳永的《雨霖铃》是一首缠绵悱恻的婉约派代表作。赏析这首词时,笔者采取通过揣摩意象来走进词人情感世界的教学思路,进而使学生领会这首词所营造的凄婉意境。上阙离别时环境渲染出的依依不舍、想象离别后行旅的压抑迷茫,学生在赏析与讨论中都能把握得到。接着,在鉴赏离别后的“古今俊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时,  相似文献   

13.
柳永生年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永的生年,近来文学史多采取唐圭璋先生的推测,为约在宗太宗雍熙四年公元九八七年。唐先生的根据见《柳永事迹新证》,他说:“柳永的生年与张先是差不多的(李易安并说张先是继柳永而起的)。按《鹤林玉露》卷十三说,孙何帅钱塘时,柳永曾作《望海潮》词送他。词中有‘千骑拥高衙’语,正指的是孙何,在这以前,杨湜《古今词话》也说,柳永与孙何为布衣交,孙何知杭州门禁很严,柳永不得进见,因作《望海潮》词,托名妓楚楚歌  相似文献   

14.
铺叙,是柳永词的重要艺术手法。本文主要通过《望海潮》和《雨霖铃》分析柳永词铺叙手法,进而把握柳永词的铺叙规律。  相似文献   

15.
问: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中的《忆江南》是白居易著名的《忆江南词三首》中的一首。对于这首词,《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课文简说指出:“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相似文献   

16.
沙婷婷 《学语文》2008,(4):41-41
柳永的《望海潮》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者为词,一者为文,差异之大不言而喻,可二者在艺术手法和时代气象上颇有神合之处。  相似文献   

17.
柳永的《雨霖铃》历来被词评家评为千古离别词之宗,自古以来写离别词者可以说是无出其右者。那么此词的魅力何在呢?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国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的作者——柳永,其词完全脱离了《花间》的风格,他的慢词长调,篇幅容量大,文长于铺叙,一改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独霸天下的格局,但在某些词  相似文献   

19.
柳永《望江潮》一词的功过柳永《望江潮》一词写尽了杭州的风光繁华,令人心向往之。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但出师不利,完颜亮在今安徽采石一战中惨败,自己也被手...  相似文献   

20.
早在中国的唐代,词刚刚出现之初即已传入日本。综观一千多年前日本词学的起步阶段,有两组中国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就是张志和的《渔父》五首和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正是在它们的影响下,日本诗人开始了词的创作,其中包括嵯峨天皇的《渔歌》以及有智子公主和滋野贞主的奉和之作,还有兼明亲王的《忆龟山》,此外还有一组越调诗也颇值得关注。与此同时,中国的唐诗从内容上也滋养了日本词的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