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萨特最主要的观点就是他的文学介入论,从自由的角度号召文学对世界的整体介入。他的哲学中包含了他的自由观和介入观以及人对世界的责任观,具体表现为对极端写作主义的批评和人道主义精神。萨特的"介入理论"充分肯定了人与生活的联系,肯定了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关系,从他的存在主义哲学中对文学提出了期望,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他的介入观也使人在此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2.
丁西林在"五四"时期以独幕喜剧著称文坛,此时他将文学作为一个物理学家工作之余的爱好,他的前期戏剧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喜剧因素,幽默、论辩色彩强、结局出乎意料。三四十年代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丁西林对文学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不仅仅再将戏剧当作一种兴趣爱好,而是将文学作为爱国的工具,融入战争背景,揭示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与人性复杂,并描绘个人的政治理想,赋予文学更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最近和学生一起读《青铜葵花》,读到作者曹文轩在序言中的几段话。他说,长期以来,评判文学的标准是西方的所谓"深刻",而且这"深刻"似乎成了唯一的标准;但中国的文学评判标准是"意境"、"情趣"、"智慧"、"格调"、"滋味"、"微妙"……曹文轩很激愤甚至有些极端地写道:"于是我们看到全世界的文学,绝大部分都在这唯一的维度上争先恐后地进行着。‘深刻’这条狗追撵得人们撒丫子奔跑……"对此,我基本上是认同的。只是我没他那么极端。我认为,  相似文献   

4.
韩少功是一个有大慈悲心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受欺压者寄予深切的同情,对人性的黑暗有着深刻的洞悉。他认为文学不能改变人性,不能承载沉重的社会使命。他在小说《女女女》中表达了他的人生信仰和社会理想。其小说《女女女》中蕴含有佛教的缘起性空论、因果报应说、顿悟见性、即心即佛等思想。与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和章太炎等社会改革家、政治家一样,韩少功企图将佛教思想作为解决中国人性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思想武器。他希望通过佛教"治心",通过"治心"以达"治世"。  相似文献   

5.
"一代辞宗"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展示了他的文学思想,认为文学的发展本以情变.文学创作与情志为本,六情是文学生命所在.他的"文以情变"的思想有着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女性文学是诞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现代人文精神内涵,以女性为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审美主体和言说主体的文学。中国的女性文学到90年代由于空前的作品数量和广泛深刻的影响才正式被文学史所接受。与此同时女性文学也由于"身体写作"和片面否定男性而被限制了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许多批评理论却并未对女性文学进行客观的批判,而是带着某些偏见,这就使得本来就举步艰难的女性文学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女性被定义为"他者"和僵化的"二元对立"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为宋代理学之集大成者的朱熹,在对待文学的态度上,虽然主张"文道合一",认为道是根本,文是枝叶,表现出重道轻文的倾向,但由于他对"道"的深入探讨、深刻体认和自身丰富的文学实践、审美修养,他的文学思想又具备了鲜明的诗性精神与诗性智慧。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中的重复,是作家建构文学世界、表达意义的基本方式。借助重复,李佩甫建构了他开满了"恶"之花的"豫中平原"文学世界;通过不同类型的重复及其变异,李佩甫在他的小说中表达出复杂多样、变幻莫测甚至互相矛盾的多重主题意义。对李佩甫小说中的重复的解读,可以让我们更科学、更深刻地认识文学中的重复现象,更有效、更具创造性地运用重复来表达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对张恨水的通俗小说创作的研究,主要从他的小说创作的文学追求方面着手,论述了他不把"文以载道"作为自己的文学使命,而是注重其通俗消闲功能的同时注重文学的责任,以对社会、人生、命运的深刻领悟在现代通俗小说中进行自我改良,真正做到了打通雅俗,以俗为雅的境界观。  相似文献   

10.
老舍,被人们誉为"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是当之无愧的。解放后他创作的文学剧本《茶馆》不仅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征服了读者,而且也以其准确、洗炼、深刻、生动、  相似文献   

11.
从古典文学、民族主义、宗教文化、社会问题等方面分析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评论家兼诗人马修.阿诺德对其父亲思想进行的继承和发展,从中可看出阿诺德父子在思想上有明显的传承性。  相似文献   

12.
马修·阿诺德是维多利亚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诗人。在其传世诗作《多佛海滩》中,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精炼的语言向读者描绘了一个伟大时代的全景图.诗人用一首小诗就概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繁华以及繁华背后的危机.并向读者预言了一个可怕的“荒原”般的人类的未来。这首诗所描写的就是诗人心中的维多利亚时代.  相似文献   

13.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宗教纷争,马修·阿诺德是国教的忠实拥护者,坚持国教统一,即重新定义国教,使其成为国家性道德机构,其实质是神学形式一元化但神学思想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英国19世纪著名的文学家、社会评论家之一托马斯·卡莱尔的声誉经历了数次的起起伏伏。直至20世纪后半叶开始,卡莱尔丰富深刻的思想才重新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国内学者对卡莱尔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他的英雄史观和他对其他文学大家的影响和启发上,对卡莱尔有关社会和谐、有机发展方面的深刻思想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卢梭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杰出思想家,身处于法国封建社会行将崩溃的历史时期,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是其生活环境所使然,更是时代赋予他的伟大使命。由此,社会政治思想必然成为卢梭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诸多美学观念,从而形成了卢梭的社会美思想。本文立足于社会美的普遍意义,结合卢梭的社会政治学著作和文学名著,从哲学和文学两个不同层面论述卢梭的理想社会,进而深入探究卢梭的社会美思想。  相似文献   

16.
武圣华 《甘肃高师学报》2009,14(4):26-27,48
鲁迅先生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实践,都与民间文艺发生着密切而浓厚的联系,他的文学理论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的民间文艺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至今天。当我们反思他的民间文艺观时,其仍不失为是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7.
金琼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98-103
在19世纪的英国文坛,女性作家群的崛起及其创作构成了一道独具魅力、影响巨大的文化风景线。本人认为宏阔的欧洲社会历史背景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精神的感召、功利主义哲学思想的浸染、基督教文化传统的影响、女性文化身份的特殊性以及与工业革命紧密相连的消费文化的出现等各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了英国女性文学的崛起。  相似文献   

18.
梅光迪是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在20世纪,由于意识形态的发展和当时的环境,梅光迪的文学思想一直被世人忽视和埋没.梅光迪秉承家风,放眼世界,实现了中西文学的融合.回国后,他在与胡适的争论过程中,“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文学思想日臻形成和完善.研究梅光迪的文学思想,有助于文学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建立多元的文化视角,实现文学思想的中西融合.文章主要从大量的史料和重要的论文来分析梅光迪文学思想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霍桑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在作品中对社会对人类的思考深邃而独特,他的思想影响了许多美国作家。除早期极少数的恐怖小说和冒险故事外,他的数以百计的故事和小说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对人类灵魂深处执着的探索和由此产生的深沉的忧思。  相似文献   

20.
齐思和的史学成就与他本人的史学思想密切相关。他以维护“史学的科学性”为前提阐述其史学功能观;在史学著作的文字表达方面提出“有则更好,没有也可”的观点;在什么是理想新史、编纂新史的步骤与组织形式等方面齐思和也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