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云 《航空模型》2020,(1):40-43
自1959年我国第一届全运会设立航模比赛至今,已有60年了。当年赛场上意气风发、勇夺奖牌的青年,如今都已进入古稀之年。但他们心中,对航空模型运动的热爱丝毫未减,曾经因航模结下的情谊愈发深厚。2010年5月,第一届中国老航模联谊会在北京顺利举行,共有近150位航模前辈从世界各地赶来,其中不少是航模界泰斗。一提到航模,他们就有用不完的劲儿和说不完的话,并愿为大力普及航模活动发挥个人能力与特长,为中国航模事业贡献心力。此后各地老航模经常有小范围的聚会。从2018年起,本刊陆续刊载了《名人话航模》一书的部分内容,回顾了航空模型运动对个人发展的作用,探究了航空模型运动的基本规律、积极意义与社会影响。文章里的不少人物,就是中国老航模联谊会的成员。从2020年起,《航空模型》新设《航模人讲故事》栏目,邀请一批经验丰富的航模前辈撰稿。希望通过他们的航模故事、模型经历分享、展现我国航模运动的过往历史,并给读者带来一些从事航空模型运动的启发。期待借助某个契机,栏目内容能成书出版。  相似文献   

2.
俞敏 《航空模型》2004,(4):24-25
在首届上海国际模型展览会上,遇到了来自洛杉矶的美籍华人林鼎壹先生。林先生是一位具有航空专业背景的航模爱好者,本刊记者特请他介绍了一下目前美国航空模型协会、航模俱乐部、航模爱好者、模型企业、模型商店等情况,匆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寿尔康是航模爱好者,初中时曾获北京市第一届航空模型赛冠军,后被选入北京市航空模型集训队,是1956年全国航空模型比赛二级橡筋模型冠军。大学毕业后他在化工部工作,曾任中国化工装备总公司副总工程师。闲暇时,寿尔康投入了大量精力收集,整理我国研制和生产的航模发动机历史资料。在2003年的北京国际模型博览会上,展出了他收集的约百种航模发动机实物和相关资料,回顾了我国航空模型发动机的发展过程;展示了我国几代航模爱好者的努力和成果;更反映了作者对我国航空模型事业的执着。  相似文献   

4.
杨建 《航空模型》2004,(4):45-46
我国开展航空模型运动已有60多年,并且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航模活动的宣传、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航模运动,而航空模型飞行表演也受到了大家的欢迎。要吸引观众,使人们进一步对航模产生兴趣,应大力加强航模表演的多样性和花样性。由于圆盘机的特殊性能,完全可以满足表演的需要。笔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航空模型运动已经很普及了。但很多人都是初学航模,对航空模型还不很了解。笔者在此介绍一下航模的常用材料,希望有助于广大爱好者自行设计模型飞机。  相似文献   

6.
张健 《航空模型》2009,(3):16-20
一、小型无人机与航空模型对航模发烧友来说,无人机并不陌生,尤其是飞行重量2~20kg、翼展1~3m的小型无人机。这种无人机和普通模型飞机布局、大小相近,其中一些的动力就是我们熟悉的航模发动机品牌,或者是由航模发动机经过简单改造而成。为降低结构重量,给传感器和燃油让出更多的空间,一些无人机的翼肋、翼梁选用了常见的轻木、松木制作,但蒙皮用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加固,其结构形式与制造工艺也和航模相似。  相似文献   

7.
陶德荣生于1940,上海人,航空模型运动健将,中学时即参加模型活动。1958年,陶德荣参加上海市航模集训队。1959年集训结束后,他调任上海市徐汇区军事体育俱乐部航模教练。  相似文献   

8.
作者的话 《万博士的航空讲堂——入门篇》自从在《航空模型》连载以来,受到许多读者的关注,使大家对航空、航天与航模最基本的知识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9.
云飞 《航空模型》2008,(1):34-35
随着时代的发展,航空模型已从一项竞技体育运动和青少年科普活动,发展为一种健康、时尚、知识含量高的休闲活动,爱好者日益增多。但过高的资金投入,使一些人望而却步;而过多的技术难点,又让爱好者头疼不已。为此,我刊特开设了李教练谈飞行栏目,邀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模队的李永新教练就初级爱好者常见问题进行解答,希望能为入门者合理选择设备、尽快成为飞行玩家略尽绵力。  相似文献   

10.
李育廉同志是新中国开展航空模型运动早期涌现出来的优秀运动员之一。他于1956年在全国航模赛上获得三级牵引模型滑翔机项目冠军;1959年9月被选入中国人民航空俱乐部航空模型研究室(当时由黄永良同志主持工作,集中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不少航模精英,带动我国航模运动水平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1.
胡淏 《航空模型》2007,(4):27-29
在遥控模型飞机大行其道的今天,自由飞模型飞机似乎被淡忘了。但不要小看自由飞模型飞机,哪一位航模爱好者不是从弹射、手掷飞机开始学习航空模型的呢?应该说自由飞模型几乎占居了所有的中小学航模课堂,把无数怀有飞行梦的孩子带进航空模型的殿堂。自由飞模型让我们学会了航空模型最基本的原理和知识,让我们锻炼了精雕细琢的本领,提高了动手能力。本文,笔者将带您找回试飞自由飞模型飞机的乐趣,并将介绍国内外正在兴起的一股“自由飞模型飞机热”。  相似文献   

12.
《航空模型》2004,(2):35-35
潘文华酷爱航空模型运动,80年代初他在学校作教师时就筹建了学校航模小组。当时,航模器材缺乏,他将报废的桐木桌锯成薄板制作模型。每当有航模比赛,他总是起早贪黑,加班加点,连续两个大年三十都住在航模制作室里;饿了吃点干粮,困了就睡在乒乓球案子上。在他的带领下,学校的航模成绩一直处于地区  相似文献   

13.
第四章 第三节在普及基础上提高(1956~1959)。一、航空模型竞技运动的兴起。1.首次参加国际比赛。鉴于航模活动的广泛普及和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中央国防体协决定派队参加1956年举行的“第五届苏联及东欧人民民主国家航空模型竞赛”,以了解国外的航模动态和学习先进经验,促进我国航模技术的发展。为做好参赛的准备,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在1955年11月组织开展活动较好的上海、北京、南京三城市进行航模测验;1956年1月抽调测验成绩的优秀者11人组成集训队;又经过训练和选拔组成了中国航空模型代表队:队长朱宝鎏(空军第一航校飞机系副主任,上尉);教练陶考德(华东航空学院助教);运动员薛民献、刘明道(华东航空学院学生,项目牵引、自由飞)、师志达(北京65中学生,橡筋动力)、盛唤鸣(上海市体协航模组员,线操纵特技)、宋振镛(西安市体委航模组员,线操纵竟速)。(注:“自由飞”是俗称,全称为“活塞式发动机模型飞机)。  相似文献   

14.
黄永良先生从小就痴迷航空模型活动;1949年7月参加人民空军,曾在东北航校作技术工作;后调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任教员;1954年到原国家体委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现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专职从事航空模型工作直至离休。50多年来,黄永良先生将全部精力与心血都倾注到航空模型事业中;他的辛勤工作不仅推动了我国航模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与世界航模界的交流。鉴于他在  相似文献   

15.
古承昊来自山清水秀的广西,自幼爱好航空模型。中学时期,他进入南宁市体校航模队学习训练,师从钟锦焕、莫志权、张红武等教练,并在广西航模赛、全国航模赛中取得佳绩。从国内高校毕业后,他曾在英国深造、工作8年,随后回国发展。对古承昊来说,航空模型是终身爱好。他说,自己将利用业余时间,为航模运动的发展全力奉献。  相似文献   

16.
1979年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之后,在“奥运战略”方针的指导下,突出了奥运会项目。在1983年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由于航空模型属于非奥运项目,仅作为表演项目。1987年举行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航空模型被列为正式竞赛项目。按规定,六运会的各个体育项目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举行。为此,在1987年5、6、9月分别举行的全国遥控、线操纵和自由飞行项目的航模竞赛就是六运会的预选赛;10月在广东省举行的六运会航模竞赛就是航模三大类项目的决赛。  相似文献   

17.
模型飞机的选择 F3A素有航模“空中芭蕾”之美称,以优美、流畅的飞行姿态,充分展示了航空模型特技飞行的魅力,深受广大模型爱好者喜欢。  相似文献   

18.
1960年8月,宋季文副市长向上海运动员发出号召:卧薪尝胆、奋发图强,力争年内打破一两项世界纪录。为此,上海航模队(即上海市航空模型俱乐部)集中了主要技术力量,由贾全主任和陆钟毅副主任负责,选定不对称型直升机的留空时间作为主攻项目。  相似文献   

19.
调到航空模型运动工作组后,黄永良主要负责器材、干部训练班和教材等方面的工作,联系生产了多种型号的航模发动机。  相似文献   

20.
模型动态     
《航空模型》2006,(2):11-11
2006年航空、航天、车辆模型重要活动;2006年科技体育赛事拉开序幕;河北省航模爱好者公开。[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