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学刊》2013,(2):4-4
引言生于20世纪初期的张岱年先生是中国当代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家和哲学教育家。他对文化问题有着独特的体会和深切的感悟。他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自成一家,是其用逻辑实证主义的解析方法将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综合创造的产物。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和创新。研究张岱年的文化哲学观,对当代中国哲学的建构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罗芳  林丹 《文化学刊》2013,(2):14-19
张岱年是中国当代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家和哲学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自成一家,是其用逻辑实证主义的解析方法将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综合创造的产物,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和创新。研究张岱年的哲学观,对当代中国哲学的建构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卷首,春之絮语—………………·春之卷·阎纯德1卷首,夏夜絮语—…………………·夏之卷·阎纯德祝贺·鼓励·希望——《中国文化研究》创刊周年纪念—…··,·张岱年周颖南张楔李充阳杨庆华吴奔垦谢冕傅玻琼梁锡华冯天瑜等卷首,春华秋实第一年—………·秋之卷·阎纯德1《中国文化研究》出版座谈会纪要钟敬文季羡林任继愈乐黛云汤一介傅漩琼冯天瑜张清常杨庆华等人发言……………………………………………秋之卷·高杉整理中国文化系列研究道的概念与正言若反——论老庄的辩证逻辑思想….,………………、…………··春之卷·孙中原2善待…  相似文献   

4.
《张岱年全集》出版1997年3月,河北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八卷本《张岱年全集》,这是学界的一大件事。张岱年教授为学界泰斗,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先清华,后北大,执教至今,桃李满天下。在他的学术生涯中,“淡泊自甘,数历艰虞,...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梳理了英语世界两个在线哲学百科——"因特网哲学百科"和"斯坦福哲学百科"中的中国道家词条内容,并比照本土权威哲学词典——张岱年《中国哲学大辞典(修订版)》探讨其同异与得失,为国内学界呈现英语世界中国道家研究之一斑。  相似文献   

6.
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和《中国文化报》联合主办,“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1998年8月23至25日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举行。北京大学张岱年教授,清华大学张岂之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学勤教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主席、荷兰佛克玛教授,...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与五四思潮——略论冯友兰文化观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兼哲学史家,也是“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历史人物。本世纪30年代初,他因出版了两卷本《中国哲学史》而名闻于世。40年代又连续出版了《新理学》、《新原人》等“接着宋明理学讲的”六部哲学著作,更使他名重当时。应该说,冯友兰与他同时代的许多著名历史人物一样,正因为受到了“五四”思潮的影响,才有后来的许多学术成就。因此,他的思想发展、学术成就与“五四”思潮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冯友兰与“五四”思潮的关系并不太注意,特别是作为一位哲学史家,冯友兰在其《中国哲学史新编…  相似文献   

8.
"天人合一"思想作为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哲学史的底层理论基础,孕育于远古先民的实践和生产,代表了中国哲学的萌芽。这种"将人与天地万物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天道’即‘人道’"的天人观念,也为《周易》中朴素唯物论因素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并为中国传统命理学天命论的"合理性"提供理论支持。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的思维方式,是破除中国哲学中的神秘因素,对中国哲学的产生形成进行更深层论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冯友兰在建构其“新理学”的哲学体系时,发挥了《庄子》中“浑(混)沌”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将之与其自身哲学的阐释联系起来,并以此说明道家哲学的特点,并在随后的《中国哲学简史》以及《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强调了新理学体系的相关观点。冯先生认为,要想达到“混沌”的境界,是不能通过“去知”实现的,“知”是通向“大全”的必由之路。冯先生晚年讲的“后得的混沌”正是从“哲学史”的视角对其早期观点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试谈「横渠四句」张岱年已故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所写的著作中多次引述宋代哲学家张载的四句话,称之为“横渠四句”。例如《新原人》的《自序》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哲学家所应自期许者也。在他的晚年著作《中国哲学史新编》的...  相似文献   

11.
生于20世纪初期的张岱年先生,有着对文化问题的独特体会和深切感悟。他的文化观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融逻辑解析法和中国哲学优秀传统的综合创新。本文立足于30年代“中西文化”问题论战的时代背景下,对张岱年“综合创造”文化哲学思想做一个浅显的梳理,以明晰张岱年先生早期的文化观脉络,突出其理论贡献及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九九四年三月九日《中国文化研究》举行出版座谈会。出席的部分学者有(左起):扬庆华、钟敬文、季羡林、张岱年、张清常、乐黛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素以儒、道互补而著称。儒家的经典是“五经”,按汉代以后的排列,它们分别是《易》、《书》、《诗》、《礼》、《春秋》;道家的经典是“三玄”,按魏晋以后的说法,它们分别是《易》、《老》、《庄》。在这里,我们会发现一个饶有兴趣的现象:历史上泾渭分明的儒、道两系,竟均以《易经》为自己的哲学坟典。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是后世的学者争相以前人的经典作门面,还是儒、道两家本出于一源?从这一意义上讲,探明《易经》与儒、道之间的联系,便成为中国哲学史研究所应解决的首要课题。然而遗憾的是,也许是由于年代的久远、资料的匮乏、文献与传说的真假难辩,检阅诸多版本的中国哲学史,这一问题却始终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是有意无意地被忽略掉了。于是,谈儒者始于孔、孟,说道者肇自老、庄,而在此以前的中国哲学,则只留下混沌不清的一个疑团。为了解开这一疑团,笔者曾在《中国文化研究》1994年第1期上撰有《〈易经〉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一文,集中阐述了《易经》中所包含的以“阴阳”为载体的两性文化的世界观和《易经》中所运用的以“周易”为形式的素朴辩证的方法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进一步讨论《易经》的上述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怎样影响和制约着儒、道两系在以后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期语萃     
《文化学刊》2013,(2):1-1
张岱年先生是我国最早介绍并研究罗素、罗曼罗兰等哲学思想的著名哲学家。作为中国哲学界的泰斗,先生一生学术成就非凡。他学贯古今,融辩证唯物论、西方哲学逻辑解析法与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于一体。他丰富、发展了中国哲学。建立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哲学理论体系,并创造性地提炼出一套适合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综合创新文化观”。他的文化观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融逻辑解析法和中国哲学优秀传统的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15.
发刊词—……·,·,…··,…………创刊号·阎纯德题词—…………………………·创刊号·柳斌任继愈张岱年季羡林萧乾杨庆华卷首,冬之絮语…………………冬之卷·阎纯德中国文化论坛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生命力—…··’……………………·创刊号·张岱年1ZI世纪与中华文化……………创刊号·张岂之4中国未来文化建设的途径—…·创刊号·杨国章8完成从选择文化学向认知文化学的过渡”“’”’”’””’”‘”““””’”“””’””·‘·’……冬之卷·王富仁2中华人文精神与当代人类社会一”“’”””””’”””’””’“’”“…  相似文献   

16.
道家在先秦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上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陈鼓应先生致力于道家的专门研究。1990年,他在《哲学研究》杂志上发表的《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一文,在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论,而且这种争论渐渐从专业哲学领域扩延到大的文化领域。李存山、赵吉惠、张立文、涂又光、陈红兵等许多学者都曾从不同角度撰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道家主干说”中,陈先生提出两个有争议的观点:一、道家是哲学,儒家是伦理学(特别是社会伦理学)。中国哲学的主体是宇宙论和人生哲学,道家是形上学的主干,在人生哲学上尤推《庄子》。中国的哲学突破始于道家。二、“知识产权”问题。他认为中国哲学的“原创性思想”是道家创发的,“系统性理论”也以道家最完备。陈先生还指出,许多人认为儒家是积极的,道家是消极的,这种看法十分错误,他会在以后撰文论及这个问题。 1994年12月,陈先生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发表了题为《道家在先秦哲学中的主干地位》的论文,首次深入而细致地回答了学术界几年来的争论。本刊征得陈先生同意,分两次刊登这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20 0 0年金秋 ,《中国文化研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及天地生人讲座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召开了“2 0 0 0年中国传统文化研讨会”。张岱年、任继愈等学界泰斗与文化名流到会发表弘论。不同的文化研讨会本刊将每年举办一两次 ,并设“笔谈”栏目刊载学者们的精短论文。是次笔谈分若干次刊出 ,敬请垂注  相似文献   

18.
任继愈 1916年生,山东平原人。现任北京图书馆馆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数十年来致力于探索中国哲学发展的规律,重点研究儒释道三教交融的关系及儒教的形成、历史作用及社会影响,是我  相似文献   

19.
评《中国老学史》[香港]王煜如写欧美的老子诠释史,华裔已是扮演重要角色。《中国老学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75)不必提到外国人,除非是汉学家。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熊铁基、刘韶军及历史系马良怀合作撰写的这本书,是中国哲学史及道家道教哲学诸科师生...  相似文献   

20.
《文化学刊》2011,(2):88-88
郝立新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撰文指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中的主导。然而,文化领域并非只是存在某种单纯形态的思想文化,并非由某种思想文化独占天下,而是存在着各种文化思潮的涌动,不同的思想文化在力争扩大影响甚至争夺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