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时期出现的“新写实小说”,对日常经验和事实框架表现出异常的亲和,加强了小说的叙事性和公共性。“新写实小说”的“还原”倾向,其中心还是人物形象的“还原”,其审美特征是人物形象的非性格化。  相似文献   

2.
就小说的“写实”性而言,当代的小说家在创作的观念上与“五四”时期叶圣陶小说的创作观念有明显的不同。有鉴于此.该文从小说的叙事艺术与表现艺术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认为叶圣陶小说的“写实”艺术与“写实”风格对于当代写实小说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以池莉为代表的新写实作品分析基础上,探讨新写实小说的特点和局限性。认为新写实小说最基本的特质是客观冷静地写生存状态,即追求所谓“原生态”的真实和世俗化的情调。原生态作为新写实小说的核心特质,成为作家逼近生活的有利途径,使作品获得了读者的广泛认同;然而也恰恰是这种在真正意义上并不存在的“绝对还原”,这种对知性的有意消解,制约着新写实小说美学品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新写实小说"创作在大众文化潮起中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共存的语境中,原以精英姿态出现的新写实小说作家们的写作处于在两者之间摇摆的状态。这造成了新写实小说身份的变异,并使其陷入无奈存在与期待突破的双重境域之中。透视新写实小说代表性作家作品,特别是池莉近年创作的转向,可勾画出新写实小说在90年代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5.
“写实”是新生代诗歌一个明显和直接的特征。如果通过对新生代诗歌所主张的“还原”、“零度写作”、“冷态抒情”等的实质进行挖掘和探究.以及对新生代诗歌中诗歌主体和诗歌对象之间的根本关系进行考察和分析,可以看出:新生代诗歌中的“写实”不是与现实主义而是与现代主义诗歌(比如“朦胧诗”)中的“写实”取着同一精神路向。  相似文献   

6.
冯永朝 《现代语文》2006,(11):90-91
“新写实小说”是在新时期小说创作处于低谷阶段出现的重要创作潮流。20世纪80年代中期,寻根小说和先锋小说轰动文坛,但随即或因对现实和社会的疏远,或因过于注重形式和语言技巧的玩弄被读者冷落,开始走向沉寂。正当文学似乎已陷入困境之际,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刘震云的《新兵连》等一大批“新写实小说”相继问世,似一股春风给文坛带来了新的转机,引起了评论家和广大读者的广泛注意和讨论。尽管人们对“新写实小说”的性质和特征的认识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分歧,但笔者认为“新写实小说”的关键在与它的“新”,而这“新”又是在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比照中凸现出来的。所以,本文拟从“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取材、叙事态度、结构方式、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这几个方面的不同入手,对“新写实小说”的特征做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在开始流行“代际”命名之前,最后一个有特色的命名就是“个人化”写作。而从1993年之前的创作情况看“,个人化”写作与“新写实”小说交叉互动,占据了当时文学创作主流。后来“,个人化”写作的代表人物陈染的写作日益陷入困境,而“新写实”的干将都纷纷投诚影视。仔细考量,陈染与“新写实”小说之间的现实联系、与现代作家郁达夫的历史联系千丝万缕。“个人化”文学思潮成为反思当代文学批评、反思当代文学史书写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8.
语言文字的“紧张感”是“新写实”小说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且这种“紧张感”是和“新写实”小说所要表现的“新”和“实”遥相呼应、互相映衬的。另外,这种呼应和映衬又是通过“新写实”小说那“紧张感”十足的语言文字对革命现实主义“四平八稳”式的文字的反驳以及和“新写实”小说所要表现的“紧张生存现状”相契合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章着眼于新写实小说的流派特征,从其代表作家池莉的创作入手,展示了她作品中人物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及方式并剖析了新写实小说在创作方法上的特色,从而探讨了90年代以来“新写实小说”创作的审美变化。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的中国小说界潮起潮落,“热点”复杂多变。从王朔小说到“新写实小说”的兴起和衰落,再到陕西作家群贾平凹、路遥、陈忠实各领风骚的作品,都可以体会到一种叫“世纪末情结”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私小说”作为一种新兴小说其叙事风格与传统写作有非常明显的不同 ,这主要表现在叙事语体 ,场景的选择 ,情节建构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新写实小说是80年代后期中国文坛颇具影响力的小说潮流。新写实小说倡导者们高举“还原”大旗,提出新写实小说实现了对人与现实的还原。事实上,新写实小说还原的仅仅是最基本的人性与最基本的生活形态。这种“还原”倾向存在着较大的片面性与狭隘性,因此新写实作家想要在文坛站稳脚跟就必须调整创作理念。从新写实作家90年代的作品来看,新写实作家已经从对人与现实过于偏激的认知中解脱出来,力图挖掘与表现更加丰富的人性内容与更多层面的现实内涵。在90年代,新写实作家在关注最基本的人性的同时,力图表现与挖掘更丰富更复杂的人性内容;同时新写实作家已经不再单纯从生理本能的角度去解读日常生活,而开始尝试着从人性、历史、文化、政治等多层面去解读日常生活,揭示日常生活更加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3.
在张恨水的小说中,随处可见“小动作”描写,它们是作者从电影、戏剧、外国小说中借鉴而来的,增添了小说的趣味性,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然而过度的“为细节而细节”,也给其小说带来了一些弊瑞,如拖沓、散漫等,甚至降低了小说的格调。  相似文献   

14.
“新写实”小说崛起于小说界相对疲软的转型时期,承担着过渡性角色,是小说界“失语”期真空地带的“缝缀者”。本文试从产生的背景及文学本位的角度对其进行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15.
“新写实”小说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新写实”小说重新加以审视 ,主要从产生原因、美学特征、与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关系以及对它的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本文旨在使中国当代文学从“新写实”小说中吸取经验教训 ,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相似文献   

16.
池莉的“新写实”小说将笔触逼近平凡人普通、琐屑的生活,展示出普通人人生的真实理智的崛起和坚韧的民族精神,启迪人们面对现实,丢掉幻想,克服烦恼,奋勇拼搏。  相似文献   

17.
新写实小说作为一种特别的文学现象,它属于现实主义范畴却又与传统现实主义有所不同。它以平实朴素的语言风格、贴近民众的凡人琐事契合了读者心理,从而赢得了自身的发展。但后期由于过分注重生活原生态的展示,使作品格调灰暗,沉重压抑,新写实小说尽管有自身的缺陷,但它对其它的新现实主义创作及个人化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民主”与“科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帜。“五四”小说所呈现的科学理性精神、思想方法以及创作观念与西方近代科学有着密切的关联,科学不仅改变了“五四”小说的外部形态,也使得传统的实用文学观披上“科学”的外衣,重新走上了现代小说创作的历史舞台。以往学者往往把实用的文学观摆在客观写实的对立面。事实上,客观写实所蕴含的科学精神本身就含有功用的目的。科学研究精神实际上就是要求作家注重对现实人生问题的“观察”、“分析”和“研究”,使得小说与当下社会存在的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科学主义与儒家注重现世的功用文学观融合为一。  相似文献   

19.
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必然受到时代思潮的影响。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明清英雄传奇小说中的“莽汉”形象地位逐步提高。从明清的游民文化和市民文化这两大社会思潮出发以及从作者与读者本体的主观角度出发,结合“莽汉”形象特点,分析了“莽汉”形象及其作用在时代潮流中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情感的零度介入”是新写实小说最显著的艺术特色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实际生活中这些新写实小说作家们就是不合感情的“冷血动物”。从专业的文学艺术角度来说,“情感的零度介入”只是作家在创作文本时所采用的一种文学创作技巧,此时作为叙述者的作家和现实生活中的作家本人并不是完全等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