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杜甫作于乾元二年流寓秦州期间的一组咏物诗占了他全部咏物诗的1/6,集中咏写边邑深秋的弱小细微或病残废弃之物,在许多方面呈现出与其本人前期咏物之作以及传统咏物诗明显有别的特色。杜甫的秦州咏物诗扩大了咏物诗创作的题材,丰富了咏物诗的表现手法,开辟了咏物诗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杜甫的咏物诗是其悲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诗人的精神寄托.每首咏物诗无不染上诗人的主观色彩,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忧己伤物的思想感情.杜甫的咏物诗愈到晚年愈精湛,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愈深刻.  相似文献   

3.
于志鹏 《天中学刊》2004,19(4):63-66
杜甫咏物诗早已成为历代文人研究的热点,然而对其背后所体现的儒家思想则缺乏研究。杜甫咏物诗与前代咏物诗重个人情感寄寓不同,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诗人通过对百姓流离失所的哀叹与悲伤、对博施济众精神的赞美、对处于困顿中弱小生命的关爱等,处处体现出儒家思想仁民爱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沈约的咏物诗在中国古代咏物诗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咏物诗内容取材广泛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流美婉转,创作中传神写物与比兴寄托兼用,并开宫体诗中艳情咏物诗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梅绍静 《新读写》2009,(10):16-16
咏物诗是诗歌创作中一个特殊的品种,我国古今都有不少优秀的咏物诗,如郑板桥瞩目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杜甫赞扬“风入四蹄轻”的“胡马”,陆游以“无意苦争春”的“梅花”自况等,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6.
作为"岭南三大家"之一的清初遗民陈恭尹,有《独漉堂诗集》十五卷,其中有专门的《咏物集》一卷,收录咏物诗歌八十首,所咏风物范围极为广泛,其状物摹形,穷形尽相,刻画风神,遗貌取神,比兴寄托,用心良苦,艺术成就臻于化境,从中我们可以管窥独漉子身逢国难家仇的坎壈遭遇与凄楚复杂心态及高尚不屈的人格。  相似文献   

7.
比兴是诗歌创作中的常用手法、自《诗经》起,我国的历代诗人、在诗歌比兴的手法运用上、有着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且有不少传世之作。下面就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在比兴手法运用的艺术成就上,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咏物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兴盛于南朝,"芳树"是南朝咏物诗中的重要意象之一,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文人对其赋咏不绝,此时出现了南朝所特有的同题共咏的现象,文人凭借精妙的体物手法使"芳树"意象活灵活现,并且赞叹其美好品质,寄托着个体无尽的情思。  相似文献   

9.
杜甫之咏物诗,托意深婉、比兴无端,诗作充满浓郁的主观色彩。其情感意蕴主要以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抒发渴望用世和悲悯苍生的衷肠、叙写漂泊中的乡思之苦为主要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诗人的心路历程,体现出其非凡的诗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杜甫旅居陇右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其中主要包括一些遣兴咏怀诗、边塞山水诗和咏物诗,陇右诗无论同唐代其他诗歌相比还是与其前期作品相比,都呈现出鲜明的特色,是其诗歌创作生涯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