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要学好物理,要联系生活实际,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更要关爱生命.所有这些都是为了铸造更美好的家园.近年对于用电器的考查类型等问题频繁出现在中考中,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2.
翟平 《云南教育》2008,(7):21-2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都突出这样一个主题——“把化学带到生活中去”。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也提出,“化学课程应突出关注社会现实,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为什么化学教学要走向生活?如何使化学教学走向生活?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物理课程要贴近学生生活,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笔者从“善用学生生活体验”、“借用身边资源进行科学探究”、“关注社会科技发展”三方面,探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实现物理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蒋月桂 《文教资料》2007,(2):134-135
道德教育与社会远离、与实践远离已成不争的事实,要从根本上消除幼儿道德教育的弊端,必须让德育回归幼儿的生活世界,挖掘根植于幼儿生活的德育内容,探索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德育方法,使幼儿德育从“书本”走向“生活”;必须让幼儿走向生活,体验丰富的道德情感,体验温暖的家庭生活,体验多彩的社会生活,使幼儿德育从“说教”走向“体验”。  相似文献   

5.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是教育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生活世界、科学世界、教育世界等词语经常出现在教育问题的讨论中,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也提出了各种看法,如“生活即教育”,“教育要回归生活”等,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样关注学生生活的作用,如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要求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相似文献   

6.
生活——物理——社会——谈物理有效教学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物理课程要贴近学生生活,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笔从“善用学生生活体验”、“借用身边资源进行科学探究”、“关注社会科技发展”三方面。探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实现物理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乔连运 《现代语文》2008,(3):120-120
新课程倡导大语文教学观,“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应走向生活,回归生活。顾黄初先生指出:“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新课程倡导新的教学观,语文要从生活体验出发建构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8.
朱华平 《考试周刊》2009,(23):161-162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科学教学高于生活又必然要回归生活。本文从走向生活世界的科学教学概念、意义和操作层面的实践与思考角度,阐述了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旨在让科学教学回归生活,使科学教学贴近自然,让学生真切感受科学的精髓。  相似文献   

9.
物理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生活.从而为人类造福。依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在熟悉、亲切、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原则.学生要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就必须深刻理解相应的物理知识、规律、原理等。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要注重从生活走向数学的理念,其中涉及对从生活走向数学的理解.从生活走向数学的实施策略有三:研究生活中的数学;研究数学需要的生活;在生活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在从生活走向数学的过程中,要防止形式化、技术化.  相似文献   

11.
不少教师看到儿童写作时无话可写,习作中内容空洞,就认为繁重课业负担隔断儿童与生活的联系,阻碍了儿童的生活体验,于是提出作文要走向生活,从生活中汲取源头活水。殊不知,儿童时时处处都存在于新鲜动态的生活中,他们每天栖居在“生活”之中——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怎么会与生活“隔离”呢?  相似文献   

12.
周卫东 《江苏教育》2014,(12):77-80
鲁洁教授在《超越性的存在--兼论病态适应的教育》一文中说:“教育本来就是面向可能性的生活,它的功能是,要为人揭示更加美好的、更值得过的可能生活。”从成长经历来看,我的教育生活自认为可以称得上“值得过的生活”。“值得过的生活”就值得“回味”,回味,可以再现过去时光的美好,让生活多一些甜味;更为重要的,可以引领自己抑或他人走向“美好”。  相似文献   

13.
新《物理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的物理教学要重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学习内容,密切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以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物理现象作为讨论问题的切入点,从而使学生感到格外亲切,愉快地步入科学殿堂。  相似文献   

14.
本课是人教版大修订教材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二组略读课文(第9课)。文章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罗斯福夫人,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得到的却是意料之外的回答。这个记者从她的话中得到了一个人生哲学的启示———主动走向生活。教学本文,要注意引导学生:一是树立积极准备、大胆应对、广交朋友、主动走向生活的人生态度;二是以“采访”为拓展点,组织综合实践活动,锤炼走向生活的勇气。教学过程可以如下:一、“读”———感悟走向生活的哲理与方法1.“一读”,感悟生活哲理。(1)揭示课题…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物理课程要贴近学生生活,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笔者从“善用学生生活体验“、“借用身边资源进行科学探究“、“关注社会科技发展“三方面,探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实现物理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我们探讨和实践了“生活物理大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我们探讨和实践了“生活物理大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黄碧珍 《文教资料》2010,(10):85-87
习作必须是关注生活的,也必然是反映生活的。本文就如何让小学生习作走向生活化,从阅读、生活、活动、想象、体验等角度,提出应创设“知识平台”“发现平台”“联想平台”“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9.
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我们探讨和实践了“生活物理大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效益显著提高。“生活物理大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四个基本环节:1.走进生活,发现物理(课前准备);2.课堂探究,学习物理(课堂  相似文献   

20.
集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以“生活用具”为素材编制中考试题,不仅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指导老师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留心生活、多动手勤动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