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山东省青岛市科协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企业引才引智、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目前青岛市已累计建站54家,其中有效运营的院士工作站46家,柔性引进进站院士60名,进站专家443名,开展创新合作项目363项,为青岛市的创新发展和"三中心一基地"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发挥院士工作站人才优势助力创新驱动发展(一)加快成果转化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创新型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合作是设立院士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温岭市科协针对该市中小企业规模小、创新水平低、研发力量弱,科技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的现状,以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学科齐全、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纽带,引导两院院士专家及其创新团队向企业聚集,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培养创新人才队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2012年,温岭市第一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富岭塑胶院士工作站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以成及7名博士创  相似文献   

3.
《科协论坛》2014,(7):56-57
<正>自2009年在福建省设立首个院士工作站以来,三明市已建立了16个院士工作站,现有55位院士及其科研团队为三明市服务。2012年福建省评选的十佳院士工作站中,三明市占2家;受省委、省政府表彰的"6·18"突出贡献奖的18位院士中,为三明市服务的院士占9位,"高端人才引领创新、创新团队合力攻关"的人才雁阵已经初步形成。一、三明市引进院士高端团队的做法(一)强化服务,为院士工作站提供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张爽 《科技管理研究》2013,33(2):113-116,123
通过对部分企业引进海外人才团队的调研和案例剖析,总结归纳出我国企业目前引进海外人才创新团队的主要运行模式,揭示我国企业在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创新团队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阐述我国企业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创新团队的基本思路,并系统地提出加强企业引进海外人才创新团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谷城县科协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院士专家等高端人才引进为着力点,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先后建成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等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成为全省建站最多的县(市)。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为企业提出30余条科学化合理建议,达成合作意向20多个,签订合作项目15项,与企业创新团队共同开发专科技术15个,转化研制新产品23个。新增企业产值5.2亿元,实现利税6 500万元。  相似文献   

6.
任苒 《科协论坛》2013,(12):44-45
院士专家是集聚国家高精尖科技的团队,是引领国家科技创新发腱的专业人才。中国科协倡导建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是以院士专家为首的高、精、尖专业科技人才及其团队直接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7.
正院士(专家)工作站,是我国院士、专家及其团队与企业等建站单位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而建立的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协作平台,主要开展发展战略咨询、技术联合攻关、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2003年,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成立。从此,院士(专家)工作站得到各方积极响应,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运行效果日益凸显,成为科技高端智力服务创新发展的有效方式,也成为中国科协围绕组织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推  相似文献   

8.
正为鼓励和吸引高层次人才到陕西创业、工作、服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陕西省组织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围绕陕西省发展战略目标,从2009年开始,陕西省计划用5~10年时间引进并重点支持200名高层次人才来陕西创新创业。基本原则1.突出重点。围绕陕西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急需开展人才引进工作,重点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  相似文献   

9.
创新人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从人才数量、人才素质和人才效能三个维度,分析江西省创新团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支撑力,并从创新团队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留用等角度提出了提升创新团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力的对策建议~([1])。  相似文献   

10.
《学会》2018,(11)
院士工作站是搭起院士与企业合作的一个好平台,有利于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有利于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动力,是柔性引才的好方式,可以把高端人才和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可以充分发挥院士团队在项目研发、人才培养、科技合作方面的作用。该文通过调查,分析了新余市科协在创建、管理、服务院士工作站中的主要进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战略,主动适应新常态下科协工作的新定位,助推扬州市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和世界名城建设,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扬创新创业,扬州市科协积极开展"两行两站两库"建设,即"院士专家扬州行""海外专家扬州行"活动,"企业院士工作站""海智计划工作站"建设和"院士库""海智库"建设,以此着力打造科协组织引进海内外人才的品牌工程。作为全国较早开展这项工作的城市,我们在突出实际成效、资源有序整合、  相似文献   

12.
<正>江西省重点船舶制造基地和龙头企业同方江新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引进院士专家团队的高端智力资源,运用差异化发展策略,有效实施科技创新,成功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之路。一、院士把航向——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2008年至2013年,受全球船舶市场低迷影响,同方江新船舶制造也走入低谷。尽管公司努力转型,船舶制造能力迈上2万吨级的制造水平,但囿于制造技术及工  相似文献   

13.
正近两年,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支撑的强烈需求,湖北省安陆市科协积极引进人才资源,搭建创新平台,优化创业环境,大力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至2015年已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10家,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位,占孝感院士专家工作站全部总量的1/3,共引进52名专家及其团队驻企工作,签约科技合作项目21项,有效转化科技项目10项,为促进全市经济创新发展,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科研团队引才机制构建事关高水平大学建设成败。团队建设和学术人才培养是提升大学学术实力、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主要内容,是学科建设的根本保证。科研团队领军人物需从分析人才引进和团队建设入手,探讨人才引进与团队建设的规律。作为国内211工程重点建设的G高校科研团队坚守大学发展战略,崇尚以才引才,秉承以诚引才,探索引才规律,初步形成一整套相对成熟科研团队引才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正乌镇院士智慧谷是"浙江院士之家"首批八个试点之一,坐落在千年古镇——乌镇。作为乌镇院士智慧谷的先导区,乌镇院士之家由乌镇国资出资购置926平方米的独栋房屋,2019年底完成物理空间,配备院士及团队工作室、接待室、综合办公区等。先导区依托乌镇雅园,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清幽闲适,充满水乡古镇韵味。乌镇院士之家创新引入中智公司作为第三方运营管理团队,依托"两院"院士及外籍院士等主体,着力打造院士专家技术创新"策源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试验地"和高端人才"集聚地",高质量建成跨学科融合交流合作的新型院士基地和高端人才工作生活的示范集聚区,助力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和桐乡全域创新之城建设。  相似文献   

16.
顾承卫 《科研管理》2015,(1):272-278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以来,我国很多地方把引进海外科技人才作为谋求区域发展、促进创新驱动的重要举措,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引进、集聚了一批海外人才,为地方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智力支撑。在从科研资助、薪酬个税、创业扶持、住房补贴等几个方面,对各地近年来制定实施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进行分析和评价之后,提出相关建议:注重地区发展的实际需求;注重"适度"和"平衡";注重对海外人才团队的引进;注重海外人才引进与国际科技合作有机融合;注重对海外引进人才的服务和管理;注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注重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正>山东省日照市科协积极争取中国科协、省科协及其所属学会的支持,紧紧围绕日照市发展"五大战略",坚持"六大问题"导向,以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的劲头,着力争取引进创新资源,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精准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为加快建设美丽富饶、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新日照贡献力量。一、针对日照高层次人才不足问题,突出抓好以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为重点的招才引智工作加强现有院士专家工作站的规范管理,争取与市委  相似文献   

18.
<正>浙江省诸暨市科协充分发挥系统人才优势,实施人才战略,把发现、培养、凝聚、举荐、用好人才贯穿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技术服务、决策咨询和组织建设等科协工作的各个方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发挥院士专家团队的引领作用近年来,诸暨市科协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研发机构为依托,产学研合作项目为纽带,力促两院院士及  相似文献   

19.
人才是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国家科技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开展项目推介和人员引进活动刻不容缓。要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到实处,其重心依然是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在这样的形势下,广东省通过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实施系列"人才计划",促进明星企业吸引人才等途径,使得广东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育走在国内前列。此外,针对广东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育和激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的作用,确保“草原英才”工程的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结合自治区实际,特制定以下政策。有计划引进人才实施“草原英才”工程,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按需引进,量才选拔,重点培养,重在使用。根据自治区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学科建设、社会发展等对人才的需求,围绕项目建设、课题攻关吸引和凝聚创新创业团队和高层次领军人才。采取刚性和柔性两种方式,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通过“以引进带培养、以培养促引进”的方式,在区内重点选拔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如何成为“草原英才”“草原英才”选拔对象应当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较高的学术技术水平,且身体健康。从区外选拔引进“草原英才”,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院士不受限制,创业人才学历、年龄可适当放宽)。刚性引进:通过调入或聘用方式到自治区连续工作5年以上;柔性引进: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来自治区连续工作5年以上,且每年工作不少于3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