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的生态文明,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是在人类与自然力量对比处于劣势下发展起来的文明,而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之后,思考如何合理运用自己能力的文明;生态文明是对既往文明特别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更是对现有文明的整合、重塑与超越。  相似文献   

2.
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凭借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灿烂的文明。随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由被动接受、初步探索、过度征服到和谐共处,人类文明大体上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在迈入了生态文明阶段。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是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是人类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可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生态文明教育责无旁贷地要肩负起发展人类生态文明意识的重任;学科教学更应主动承载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转化,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关注生命的自然学科.更具有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独特优势,必然需要在这场绿色文明中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快速发展,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意识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更多需要回到生态文明教育层面上寻找出路,需要从机械行动转入思想建构。生态文明教育应拒绝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与环境关系的构建与共生,将生态文明建设从社会任务转向关系自觉。审视我国当前生态文明教育发现,我国学校中生态文明教育采用理念灌输式教育、教师讲授式教育和碎片化课程割裂了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和情感,打破了课程的连续性要求。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教育要以实践学习重建学生与自然关系,以经验对话激发学生与自然共情,以系统性课程强化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改革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美丽中国”,认为人类和自然的生命紧密联系为一体,所以人们在生活中必须要学会保护自然,生态兴则文明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问题被社会各界所重视。把生态文明教育与初中生物教学有效结合,进一步帮助中学生了解一些与生态文明有关的知识,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与原则以及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对实施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广义的生态文明与狭义的生态文明的划分是基于不同的文明分类标准的,它们指称的对象和涵义不同,不能混淆。一般地说,生态文明指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并列的文明,是人类有意识地、积极地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积极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建设中要注重四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将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统一起来,并保持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适度的张力。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代中国"五位一体"发展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美丽中国建设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从生态文明观念和建设路径两个向度上对其进行多方位的认知与定位,有助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进而从政府、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把握与推进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伟大而崭新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和引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界之间双向依赖和相互作用、人类改造自然的一切活动受自然界及其规律性制约、人应善待和保护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等生态思想,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引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践方向的精神旗帜。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一个与自然相关的概念。马克思主义理解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的实践活动。早期卢卡奇把自然规定为一个社会范畴是错误的,施密特把社会说成是一个自然范畴也并非科学。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对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引领和规范人的实践活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认为它是人类有意识地、积极地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积极成果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人类有意识地、积极地建立与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状况。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要注意四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将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统一起来,并保持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适度的张力。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传承与超越的三重意涵体现在:第一,习近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论是对传统生态文明自然观的全面继承和吸收,强调人对自然的温情和敬意,同时又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出发,彰显对传统生态文明、西方式现代化等生态文明形态的全面超越;第二,习近平“生命共同体”论是具有人民性、世界性和开放性的生态伦理主张,继承了传统生态文明中人对自然的道德伦理责任,拓展了传统生态文明对自然道德伦理责任的主体,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强调人对自然的道德伦理兼及政治建设的双重责任;第三,习近平“红线”论、“福祉”论是对传统生态思想“取物以时”生态保护原则及其民本关怀的吸收和继承,扬弃了传统生态伦理中的灾异谴责说。  相似文献   

11.
《绿厦》展现了在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类对大自然的态度。根据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人类文明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神圣文明、工具文明和生态文明。小说深刻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人类对自然的依恋,包含了作者对绿色文明的期待——生态文明才是人类最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绿厦》展现了在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类对大自然的态度。根据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人类文明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神圣文明、工具文明和生态文明。小说深刻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人类对自然的依恋,包含了作者对绿色文明的期待——生态文明才是人类最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生态文明的兴起,蕴合了对教育变革的需求。社会文明的进化与发展,自然离不开教育。生态文明的兴起,也将引起民办高校教育功能和教育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美发简史》是巴恩斯的短篇小说集《柠檬桌子》中一个意蕴丰富的故事。它反映了自然与文明的关系。故事中的的主人公格雷戈里代表自然,理发师则为文明的化身。研究表明了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态思想,体现了文明与自然之间对立交融的关系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此外,还揭示了巴恩斯对现代文明进步的反思,体现出强烈的生态关怀。  相似文献   

15.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原文化发展紧密结合,构建具有郑州古都特征和现代都市特色的中原生态文化体系,是美丽郑州建设和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必然要求和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树立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首先对生态文明意识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接着阐明了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紧迫性,最后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科技进步的双重性,对可持续发展战备与生态文明的辩证关系以及当代科技的生态价值与生态伦理取向进行了探讨,阐明了唯有唤起生态文明,自觉建立正确的生态与环境意识,并运用现代科技,利用自然、保护自然,才是人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是: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文明建设与民主政治密切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是:树立和强化崭新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用制度建设成果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全社会共同行动,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维护海洋自然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生态中心主义受到很多学者和实践者的青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生态中心主义具有一些共识:都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整体,都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都强调生态的价值,等等.这使得一些学者和实践者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中心主义.但识别一种思想是不是生态中心主义,根本标准是价值本位标准.从这一标准检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属于生态中心主义.二者的价值本位根本不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人民为价值本位,而生态中心主义以生态为价值本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生态中心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1 生态文明教育与生物教学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新型文明形态,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生态文明教育是建立在生态文明基础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分重要的一环,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人的教育这一核心,将生态文明倡导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荣,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项活动中培养既有益于社会、又有益于自然和生态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人的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