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亮程的散文《一个人的村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自己的感情以及对村庄的热爱。虽然写的是一个人的村庄,但也包含了他所有的感情。与其说刘亮程写的是村庄,不如说是他用在村庄中的感受与视野,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刘亮程为我们展现了现代文明中精神的匮乏,告诉我们乡村文学也是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2.
作为散文界的一个"异类人物",刘亮程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后工业化社会的乡村哲学家"。刘亮程的散文以其对"人畜共居"的乡村生活的独特思考,以及诗意化的艺术表达,给了读者全新的"陌生化"的审美体验。刘亮程散文创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生命的关注。刘亮程的散文描写的都是乡村中最普通的一些场景与事物,它们是作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在作者的笔下都具有感情与灵性。他的散文是体验式的,充满着一个生命对所有生命的感悟、理解和对话。第二,对家园的寻找。在刘亮程的笔下,许多事情都发生在一个叫黄沙梁的地方,这个村庄不是一个真实的村庄,而是作家内心艺术化的村庄,是作家的一种生存心境,或者说精神家园。他的写作是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望与捍卫。第三,风格上的卓然一家。刘亮程的散文与宏大、浮华、人工的"流行文本"保持着距离,标举了一种朴素的美学立场。他用感性、平易而优美的笔调,汲取日常琐碎的细节和情感体验,形成了一种朴素而隽永、平易而丰厚、诚挚而大气的个性风格。从艺术上看,刘亮程的散文缘事联想,缘事抒怀,于"随便"和"散漫"中营造着艺术美感,酝酿出自然丰厚的优美意境。他的作品大量巧用比拟、象征等艺术手法,融情感和哲思于物象之中。语言素淡、明澈,隐忍中藏着大气,朴素中蕴涵哲理,粗粝拙朴却又充满生机。刘亮程的散文为我们所熟悉的有《狗这一辈子》《人畜共居的村庄》《逃跑的马》《对一朵花微笑》《寒风吹彻》《城市牛哞》等。本期我们选载了他的《炊烟是村庄的根》,这篇作品通过对炊烟的深情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家园的无限眷念和浪漫想象。  相似文献   

3.
杨霜 《作文与考试》2023,(28):23-24
<正>坐在教室,静静地品读刘亮程的《一个人回来》。刘亮程的文字,就像黄昏里细细飘飞的沙,以日落时分的最后一点余晖为映衬,细细诉说着村庄、牲畜、人在风中的故事。《一个人回来》中写他回到故里,却发现村子变了模样,旧时的痕迹只剩下几分,过去的人也放下了锄头,不知往哪儿搬去了,只剩下断壁残垣和厚厚的尘土……人早些时候踩起的尘土,在他回来时,  相似文献   

4.
刘亮程不满于现实的精神缺失,他有着敏锐的生命意识、浓厚的乡土意识和对历史的尊重与追怀,这才形成了他的孤独、焦虑与乡愁。文章从文本入手,通过解读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来分析刘亮程散文创作的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10月17日,作家刘亮程走进江苏省天一中学"名人课堂",为天一学子带来了一场文学盛宴。刘亮程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乡村哲学家",其作品《一个人的村庄》《虚土》《捎话》等蜚声文坛。讲座开始前,天一全体师生齐声朗读刘亮程的代表作《今生今世的证据》中的经典文字,别开生面的欢迎仪式让他十分感动。随后,他以"文学是做梦  相似文献   

6.
"村庄"是刘亮程散文中反复书写的关键词",村庄"在他的笔下是永远的生存和栖息家园,是他的生存基础,也是他的精神发源地,在作者的心中只存放着一个村庄——黄沙梁。在刘亮程的笔下,这个村庄完完整整,那些牲畜、人、草木、阳光雨水和脚印,连夕阳下弥漫的尘土都一粒不少。刘亮程对村庄的描写,更多地代表着他的生命与写作方式,是他内心深处不断构筑和丰富的一片灵魂领地。  相似文献   

7.
刘亮程,新疆诗人,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在新疆的黄沙梁精心地耕耘,并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被林贤治称为“90年代的最后一位散文作家”和“乡村哲学家”。在而立之年,刘亮程用他那敏锐的感悟能力,道出了对生存和文学的独特理解。《一个人的村庄》是刘亮程的散文集,表述的是一种独特的、纯朴的生命存在方式。村庄上的劳作方式也是纯朴的,透露出一种原生态的美,犹如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畔”。在《一个人的村庄》里,在那牛哞马鸣驴嘶的交响乐中,刘亮程对动植物特别地友善,对农具特别地热爱,他总喜欢扛着“一把铁锨”走在“一条土路上”作…  相似文献   

8.
刘亮程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荒凉而真实的边地乡土世界中构建起一个独特的审美想象空间。他借助村庄里生存形态各式各样的生命体为自然人性唱响的赞歌传达出他对人性之真的推崇。同时,作为一个两栖人对边地农耕文明的留恋与向往表达了他对精神家园的迫切回归。  相似文献   

9.
储春霞 《现代语文》2006,(6):112-113
苏教版必修课本中编选了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一。在“月是故乡明”这个专题中,刘亮程的这篇章无论在结构还是语言上都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几篇的地方。笔试就此的情感线索进行一番探究。  相似文献   

10.
正黄孝纪02推荐中国散文界曾有"北刘南谢"的美誉,北刘指的是新疆的刘亮程,南谢则是湖南的谢宗玉。谢宗玉出生成长于南方乡村,他的散文根植于故乡大地,有着鲜活而独特的生活气息,以及浓烈的乡土情怀。《童年村庄的气候物征》语言优美、意境清新,给人以美的  相似文献   

11.
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被选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中,这其中呈现的对故乡的追忆和思索情怀不言而喻。自古而今,凡吟咏人与故乡之情的,无论是远离后的依恋不舍,还是痛失后的不尽伤痛,情感的痕迹相当明显,也易于理解。但观刘亮程的这篇《今生今世的证据》,笔者却略感不同,它已超越了不舍与伤痛,叩问到生命的本质,将人类对故土的情思上升到了一个值得思考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亮程的散文呈现了一个生命、乡土和历史意识缺失的文化语境,但可贵的是它同时也带给我们一种精神的安慰,一种灵魂的呼唤。透过刘亮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我们看到了一颗朴素细微的心灵在执着而孤独地追寻生存、活着的意义。本文通过解读文本,试着探析刘亮程散文创作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亮程,著名作家,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风中的院门》、《一个人的村庄》、《库车》,长篇小说《虚土》等。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  相似文献   

14.
纸上的村庄     
读过梭罗的《瓦尔登湖》、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因此当我第一次见到《飞廉的村庄》时,对书的作者舒飞廉很有些不以为然。觉得他写的很可能是网上流行的小品文。但是读到开篇的“晴朗的腊日是美好的。清早出门,田野里有霜,像细细的面粉一样,撒在翠绿的冬小麦上。红日挂在东边的堤  相似文献   

15.
老舍的《想北平》》和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都是诉说故乡情结的,但表达的感情和方式却不相同。一个以沟通式的叙谈写牵挂,一个以独白式的呓语写守望。本文分别从这两个理解来研读这两篇文章。  相似文献   

16.
刘亮程的散文《一个人的村庄》具有较深的影响力,散文中作者将一个个事物富于人生命个体的特征,文中的语言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引起共勉。本文正是从此特点来探讨《一个人的村庄》中比拟修辞手法运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刘亮程的散文《今生今世的证据》里写道,能证明他今生今世的证据有很多,有村庄里的草、土墙、房子、大地深处的大风、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一根拴牛的榆木桩、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还有童年、青年时的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这些是刘亮程过往生活存在的证据,也深深地影响着他后来的创作。我们过往的生活中也会有一些人、事、物以及特殊的感受和体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  相似文献   

18.
人类由生命意识中无法排遣的虚无而来的焦虑,时刻威胁着每一个作为"人"的存在。刘亮程通过《一个人的村庄》等作品呈现了这种焦虑,并探寻消释"焦虑"的心路历程。刘亮程将自己融入自然,以一种平等的心态看待每一事物,精神似乎找到了支柱;隐秘的存在体"时空",打碎了他本以为找到的平衡;逃离在乡村与城市的双重边缘,遭遇双重抛弃,陷入更深的虚无当中,焦虑仍然无所逃遁。  相似文献   

19.
李俊 《成才之路》2009,(21):61-61
刘亮程是近年来逐渐被我们所熟悉的一位散文作家。他的作品几乎都在叙说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庄。题材的范围看起来似乎很小。但是文章却饱含着作者的思想和哲学,语言也十分朴素、干练。他被誉为。九十年代的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他自己曾说:“我相信在任何一件事物上都有可能找到整个世界,就像在一滴水中看见大海。”我们可以跟随他从一个村庄来看整个世界。下面。我就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一下刘亮程的散文。  相似文献   

20.
<正>这个冬天,绕不过去的人,是路遥。这个冬天,还与一个人,以及他的文字,惊鸿相遇,这个人,就是刘亮程,这些文字,就是《一个人的村庄》。大概是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和一群十五六岁的少男少女,刚刚走进初三沉沉的夜色里。一次考试,阅读题里选择了一篇散文。那篇散文可是难倒了众人。很多孩子说,老师,根本就看不懂嘛!老师,这个人的文字太深邃了,无法理解……那篇散文的题目现在已经忘记了,但写散文的那个人,却永远地记住了。他就是刘亮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