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语文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重任,其前提是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也可称为人文精神,是对真善美和谐境界的人性追求,它来自于平素的修养和化育.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具备人文素养的现实意义,自觉提高人文素养,以更高的人文标准为目标,吸纳优秀人物人文素养的精华,同时注重教学相长.而学校也应结合新<语文课程标准>,开展有特色的文化培训活动,促进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一、高中语文教材从文本内容出发组元妥当吗? 本轮课改的显性成果之一,就是从文本内容出发按专题知识组元的语文(必修)教材纷纷登场.显然,目的就是为了借语文教学这个阵地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或者说是"文化素养".不可否认,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究竟孰主孰次?"工具"与"人文"究竟谁是金字塔的塔基,谁是金字塔的塔尖?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是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在改革中摸索前进.进入新世纪以来,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一些偏差,学生的人文意识没有提高,语文水平却整体下滑.语文能力如何提高?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良好的科技素养与人文素养,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正因为如此,语文无庸置疑地承担起人文素养培养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而激发兴趣应放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首位。一、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一)在备课中挖掘文化元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习惯于在备课中深度挖掘人文元素,让学生的思想得到深入发展。比如教《端午的鸭蛋》一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科的人文现象,是指语文教材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有质的飞跃,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现代语文教学必须适应新的教育形势,转变观念,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其基本思想就是以为人本位,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语文教学应该体现人本精神,以对学生发展的每个方面和人文关怀为目标,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这些学生做人的基本语文素质,以期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创新精神等.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已愈来愈彰显语文教学所特有的人文内涵.这种人文性又能进一步地推动学生学习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陈丽新 《快乐阅读》2011,(20):45-46
中职院校的学生比普通高中学生更早的面对社会,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必须练就高超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才能应对复杂的社会。语文教学正是中职学生必修的重要学科,人文素养是决定学生竞争力的有效条件,而语文教学是培养人文素养的有力工具。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把握语文教学目标,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人文特质,其不仅是提升学生文化涵养的基础前提,更是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职业学校必须提高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其人文教学优势,以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基于人文素养的概念,重点分析了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学生人物素养的培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坚持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的首位,认为人文素养是现代社会一代新人的必备条件.那么在新的理念下,我们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阐述语文这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时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多精辟的论述啊!这段话是说,我们的语文学习,首先是为了生活需要,最终是为了提高自身素养,两者相辅相成.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课程目标对工具性和人文性更具体化了.  相似文献   

13.
桑哲 《现代语文》2006,(12):4-6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载体;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也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学是掌握语言工具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对"语文"这个概念一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理解:"语言说""语言文学说""语言文化说"等等.工具如何掌握?人文性特征怎样体现?怎样才能避免顾此失彼?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国内部分专家、学者(以姓氏拼音为序编排).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学习要使学生"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可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这一特点也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强对语文知识的广泛应用和实践.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不只是帮助学生掌握有关语言、文字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求和可能,在自己喜欢的方面有所发展.同时,还要注重跨领域的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通过广泛的实践来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杨飞 《文教资料》2010,(15):46-48
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多渠道的,而语文教学是主要途径,本文作者从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摸索出一条如何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道路,用语文单元教学模式来组织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李娟 《文教资料》2009,(11):111-11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注重语文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应着手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二是指导课外阅读;三是抓好写作训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语文教学所独具的人文因素,结合"-3前学生现状和新课程对人文素养越来越重视的要求,提出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人文精神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一问题,并论述了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就是利用语文教学的情感渗透.  相似文献   

18.
丰富的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最直接的目的。语文素养的内涵很丰富,人文性是语文素养的内涵之一。人文性与语文素养是辩证的统一体,语文素养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人文性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但这一规律多年来被人们所忽视。在构建新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语文教学必须适应新的教育形势,转变观念,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其基本思想就是以为人本位,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语文教学应该体现人本精神,以对学生发展的每个方面和人文关怀为目标,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这些学生做人的基本语文素质,以期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创新精神等。  相似文献   

20.
房炳安  王光海 《教师》2019,(3):21-22
阅读和写作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素养,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文章主要针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以期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人文素养,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