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伟大的讽刺文学作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巨著《儒林外史》,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其把《儒林外史》简单地看成是一部讽刺小说,不如说它是吴敬梓的一部思想自传,是吴敬梓认识社会、剖析人生的思想杰作。  相似文献   

2.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主要内容写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作者吴敬梓通过塑造范进这一人物形象,辛辣地讽刺了八股科举和程朱理学对封建读书人思想和灵魂的毒害.  相似文献   

3.
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以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没落为中心,着力塑造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读者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尽人间万相.其中最出彩的当数<范进中举>中范进这个人物.他在中举前后迥然不同的形象变化,正恰如其分地阐释了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一朝得志的癫狂丑态,不由得使人掩卷唏嘘.  相似文献   

4.
在以讽刺为基调的《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在小说的楔子中给我们刻画了一个理想人物———王冕。在楔子中,历史人物王冕被作者加以修饰、润色,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士",它体现了作者的"人文"理想。作为楔子,在《儒林外史》中王冕形象又起到母体和标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吴敬梓以其杰出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吴敬梓在作品中也用了不少笔墨,描绘了他心目中的正面人物形象,但对庸俗、卑污、腐朽事物的讽刺与批判,却是《儒林外史》的主要思想艺术成就,是它能够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与满足的主要原因。《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具有高度的鲜明的独创性。同中外文学史上的讽刺名作相  相似文献   

6.
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其中《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写得最精彩的片断,通过范进中举的前前后后,各类人物陆续登台表演,真实生动地显现其真伪、善恶和美丑的本来面目,而且发掘到人物的灵魂深处。  相似文献   

7.
<儒林外史>中写了七十七个人死亡,每个人都死得很平和."死人"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刻画了"活人"的性格,可以说"死人"不死.<儒林外史>中的死亡现象与吴敬梓的思想和身世有密切的关系.死亡现象是<儒林外史>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用"死人"写"活人",是一种非常新颖和别致的思想和方法,寄托了作者的儒家和道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吴敬梓是我国十八世纪一位杰出的古典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讽刺文学巨著。因为它高度的讽刺艺术这一特色,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讲到清代讽刺小说时,肯定它是“秉持公心,指谪时弊”、“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好作品。并且说,从有了《儒林外史》,中国的小说“乃有足称讽刺之书”;又说,以后也少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作为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吴敬梓采用高度写实的创作方法,以现实中的人为小说的原型,讽刺笔触深入到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首…  相似文献   

9.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我们在看到其卓越讽刺艺术之时不能忽略小说中体现的另一可贵精神:有浓厚六朝情的吴敬梓对魏晋风度的仰慕及他希望通过对魏晋风度的学习重塑士林的美好人格理想。本文试通过对小说中名士、贤人、奇人形象的分析透视出魏晋风度对《儒林外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疾病长久地困扰着吴敬梓,对他的生活、交游、人格和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以司马相如自比,极力推崇行医,与儒医交好,甚至从热衷科举到弃绝仕进等,这都与他"消渴病难除"有着紧密的关系。"痰病"在《儒林外史》中也有着丰富描写,它巧妙地出现在书中角色命运发生重大转折之际,并且集中在描绘旧秩序崩塌的第二部分。吴敬梓对"痰病"的描写不同于以往古代小说中宗教化的处理,而是将之作为一个整体的象征,讽刺了病入膏肓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儒林外史》是部什么性质的小说?曾引起了一场关于创作方法的争论。李汉秋于1984年4月24日在《光明日报》上刊文,指出“讽刺说”未能道出《儒林外史》的深蕴,吴敬梓的创作精神和创作原则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许多相似之处。把《儒林外史》归结为具有鲜明批判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2.
<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的集大成者;<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顶峰之作.对<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纳妾制度的比较具有普泛性和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博  古明 《考试周刊》2010,(14):30-31
《儒林外史》是中国的第一部长篇的现实主义讽刺小说.其中的讽刺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深入人心。书中的讽刺从言语和行为两方面的描写中进行,故此文以这两点为视角进行探讨,研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的讽刺手法和艺术。  相似文献   

14.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最杰出的讽刺小说。这部小说一问世,就以它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受到社会的重视,得到人们的好评。五十六年前,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谈到吴敬梓和他的《儒林外史》时说:“在中国历来作讽刺小说者,再没有比他更好的了。”这是对于《儒林外史》的最为恰当的评价。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后来又自号秦淮寓客,晚年称文木老人。生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死在  相似文献   

15.
谴责小说是清代末年一种旧小说的专称。它以暴露社会黑暗、指斥政治腐败、谴责封建官僚为主题。这种名称最初出现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中。初中三册的《制台见洋人》,就是谴责小说中的佼佼者。讽刺小说是以揭露反面事物、落后思想、落后势力为主题的一种小说。清代吴敬梓所写的《儒林外史》,就正式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初中三册的《范进中举》一文,就是从《儒林外史》中节选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杰出小说家吴敬梓生前与两淮盐商程晋芳多次交游于淮安、扬州、南京等地,两人情缘至深,堪为文士与盐商交往最为典型之一例。交游既丰富了吴敬梓的人生阅历,他也从中获得了一定的生活之需和精神慰藉,并为创作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积累了充足而珍贵的素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讽刺的生命、讽刺的高度、讽刺的方法三个方面,就真实、典型、自描等具体事例,对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讽刺的运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儒林外史》中关于娄公子求贤一事,尤其对三访杨执中的叙写,颠覆和戏拟了《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这一经典,这也是吴敬梓讽刺表达的一个基本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求贤者和求贤动机、求贤对象、整个求贤过程的推进演化、环境描写以及细节刻画等。  相似文献   

19.
《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讽刺和批评科举制度为中心,着力塑造了一批醉心功名的知识分子形象,深刻地抨击了封建社会的政治黑暗,道德败坏、民生凋敝。节选部分是小说中最精彩的片断之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文学史上,《儒林外史》以其讽刺艺术的卓绝成就而独树一帜,它以“感而能谐,婉而多讽”①著称。鲁迅先生对它评价很高,认为只有它的问世,“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②,“在中国历来作调整小说者,再没有比它更好的了。”③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具有高度的鲜明的独创性。同中外文学史上的讽刺名作相比,吴敬梓笔下的调整艺术形象,闪耀着别是一家的异彩。所以,我们必须分析、探讨《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特色,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吴敬梓是一位谙于世态人情、娴于讽刺艺术的大师。 《儒林外史》描绘的大多为日常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