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唐代长安城市区域体育文化"群"的形成原因、文化特征及其在生态中的功能。唐代长安体育生态具有"镇集化"形态,体育文化具有"群"特征,其体育文化区域主要可以分为军事体育文化区域、宫廷体育文化区域、文化体育文化区域、食邑体育文化区域以及宗教体育文化区域等。提出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时代创造精神是民族体育文化发展内在的、特有的动力源泉,呼吁加强对民族体育文化历史的研究,以探索我国民族体育发展独特的文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以欧亚都城体育发展的公共空间为线索,对比分析中西古代城市体育发展形成过程的差异,探讨唐代长安多元的宗教生活对城市体育文化中心形成的影响.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城市体育发展不同于西方的发展模式,有其独特的历史进程和文化运动规律,唐代长安遍布的宗教生活空间弥补了城市公共体育场所的缺失,并以宗教生活空间为载体生成了城市广场体育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3.
提升中华体育文化感召力有利于维护中国文化安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中国体育国际传播能力和提升体育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环节。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下,中华体育文化感召力的提升面临4个方面的现实困境:西方体育文化霸权不断强化,挤占中华体育文化发展空间;中外体育文化差异制造认知鸿沟,形成文化折扣;中华体育文化“自塑”言不达意,产生理解偏差;国际传播方式创新不足,缺乏持续影响。本文从共情传播的视角厘清共情传播的作用机理,进而创新中华体育文化感召力提升的实践路径:打造中华体育文化的共情场景,优化中华体育文化的“自塑”效果,强化中华体育文化的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4.
试论唐代体育文化的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社会政治开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民族融合,中外交往进一步发展,是唐代体育文化具有创新精神的基本原因。唐代体育文化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制度创新、组织创新、项目创新、器材创新等。唐代体育文化的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真实反映,对后世各朝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对当代体育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探访,系统研究了长安节庆体育文化活动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力图通过挖掘长安节庆体育这些内容丰富并具有各种功能的体育文化现象,认识长安民间体育文化在文化多元化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对加强民众的传统文化教育、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运动休闲元素以及发挥长安传统节日在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依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唐代长安体育的文化区域形成过程、原因、区域内体育特点及其功能进行探究。研究认为,中国两宋之前的城市体育发展有着不同于西方的独特模式,中国城市体育文化以"片状"区域的形态存在,虽外部隔离,但内部具有体育发展的公共空间,依托于区域内人群特征实现区域化和功能化。其典型代表唐长安体育发展形成为宫廷、市民两大系统,由官僚集团充当文化桥梁,再现了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风""雅""颂"结构。同时。其市民体育文化系统又分化为"官僚文人""商业""宗教"等区域,并形成了各自的体育生活空间、文化形态和功能。研究对认识我国城市体育文化发展的独特过程和特点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唐代的诗歌、散文中与体育运动相关的内容,分析唐代体育的发展以及体育文化传递的精神风貌.唐代文学中的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的体育史、文化史、文学史意义,对不同的体育项目,唐代文学兼有涉猎,如球类运动、围棋、竞渡、荡秋千等,许多项目至今仍在流行,对我国现当代体育运动的发展和体育项目的开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古代西域体育活动与中原地区体育发展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我国各朝代与西域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交往,映射当地西域各族体育文化的发展状况.指出古西域地区体育文化的发展对中华古代体育文化的形成发展以及古代军事战争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探讨古代商贸活动下东西各族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9.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唐代女子参与的主要体育活动(球类、百戏、户外休闲、游戏娱乐等)进行梳理,分析唐代女子体育多元化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认为,唐代女子体育呈多元化兴起的局面,其所创造出的丰富体育文化硕果,是唐时期妇女长期从事体育实践智慧的结晶.对唐代女子体育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对于弘扬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振兴我国体育产业、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历史学、考古学、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先秦时期长安各类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复原,并对长安先秦时期的最有代表性、最能体现时代特点的体育项目进行归类,挖掘体育项目发展规律和特点。旨在探索长安体育历史、构建完整的长安体育文化研究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鼓舞是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形式之一,不同民族的传统鼓舞各具特色,在国家民族体育政策的影响下,不断被挖掘和保护,并以新的形式得以传承。本研究阐释了二十四节令鼓产生的原因和发展情况,分析二十四节令鼓在海外的传播经验,并总结出其对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启示。研究认为,二十四节令鼓的传播得益于以传统体育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传承没有间断、坚实和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多文化品类协同发展的互动与互补。建议在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中,用鲜明的文化具象为载体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以独特的“以赛兴艺”的传播形式迅速扩大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影响力;让学校教育成为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活化剂。  相似文献   

12.
对美国近代体育的发展及其对世界体育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论述,说明体育成为美国影响世界的重要文化工具有其必然性与内在原因.美国政府在体育发展中的非主导性作用,民间体育社团对推动美国社会体育文化的发展有巨大作用,使其从最初就具备多元共生的发展模式.对美国近代体育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进行回顾,对于我国后奥运时期体育的转型有深刻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在体育公园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所包含的理论内涵、价值意蕴进行了梳理,也探析了现如今所面对的困境与挑战,最终提出了体育公园建设的实施路径。价值意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精神;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现实审视:传统体育文化普及程度较低,公园建设缺乏社会支持;传统体育项目传承条件受限,体育公园项目融入受阻;传统与现代体育价值相背离,体育公园精神建设困难。实施路径:凝结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精神,丰富公园精神文明建设;打造中华传统节日体育活动,助推公园精神文化发展;整合中华优秀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助力园区合理建设;汲取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元素,融入公园景观打造。  相似文献   

14.
在唐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十分活跃的时代背景下,体育也成为唐代对外交流的基本内容.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对唐代中外体育文化交流的内容、特点及历史意义进行论述,为继承和弘扬东方传统体育文化、促进东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以上海市“浦东绕龙灯”的历史渊源、发展特点、传承现状为逻辑起点,采取“非遗”视角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进行分析,得出:政府是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主导力量;教育传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的基础;民俗文化活动是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社会企业的资助是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发展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剖析海峡两岸体育交流现状,结合体育社团的功能、特点,分析体育社团对海峡两岸体育交流的影响。研究认为,体育社团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两岸体育交流;扩大两岸体育交流内涵,带动其他领域的合作和交流;整合两岸体育资源,缩小两岸体育发展差距,营造和谐的两岸体育文化氛围;传播中华体育文化,促进文化认同,遏制台湾“本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7.
九姓胡对唐代体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欧亚体育交流的全球史观为出发点,通过考察唐代汉文化与西域中亚绿洲陆桥文化的交流,探讨唐代九姓胡文化沿丝绸之路北道的传播交流对唐代汉体育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体育文物和文献资料等的研读,看到古代体育的起源和演变,了解到中国体育及体育文化的源远流长,感知体育文化发展规律;从中华体育文化灿烂多姿的历史,感受先人的艺术创造力,并从中领悟体育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思想文化不仅是人类生存的精神家园,也是一种可供人类持续发展的资源.道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并影响中华文化各领域,为发展异彩纷呈的中华思想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研究道家思想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应以科学态度和理性眼光分析判断,发挥其积极作用,改变其消极作用,挖掘其中有现代价值的精华部分,才能促进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分析传统体育与中华优秀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基础上,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演进与特征进行了阐述,并就其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研究认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是由中华各民族创造并经过长期传承发展而形成的具有展现民族特色、体现时代价值的身体运动文化;其形成和演进有着其相应的政治、地理和文化等历史人文背景。作为东方民族的一种优秀文化形态,它是中华传统体育实践的精华凝练,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天人合一、身心并育和体用一元等一系列独特的文化特征。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走向未来的,这一过程既有继承,亦有转型,而转型则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因为唯有如此,才能使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