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施报 《家教指南》2007,(4):48-48
有人把父母出外打工的农民工子女称为“留守孩子”,而如今,这种现象正由农村向城市“蔓延”。最近,一些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调查显示:有3%-5%的孩子,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地工作,每年和孩子团聚的时间很少,孩子大多是跟着父母一方或祖父母生活,而且这种情况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好转,广大农民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纷纷将孩子送到城市来念书,据不完全统计,只是通辽市科尔沁区一地,就有近6000名农村的小学生在城市中就读。农村孩子大量涌入  相似文献   

3.
武汉有七家城市父母把孩子带到农村和自己一起学习和生活,自己教育孩子。这则案例引起一些反思:农村自然环境蕴含着丰富、独特的教育资源;学校教育既具有优越性也具有不足或局限性,"在家上学"也具有优势和不足等,同时也给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就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而言,所存在的问题一直都是国家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农村的孩子还是城市的孩子,在教育面前都是一样的。教育方面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的基础、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材。"更进一步明确了有关农村教育的问题,缩小教育差异,从地区、城乡和特殊群体几方面着手,争取做到公平教育,给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机会。文章从探究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对策的方向进行浅析,再提出三个措施、对策,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5.
《学周刊C版》2016,(26):5-6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家庭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都希望子女跳出农门,但教育孩子的方法欠缺。有一部分家长常年在外打工,还有一部分家长经商,没有时间管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照看孩子,很少和孩子交流,偶尔有时间回家看看孩子,不是指责就是打骂,反而适得其反。在实践中,我一直在努力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教育方法,使家校形成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路架桥。  相似文献   

6.
有人把父母出外打工的农民工子女称为"留守孩子",而如今,这种现象正由农村向城市"蔓延".最近,一些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调查显示:有3%~5%的孩子,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地工作,每年和孩子团聚的时间很少,孩子大多是跟着父母一方或祖父母生活,而且这种情况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这些年不少地方注意改善教学条件,提出“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的口号。这是卓识远见。而从另一方面看,家庭生活富裕了,人们提出了“再富也不能富了孩子”的口号,应当说也是远见卓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有一部分人已经先富或暴富了起来。可是,这些人往往两眼盯着钱财,却放松了对子女的严格要求。他们误以为现在钱多了,不光自己要好生受用一番,而且也  相似文献   

8.
一、流动儿童教育的现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务工经商,许多孩子也跟随父母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生活和学习,据统计,我国现有流动人口1.2亿,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学龄子女(照我国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年龄6-14(7-15)岁计算)“估计有240万—360万,北京、上海、深圳各有20余万。”1 由于这些孩子还处于接受义务教育阶段,当他们离开户口所在地,大量进入城市,他们的教育就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解决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其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让流动儿童在流入地公办全日制学校借读,这些孩子如果去公立学…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大量农民工不断地涌向城市,他们的子女也随之大量地挤进了城市的学校。幼儿园也不例外地容纳了大量的农村孩子。但是,作为进城务工人员,大部分家长本身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文化程度较低,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工作又忙碌,缺乏时间和耐心,方法简单粗暴,很少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所以,城市幼儿园更要关爱和呵护这些农民的子女,这就要求教师从一点一滴做起,当然规范语言是首要任务,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首先要用语言,规范农村孩子的口头语言,也是摆在幼儿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张华 《家庭教育》2013,(12):36-37
案例再现 刘姓夫妇来到城里打工,把孩子也一并带到了打工的城市。幸运的是,在夫妇俩人打工的城市有很多学校都招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夫妇俩在送孩子上学的第一天就实实在在地对老师说:“我们文化水平低,教不了孩子,平时也没有时间管孩子,教育孩子的事情就全靠老师了。”  相似文献   

11.
钟洪亮  张丽丽 《考试周刊》2008,(18):198-199
随着社会时农民工的全方面关注,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随之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接受公平教育,创建和谐社会也是所有人的期待.本文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对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做了描述,并提出了解决措施.期待每个孩子都能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里享受阳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伴随而来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受教育权利和受教育公平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社会公平及和谐稳定。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性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公益性质,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基于此,本文以福州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为例,对其在城市上学子女的教育权益及其保障机制进行宏观分析,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保障机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瑞怡 《辽宁教育》2013,(11):13-15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也是我们这所城郊结合部小学遇到的难题之一。每年,我校都会从全国各地接收到几十到几百名插班生和一年级新生,这些孩子几乎都是农民工子女。且不论学习成绩如何,且不说生活习惯、学习能力怎样,单是那写得东倒西歪的汉字、难以纠正和改变的写字姿势,就足以让老师们头疼不已。  相似文献   

14.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诸如恶劣的住房条件、高昂的借读费用、交通安全无保障等等。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了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肖成 《学子》2014,(7):34-34
本文所研究的流动人口子女指的是户籍在外省市,在城市或乡镇从事生产性、服务性等相关劳动的"农村外出就业者"的子女,年龄范围界定在6~13岁之间,即处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育阶段的孩子。这部分孩子往往被称为"流动儿童",在张家港市被称为"新市民子女"。目前学校一共有623名学生,其中"新市民子女"394人,占到了学生总数的63.2%。面对近年来不断增加的"新市民子女",  相似文献   

16.
肖成 《学子》2014,(14)
正本文所研究的流动人口子女指的是户籍在外省市,在城市或乡镇从事生产性、服务性等相关劳动的"农村外出就业者"的子女,年龄范围界定在6~13岁之间,即处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育阶段的孩子。这部分孩子往往被称为"流动儿童",在张家港市被称为"新市民子女"。目前学校一共有623名学生,其中"新市民子女"394人,占到了学生总数的63.2%。面对近年来不断增加的"新市民子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学校面临了一个新的问题——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据调查,笔者所在学校虽位居县城,共有两千多名学生,但其中留守孩子就有近六百名。为何县城小学也会有如此多的留守孩子?究其原因,主要是外出务工的农民随着经济收入的好转,便希望让子女接受优质教育。于是他们纷纷在县城租房或买房,将子女从乡下转入县城小学;或交由亲朋好友抚养、监护。这些孩子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习、心理和品质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23%,已达到1.5亿人。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将子女留在了农村,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空巢”群体——农村留守孩子。当城里的孩子躺在父母的怀里撒娇,享受无微不至的关爱时,全国却有1.3亿因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守农村的少年儿童只能靠对父母的回忆去体味亲情。  相似文献   

19.
农村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在入学机会上表现出国民待遇的缺失。能否给予农村流动人口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同等的国民待遇,关系到教育公平的实现。为此,政府应当制定有效的教育政策,切实解决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城市接受教育的问题,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由农村进入到城市生活与学习,因此在城市中就出现了大批的流动人口。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其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对于流动人口的子女而言,较之于城市中的儿童来说缺乏相对公平的学前教育机会。针对此种情况,对流动儿童学前教育选择的路径进行探究,以期能够引起政府、社会的多方关注,为流动儿童的教育提供更为便捷的帮助与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