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发展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大发展才能得到保障。”这就是说,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认识数学。  相似文献   

2.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发展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大发展才能得到保障."这就是说,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认识数学.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在对具体形象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来,从而形成概念的。这就告诉我们,小学生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数学抽象,在抽象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逐步形成数学思想。一、在抽象中掌握数学知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的感知,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如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学生第一次接触12 8×3这类题目时,要考虑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即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国内外数学改革的经验也证明:完整的数学过程应分为抽象、符号变换和应用。但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求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这给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和方向,陶行知在"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中指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应当与生活为伴,这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完整性的需要,也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需要。一、确立服务意识,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强调“要考查学生的能力,包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并指出:“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的实际问题出发,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得出数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包括商品经济的实际中去,”贯彻新大纲的上述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近年来“用数学”试题相继问世,这一新举措,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初中数学本身就区别于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思维逻辑、抽象能力等多方面都有着一定的要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而为了能够做好这一项工作,本文也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与兴趣激发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以此来有效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这其中就涉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能力,学生的经验、能力主要来源于数学学习活动和平时生活中的积累,而数学学习活动源于实践,实践离不开生活实际,只有切合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真知。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知识的编排都以学生现有的数学能力为基础,结合已有经验,通过切合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发现新知,获取新知。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需要长期的培养和训练。因此,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结合教学内容,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一、从实际操作人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儿童的认识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必须从实际操作入手。教学中必须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操作”这一外部因素的“内化”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如10以内数认识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看书中的插图,通过动手在计数器上拨…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导读]“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无论是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学的发展来看,数学与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只有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地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基于此理念,笔者把“学生活中的数学”作为贯穿教学始终的主线,让学生感受概念课也能充满生活情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相似文献   

11.
怎样让数学走近学生生活实际,促使学生学好数学呢?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数学的普遍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创设一种数学情景,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如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笔者把单元的教学设计成四个层次进行:(1)活动前,教  相似文献   

12.
人们都说,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严密逻辑和应用广泛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实际生活讲数学,联系实际情况讲数学,把生活中的经验数学化,数学中的问题生活化。平时,更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数学这一学科的趣味性。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数学课堂中只有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来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的数学问题,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头脑”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发现能力。教师要重视从数学事实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同时又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即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一、生活问题的数学化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在对生活中具体形象事物的感受、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来,从而形成概念。因此,数学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多让小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进行数学抽…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课的教学,只有回归生活,才能显示其价值,学生只有注重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以教材为中介的认识过程。既是认识过程,学生的知识获得就必须借助于自身活动来实现,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条件,让他们经历一个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发展智能。本文就这方面问题谈三点做法和想法。一、提倡独立思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大纲》中指出:“引导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律。”学生只有获得规律性的知识,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感知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开始,小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算技能的形成。因此,感知材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数学的本质是抽象的。正如华罗庚教授指出的那样:“数学的特征在于抽象,能够从众多的现象中抽出更本质的概念来,正是数学的优点。因此不要怕抽象,而可怕的是没有具体内容的抽象。”许多有经验的数学教师为讲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而将丰富的具体实例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认识具体事物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总结出数学的概念和规律来。如有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儿童自主发展过程中的领航者,教师要通过语言、环境、活动等培养儿童全面发展,并通过儿童自己去实践完成。传统的师本教育越来越不合实际.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把本应由学生自主使用的课堂时空还给学生。只有当教师和学生之间处于一种平等交往的“生活关系”时,彼此才能心灵相通.才能更好地改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获得积极乐学的生活态度。这就要求老师不以教育者自居,在教学中能换位思考。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教育。"《数学新课标》也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他提倡"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教师要用一颗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