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的艺术活动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陆燕玲 《现代教学》2013,(12):67-67
运用计算机课件、VCD、录音机、数码相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育资源开展幼儿园美术活动,不仅能够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还能够帮助幼儿创造造型符号,掌握一些基本的构图方法以及学习如何选择和使用颜色。  相似文献   

3.
培养审美能力是幼儿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幼儿园指导纲要》强调,要在艺术活动中,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从而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4.
<正>《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并要面向全体幼儿,使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并对有艺术才能的幼儿进行引导,提供发展潜能和表现机会,支持鼓励幼儿表现自己等。如何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才能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使幼儿在幼儿园的审美教育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新《纲要》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的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这就要求幼儿艺术教育要走近、回归幼儿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6.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的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通过学习和探索,我们广大幼儿教师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感受、体验和情趣,越来越注重生活化、人文化;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内容和形式更是丰富多彩,不再是照葫…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孩子们都喜欢接触、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乐于提问,对自然现象有浓厚的兴趣与极强的好奇。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非审美化的现状。音乐教学并未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的目标。在《纲要》“通过艺术活动,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的审美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对幼儿园音乐游戏的开发与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音乐游戏的开发有改编类和创编类两种途径。在开发过程中,要能体现音乐性、游戏性、趣味性、时代性的特征。此外,在开展音乐游戏活动中,要注意活动的组织、教师语言、情绪调整、教具设计等要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音乐游戏活动促进儿童的审美体验,获得良好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54):165-166
幼儿园美育课程是以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为基础,整合各个领域中美的因素从而有将其融合在一起,使幼儿能初步感受美、表现美,进一步提升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课程。《纲要》指出:"应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在民间艺术中通过美的传递,能激发幼儿对审美的兴趣,积累幼儿的审美经验与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大班幼儿已具备初步的对美的兴趣与审美能力。因此,将火鼎公婆闽南民间艺术融入大班美育课程中,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钱钰 《考试周刊》2014,(30):193-193
一切的创造都源于生活,要引导幼儿接触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扩展幼儿的审美视野,在创作活动中让幼儿萌发创作的欲望。作者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开展剪贴画教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引导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44):161-162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教师应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立足本土,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挖掘、倡导本土文化,把本地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社会风貌等独特的文化引入到美术教育活动中,扩展了幼儿美术活动的经验和视野,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情趣,提高幼儿的美术表现能力、创作能力及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邵艺 《考试周刊》2013,(97):191-191
<正>"新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我们以赏画于玩、学画于嬉、教画于乐为主导思想,培养幼儿在快乐中学会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在纸上留下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色块,都是他们表达情感的结果。因此,绘画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文简称《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我园地处苏州郊区,幼儿生活中就常常接触民间工艺作品,这些民间工艺作品不但具有鲜明的苏州特色,而且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是当地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美术教育,让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  相似文献   

17.
"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然而,在平时音乐教学活动中,很多时候存在一唱到底和一教到底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忽略了音乐带  相似文献   

18.
顾超 《早期教育》2003,(9):37-37
在区公开教学活动中,我上了一堂音乐活动“对面的兔子看过来”,其中的歌曲改编自成人歌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没想到受到了同行的一致好评。 事后我反思,这堂课的成功首先应归功于这个教学题材。《纲要》在艺术教育中提到: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我选的这首乐曲就是一首来源于生活并为孩子所喜闻乐  相似文献   

19.
张莉 《小学生》2013,(8):63-63
"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这是《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培养幼儿审美情趣方面的要求。结合多年的幼教艺术教育实践,我谈谈在中国画学习过程中,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一些粗浅认识。一、感知中国画,积累幼儿审美经验1,欣赏国画,初步感受国画的意境及技法国画作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简洁的笔墨,情景交融,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画的美妙意境。当老师简单地介绍山水风景画时,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主旨应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就如何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笔者在美术活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