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施光南创作的三首民族声乐作品为例,分别分析和探究了这三首歌曲的音乐特征,以及演唱这些作品较为成功的演唱家的演唱风格,以此来论证当代民族声乐歌曲风格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声乐演唱者演唱歌曲的目的是要借助声乐演唱技巧,表达词曲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声乐作品的思想内涵以及内在情感,给人以美的感受。本文将以艺术歌曲《我爱你中华》为例,从作者的简单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分析、演唱处理等方面展开,阐明案头工作对很好地从事声乐研究和演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二度创作在声乐演唱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是声乐演唱的重要环节之一,更是展现声乐作品艺术内涵与生命力的关键手段。通过二度创作可以赋予声乐作品以情感与生命力。对于声乐演唱者而言,需要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包括作品内容、情感以及作品创作时的时代环境等,在不偏离作品创作本意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去诠释这部作品,来升华作品内涵,丰富作品情感,实现作品与个人情感的完美融合。唯有如此,声乐演唱才能有情有感的,全方位地演绎出演唱者的情感与声乐曲目的精髓,才能更好地使演唱与观众达成情感的共鸣,强化演唱的感染力与渗透力。  相似文献   

4.
声乐作品演唱的"二度创作"是声乐演唱者从初学的模仿走向成熟必经的门槛,也是声乐学习的难点之一。对"二度创作"的范围作了探讨,总结了声乐作品演唱的"二度创作"常见的各种手法,以及一些特殊手法。这些内容对迅速提高声乐学习者的"二度创作"水平和艺术鉴赏力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歌曲演唱的过程就是对音乐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在声乐演唱中,如何正确表达作品的情感,是声乐学习者追求的目标。影响歌曲情感表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对作者和作品的基本了解还有声乐技巧和艺术表演等。一、了解作品风格是情感表现的基础(一)了解创作背景一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即是对某个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的反映,整个作品的内容基本上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来自自然又超越自然。  相似文献   

6.
施光南是20世纪中国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作曲家,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声乐作品及器乐作品,其中对于歌剧创作的追求贯穿了他的创作生涯。施光南创作的歌剧《伤逝》和《屈原》开创了新的时代背景下严肃歌剧创作的先河,为中国歌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研究施光南歌剧音乐创作的艺术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民族性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由施光南作曲、韩伟作词的歌曲《马铃声声响》是一首女中音歌曲。通过对其创作背景分析及对作曲家施光南的介绍,综合分析了歌词所表达的情境与情感,以乐曲节奏分析和旋律音调特征分析相结合,以形象性音乐特征与歌词意义结合分析了歌曲的思想内涵与情感,并结合声乐教学中对歌曲情感的处理,分析了《马铃声声响》一曲的情感表达,运用声乐演唱技巧及方法体现歌曲情感,对歌曲体现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8.
施光南先生是我国60年代后期著名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近千部声乐、器乐作品。他的作品很多主要有:《打起手鼓唱起歌》、《洁白的羽毛寄深情》、《祝酒歌》、《周总理,你在哪里》、《祝酒歌》等等,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形象丰富,意境隽永,民族风格浓郁,笔法凝练,雅俗共赏。其中声乐最能集中体现他的艺术成就,也是最能展示他的创作风格。施光南先生的艺术歌曲创作能够获得如此巨大成功一方面跟他早年的音乐积累和独特的创作风格有关,另外一方面,即他独有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9.
杨瑞 《德州学院学报》2005,21(5):103-106,98
声乐演唱作为对词曲家作品的演绎,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它是在一度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把一度创作作为出发点.声乐演唱的最终结果应该体现在通过富于创造性的行为,对声乐作品的正确传达和再现,赋予音乐作品以光彩和生命.声乐演唱需要通过分析作品、体验作品、体现作品三个阶段来完成二度创作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将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声乐演唱。声乐演唱通过对原有作品的理解,来将其进行演绎、诠释,通过二度创作来向人们传递音乐的美感和声乐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意义。所以,如果我们想要更好的将声乐作品进行演绎,就需要在声乐演唱中加强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11.
声乐表演的本质是对声乐一度创作的现实成果进行再创造即二度创作。声乐作品的理解和内容解构有利于演唱主体艺术表演高水平的发挥,同时也对声乐表演欣赏具有指导作用,本文着重从声乐作品、声乐演唱和声乐欣赏这三方面来论述声乐表演艺术实践活动中各要素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施光南是我国当代的著名的作曲家,谱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其创作领域以声乐为主。本文通过对《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声乐作品的音乐风格和音乐美学特征分析,总结出这首作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声乐演唱中的二度创作的教学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要熟悉了解声乐作品;要了解歌曲创作的基本理论;要运用正确的发声技巧;要完美展现声乐作品的高潮。  相似文献   

14.
声乐艺术即歌唱艺术,是人们用美妙的歌声来诠释声乐作品,表达深刻思想内涵的音乐艺术。文章以《月亮颂》为例,分析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创作手法、创作背景及故事情节、旋律、曲式结构还有伴奏织体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作品的了解及演唱技巧,对歌曲进行处理和创作,并得到自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15.
很多东西优秀的作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一度创作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以此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当然声乐演唱也是如此,我们要在不完善的一度创作中,找到问题并不断修改、完善,以此展现声乐演唱中的美和深情。本文就声乐演唱中二度创作的内涵、声乐演唱进行二度创作的意义以及怎样在声乐演唱中进行二度创作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舒伯特艺术歌曲是声乐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声乐套曲作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声乐演唱和教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分析了解舒伯特两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房姑娘》和《冬之旅》的创作及其艺术风格特点,对于演唱这两部作品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飞出这苦难的牢笼》选自歌剧《草原之歌》,现今这首歌曲被收编到很多声乐教材中,是声乐教学和音乐会中常选的曲目之一。解读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特征以及整体把握作品的演唱处理,是声乐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8.
如何做好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演唱是对声乐作品二度创作的过程。对演唱者来说.具有良好的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能力和方法.是值得用一生来追求的目标。本文从多个角度对演唱者如何做好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给予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吕茵 《黄山学院学报》2003,5(4):121-123,125
本文通过依次论述诸如选择曲目、了解歌曲艺术风格,认识曲目的时代背景、主题及内容,把握作品的情感基础和明晓作品的结构、曲调、伴奏织体等声乐演唱者在歌唱前所必需的案头工作,阐明了作品分析对很好地从事声乐研究和演唱的重要性。旨在提高声乐工作者对作品分析的重视程度,以推进我们声乐水平的提高和声乐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声乐训练要注重舞台实践的重要性,演唱要有表现力.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声乐技巧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透彻把握歌词含义,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力求使演唱达到“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