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贺心颖 《青年记者》2016,(36):113-114
1937年夏,卢沟桥事变爆发,激发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热情.曹聚仁决定放下教鞭,走出书斋,为抗战尽一份心力.“八·一三”淞沪会战期间,他携笔从戎,开始了战地初旅.他以战地记者身份奔赴前线,为上海《大晚报》和《立报》撰写了大量战地通讯和军事评论.本文以上述战地报道为研究对象,探究曹聚仁在全面抗战初期的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2.
1937年8月13日,上海抗战爆发。是年11月12日,国民党守军向西撤退,上海被日军占领。这样,由英美控制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就犹如突立于周围的广大日军占领区之上的“孤岛”,一直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完全沦陷,这四年另一个月的时期,称为“孤岛”时期。这一时期,在上海共产党组织的领导和影响下,新闻界、文化界的爱国志士创办了一批抗日进步报刊,如《译报周刊》、《文汇报》等。这些报刊在教育、组织“孤岛”上海和沦陷区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斗争中发挥了极为有效的作用,成为一支十分重要的抗日力量。  相似文献   

3.
<正>上海是我国民营广播电台的发源地,也是民国时期我国广播电台的最大集中地。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时,上海有国民党官办广播电台两座,民营广播电台三四十座,另有少量外国人所办广播电台。同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淞沪抗战全面爆发。在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的大背景下,上海的官办民营广播电台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抗日救亡广播宣传活动中,通过广播宣传组织上海市民援助前线抗日将士,邀请  相似文献   

4.
陆诒(1911-1997),上海浦东人。1930年利用业余时间就读于顾执中先生在上海创办的民治新闻专科学校,1931年进入新闻报社任编辑。从当记者的第一天起,陆诒就成为一名出没于枪林弹雨的战地记者,在八年抗战中,他约有四年在战地奔波采访。他足不停步,手不辍笔,亲临现场采访,写下了无数记录历史的篇章。历任《新闻报》记者,《大公报》战地特派员,《新华日报》编委、采访主任。抗战胜利后任上海《联合晚报》采访主任。1937年11月8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简称“青记”)在上海山西路南京饭店成立,陆诒是发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前,中国的文化人多集中在北平、上海、杭州等大城市,这些大城市自然成为文化中心,出版的报刊图书也甚多。但在战争爆发后,大城市率先陷落,“原有文化中心由此散落,文化人不得不四处迁徙、流亡,去寻求战局相对平稳的地域”。金华、丽水地处浙江中南部,因战事暂时未及而成为文化人理想的栖息之地,从而异军突起,形成金华-丽水文化出版中心,大大繁荣了抗战时期浙江的文化出版事业。据统计,从1937年抗战开始至1945  相似文献   

6.
梁锋 《新闻前哨》2014,(12):88-88
奥莉娅娜·法拉奇(1929年~2006年),是20世纪最为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战地记者和小说家之一,她以尖锐、犀利的采访风格和独具个性的文学创作,在新闻界取得骄人的成绩,赢得了极大的国际声誉。她1929年6月29日生于佛罗伦萨,1950年任《晚邮报》驻外记者,1967年开始任《欧洲人》周刊战地记者。  相似文献   

7.
<正>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拉开帷幕,中国军队在虹口、杨树浦一带与日军海军陆战队激战,日军决定全力增援上海,国民政府也决心大战一场,调动全国军队向上海进发,由此在上海市区之北沿江一带爆发了登陆与反登陆之战,打得最惨烈的是罗店争夺战,被后人称为"血肉磨坊"。首当其冲1937年8月23日晨,日军陆军上将、上海派遣军总司令松井石根率领第3、第11师团,1个航空  相似文献   

8.
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9月19日在杭州举行。省市新闻单位300名新闻工作者聆听了这场感人的报告会。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先进事迹报告团经中宣部批准,中国记协组织,于近日分三路分别在全国9个省市进行巡回演讲。这次来浙江作报告的3名记者均为中宣部、中国记协表彰的"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优秀记者"。他们分别是新华社国内部政文采访室  相似文献   

9.
<正>淞沪会战"七七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寻找借口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以及陆续调集的6个集团军70余万人奋起抵抗。随后,日军加强上海派遣军力量,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9月30日拂晓,日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攻,中国守备部队伤亡惨重。10月26日晚,中国军队第88师400  相似文献   

10.
费云东  刘静一 《档案天地》2009,(5):41-44,50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烽火已经熄灭.正值举国欢庆抗战胜利的时刻.然而中国人民渴望着和平建国.中国共产党竭尽全力进行和平谈判的努力.都未能阻止内战的爆发。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又发动了全面内战,祖国的大好河山又被国民党反动派推入了战争的深渊。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的一年将尽,11月8 日,是国务院同意确定的新中国首届记者节,这真是全国新闻从业人员的一大喜事。我是新闻战线上退伍的老兵,值此时刻,回顾大半生经历,不禁感触万端。 1940年5月,我以战地记者身份进入新闻界,随即奔赴襄阳战地。时值日军进犯襄樊,我跟随蜂拥出城的难民后面,忍饥挨饿,跋山涉水,终于在谷城县石花街,采访到第五战区长官李宗仁将军。谈起战局,他不讳言不久前张自忠将军在宜城南瓜店壮烈殉国,震动陪都,对五战区的军心也产生不利影响,他个人深感悲伤。将军还建议我到敌后大别山去看看。抗战中,我…  相似文献   

12.
1937年,周恩来要夏衍协助郭沫若编一张文化界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这份报纸于当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这正是“八·一三”全面抗战开始上海激战之际。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夏衍当了12年的新闻记者。他最初是在上海、广州、桂林的《救亡日报》;皖南事变后,到香港和邹韬奋、范长江等同志一起创办《华商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夏  相似文献   

13.
1937年,周恩来要夏衍协助郭沫若编一张文化界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这份报纸于当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这正是“八·一三”全面抗战开始上海激战之际。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夏衍当了12年的新闻记者。他最初是在上海、广州、桂林的《救亡日报》;皖南事变后,到香港和邹韬奋、范长江等同志一起创办《华商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夏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上海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两次淞沪战争在此爆发,上海人民为中华民族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这些都在档案中留下了真实的记录。8月20日,上海市档案馆举行馆藏抗战档案发布会,向社会首次公布50件馆藏抗战档案。此次公布的档案分为"中流砥柱""同仇敌忾""罪行铁证"和"国际关爱"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5.
<正>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国民政府于1937年11月20日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重庆至此成为全国抗战的指挥中心,毗邻重庆的遵义地区也随之成为抗战期间重要的战略后方基地之一,为中华民族抗战的全面胜利作出过重要贡献。一、抗战期间遵义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立波,字凤翔,又名奉悟。湖南益阳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编译家。早年在上海劳动大学读过书,1934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作为战地记者走遍华北前线。著有《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等著作。本文作者系周立波孙女,她用饱蘸深情的笔触勾勒了周立波为史沫特莱、卡尔逊等国际友人做翻译的一段往事。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共第一任总书记。1927年之后陈独秀被开除出党,1932年10月在上海被捕,判刑13年,随后被监禁在南京老虎桥监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获减刑出狱,于1938年8月来到四川江津鹤山坪定居。  相似文献   

18.
胡明 《档案与建设》2011,(11):28-30
毛泽东自青年时代直至他的晚年,在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岁月里,曾公开或秘密地经过和视察江苏20余次。毛泽东最早一次到江苏是1920年。当时年仅27岁的毛泽东为进一步开展湖南驱逐张敬尧的斗争,并给即将赴法国勤工俭学的朋友送行,于4月11日离开北京南下上海。他沿津浦线南行,"在天津、济南、泰山、曲阜、南京等处游览一  相似文献   

19.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为实现其全面侵略中国的野心,悍然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随后,又于8月13日,向上海发动军事进攻。上海沦陷后,日军便沿沪宁铁路、苏嘉铁路和平湖公路长驱直入,于11月11日,日军侵占吴江地区,疯狂地烧杀抢掠,在烽火连天的八年抗战中,吴江人民受尽日寇烧杀之灾,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现发表的这组史料反映了抗战时期,日军在吴江的侵略罪行。其中第一件系碌碌所撰,发表于吴江爱国进步人士马希仁、共产党员肖心正等创办的《义旗》第一卷上;第二件是当时的基层组织应国民党吴江县党部的要求所作的汇报;第三件、第四件均为国民党吴江县党部所做的调查。这些文件现存于吴江县档案馆,现予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在《大公报》工作了几十年,开始是外勤记者,要说“印象深刻的一次采访”,我得举出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初期,我匹马单枪去访问我军最高司令部这件事。当时经过无数折腾,我都出以最大的耐心,终于遇到了好机会,结果在8月17日《大公报》上海版发表了一篇《司令部中》的“独家”特写,虽然曾被新闻检查所检扣了许多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